字词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亦题《乞食墦间》。战国寓言小说。孟轲撰。原载《孟子·离娄下》。今见赵岐《孟子章句》、朱熹《孟子集注》、焦循《孟子正义》、杨伯峻《孟子译注》。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选录。有的学者指出:“它写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头有尾,内容完整,对过程的叙述则是重点突出的。通篇用第三人称叙述,接近于后代小说的写法。写开头结尾的部分用概括叙述语句; 中间写过程的部分,用具体描写的手法。这也接近于后代的小说。”李格非、吴志达说它“是可以作为短篇讽刺小说来读的”。故事描写:有个齐国人,跟他的妻妾往在一起。这个齐人每次出去后回来,必定酒足肉饱。妻子问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是有钱有势者。妻子把丈夫的言行告诉给妾,并说从来没有见显贵者到我们家来,她想暗中察看丈夫究竟到了哪些地方。第二天,妻子尾随丈夫,看到整个城镇没有一人跟丈夫谈话,最后她丈夫走到东郊坟地,向祭扫坟墓之人乞讨残酒剩饭,边吃边东张西望。妻子回到家里,把所见情况告诉给妾,并说想不到丈夫是这样的人。丈夫回来后,妻妾共同咒骂他,可他还不知道已被妻子发现乞食之行,而洋洋自得,向妻妾摆威风、夸海口。作品通过齐人乞食于墦间而骄于妻妾的故事,揭露了齐人寡廉鲜耻、卑鄙龌龊的丑恶灵魂。作品中讽刺的那个齐人,有“一妻一妾”,可知他是统治阶级的下层人物。作者通过对他的描写,揭开了统治阶级中那些道貌岸然的人的面纱,把他们丑恶肮脏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自然是一种抨击。故事和人物,是出于作者的虚构。其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生动。对齐人,写出了他性格的两面性: 在家时骄态毕露,在外时丑态百出。齐人的夸口、无耻、洋洋自得写得相当细腻逼真。对齐人的妻子,也描写得很有个性,写她由怀疑到偷看及至羞愧、悲泣、咒骂的过程,性格发展合情合理。孟子创作的这个故事,与庄子的“舔痔结驷”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明代剧作家孙钟龄将它扩充改编为传奇剧作《东郭记》,描绘出了 “贿赂公行、廉耻丧尽”的明末官场的百丑图。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又曾将它改编为《东郭箫鼓儿词》。 ☚ 揠苗助长 乞食墦间 ☛ 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2〕,则必餍酒肉而后 反〔3〕。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矙良人之所之也〔4〕。” 蚤起〔5〕,施从良人之所之〔6〕。遍国中无与立谈者〔7〕。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8〕,乞其馀〔9〕;不足,又顾而之他〔10〕。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11〕,今若此〔12〕……”与其妾讪其良人〔13〕,而相泣子中庭〔14〕。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15〕,骄其妻妾〔16〕。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17〕,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18〕。 〔1〕本篇选自《孟子·离娄下》,题目摘自文章首句。 〔2〕良人:古时妇女对自己的丈夫的称呼。 〔3〕餍:足,指吃饱喝足。反:同“返”,回家。 〔4〕(kan):同“瞰”,窥视。字或作瞷(jian),意同。 〔5〕蚤:同“早”。 〔6〕施从:逶迤跟进、跟踪。施,通“迤”。 〔7〕国中:城中。立谈:站着谈话,指短暂的谈话,意思是打招呼。 〔8〕卒:最终。东郭:东城之外。郭,外城。墦(fan):墓地。 〔9〕馀:剩馀的东西,指祭完后的祭品。 〔10〕顾:视,指四处张望的样子。 〔11〕仰望:仰仗,依靠。〔12〕若此:竟然像这样。 〔13〕讪(shan):嘲骂。 〔14〕相泣:相对而泣。中庭:庭中。庭,院。 〔15〕施(shi)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16〕骄其妻妾:对他的妻妾表现出一副傲慢的样子。骄:骄傲自大,傲慢。 〔17〕富贵利达:如同说升官发财。利,财利。达,通达,显贵。 〔18〕几希:很少,极少。 本篇是《孟子》中一篇有名的寓言故事,它揭露和讽刺了那些“求富贵利达”者可鄙可笑的嘴脸,表达了作者对这类行为的卑视和憎恶,富于感情色彩。文字虽然简短,但有故事性,并且对于齐人的情态以及妻妾的心理都有较为细致生动的描写,逼真而有风趣,如同一篇雏型短篇小说。 齐人有一妻一妾蚤起,施⑦从良人之所之,徧国中⑧无与立谈者⑨,卒之东郭墦间⑩,之祭者乞其馀(11);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12)。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13),今若此! ”与其妾讪(14)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15)从外来,骄其妻妾(16)。 由君子观之(17),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18),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19)。 (《孟子注疏》) 注释 ①“齐人”句——齐国人中有妻妾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不出家门的。处室: 住在一个家里。②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③餍——饱食。反——返,回家。④“其妻问”二句——他的妻子问丈夫: 同他一起吃喝的有哪些人,丈夫回答说,都是有权势地位的人。⑤显者——显赫有地位的人。⑥瞷(jian)——偷看。⑦施(yi)——同迤,迂回地跟着,尾随。⑧徧——遍。国中——城中。⑨无与立谈者——没有同丈夫站着谈话的人。⑩卒之东郭墦间——最后走到东城门外的坟墓之间。墦(fan): 坟墓。(11)之祭者乞其馀——走到祭坟人面前乞讨那些吃剩的酒饭。(12)餍足之道——吃饱喝足的办法。(13)“良人者”句——丈夫,是依靠一辈子的人。(14)讪(shan)——嘲骂。(15)施施——从容不迫地。(16)骄其妻妾——在妻妾面前显示骄横。(17)由君子观之——从君子的眼光看来。君子,作者自称。(18)“则人所以”句——那末一般人所用来求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富贵、利达: 均近义词,富利,指富有发利; 贵达,指尊贵显赫。(19)“其妻妾”句——他的妻妾不感到羞愧而不哭泣的人,是很少有的。几(ji)希: 很少,希同稀。 赏析 本篇为寓言式杂文。它截取齐人的一个生活片段予以仔细刻划,以揭露主人公的丑恶灵魂,达到讽刺的目的。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文法精妙。全篇着意揭示齐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的手段,但并不多在正面刻划上用力,而是努力在侧面描写上下工夫,即 “良人” 的种种言行几乎全在妻妾的眼目、答问中写出。丈夫外出,总是饱吃酒肉回家。妻子的问话和丈夫的回答,都没有引述原文,而由作者代行叙述,尽可能腾出笔墨写其妻妾的狐疑: 既然“尽富贵”,但从未见有显贵人物到家里来,这就生出矛盾。“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则是矛盾发展的必然步骤,写出妻妾的私下议论,显出良人在至亲者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所看到的“徧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的整整一个过程,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良人的伪善嘴脸。“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的认识象铁钉砧板一般地钉在妻子的心上。这对于“所仰望而终身” 的妻妾来说,是何等沉重的一击! 难怪她们发出“良人者,……今若此!”的讪骂,难怪她们要“相泣于中庭! ”愈是描绘妻妾的羞愧、怨恨,愈见其良人人格的猥琐、卑下。而此时良人适好“施施从外来”,又“骄其妻妾”,这正面描写的一笔与前文的侧面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反差,神奇般地完成了这一伪善丑陋灵魂的深刻揭示。一方面是愧恨交加,泣骂不已,一方面则是洋洋自得,骄横十足,嘲讽的意味深蕴其中。这样,末尾的点睛之笔就水到渠成。“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是由具体情节的含蕴抽象而出的一般结论。作者落笔在齐人昏夜乞食墦间、白昼骄其妻妾的生活细节之上,锋芒则已指向了一切在权贵面前摇尾乞怜而在百姓面前则跋扈专横的贪官污吏,逼真地写出了初期封建社会的官场内幕。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特地提及这一杂文片段,称赞孟子“生当周季,渐有繁辞,而叙述则时特精妙”。这种间接叙写,强烈对照、据实而断的写法,开创了唐宋以后杂文写法的先河。南宋吴子良《林下偶谈》卷四曾论孟子的散文说: “其文法极可观,如齐人乞墦一段尤妙,唐人杂说之类,盖仿于此。” 齐人有一妻一妾蚤起④,施从良人之所之⑤,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⑥。卒之东郭墙间⑦,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⑧,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 ①良人:丈夫。 ②餍(yan音厌):饱,足。 ③瞷(jian音间):窥视。 ④蚤:同“早”。 ⑤施:通“迤”。逶迤行进。 ⑥国:国都,城邑。 ⑦郭:外城。东郭即东郊。墦:坟墓。⑧施施:高兴自得的样子。 【今译】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外出,必定是酒足肉饱才回来。他妻子同他跟什么人一起吃喝,(据他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外出,一定是吃饱喝醉才回来,问他跟谁一起吃喝,全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物,可是,又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里来,我打算悄悄地看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过。”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后面走,走遍城中,没有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最后来到了东郊的坟地,(只见)他走向祭扫坟墓的人,向他们乞讨一点残酒剩菜;不够吃,又四处张望,跑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他妻子回到家里,把这情形告诉了他的妾,说:“丈夫,本来是我们仰望而终身倚靠的人,现在他竟然这样——”于是她与妾一起讥笑丈夫,在院子里相对哭泣。而她们的丈夫还不知道,洋洋自得地从外面回来,(象往常一样)在妻妾面前耍威风。 在君子看来,某些人赖以乞求富贵权势的手段,能不使他们的妻妾感到羞耻,能不使她们相对哭泣的,恐怕是很少有吧! 【集评】 清·赵承谟:将求富贵利达者情状借齐人行乞描写出来,又从齐人生出妻妾问答,渲染委曲周至,观之者无不欲笑欲哭欲杀欲割而不自知。(《孟子文评》) 清·牛运震:叙事只用数虚字转折,便已神情欲活。(《孟子论文》) 清·吴闿生:“今若此”三字截断,声情呜咽。(《孟子文法读本》) 【总案】 本篇选自《孟子·离娄》,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叙述一个齐人终日在外行乞,依靠人家的残羹剩饭过活,回家却向妻妾大肆吹嘘,借以鞭挞当时一些追逐富贵利禄的无耻之徒。 本文不事渲染,却写得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尤其是“良人”的假面目已被妻妾揭穿后他却仍蒙在鼓里,照旧摆出一副富贵骄人的样子,真令人忍俊不禁!本文语言简炼,富于表现力,如妻对妾发议论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最后话未说完而截住,入木三分地刻划出女人失望伤心、哽咽难言的情态。所以评点家说“三字顿挫,无限烟波”( 《十三经评点劄记》) 《齐人有一妻一妾》 散文。见《孟子·离娄下》。原无题,本题是后人加的。有个齐国人每次出去都喝酒吃肉而回,并向妻妾夸耀是和富贵之人在一起。妻妾十分怀疑,暗中尾随着他,原来他是到坟间向祭者乞讨。妻妾以为耻,他却洋洋得意。作者通过这个寓言式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钻营富贵的无耻之徒。情节富有戏剧性,完整而又曲折,讽刺尖锐,寓意深刻,所刻画的人物在当时具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