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鸣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鸣龙

有机化学家黄鸣龙 徐葆璟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第196页


黄鸣龙

一个化学工作者的过去和现在
黄鸣龙的光辉道路
黄鸣龙
黄鸣龙(1898.6—1979.7)
黄鸣龙
王若望
周维善
《中国科苑英华录》
编写组
知识就是力量1959年8、9期
自然杂志1979年2卷10期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五)第188页
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上)第
217页
黄鸣龙(1898—1979)京 声 溪 泉新中国名人录第126页

黄鸣龙

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8年7月3日生于江苏扬州,1979年7月1日卒于上海。1922~1924年,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24~1934年,先后在浙江省卫生试验所、卫生署、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任主任、技正和教授。1935~1940年,在德国维次堡大学化学研究所、德国先灵药厂研究院、英国密得塞斯医院从事甾体化学合成、女性激素研究,任访问教授。1940~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昆明)研究员兼西南联大教授。1945~195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进行合成化学研究,任访问教授,在美国默克药厂任研究员。1952年回国。1952~1956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他提出的改良基希纳—沃尔夫还原法(腙在强碱作用下还原成烃的反应),被称黄鸣龙改良法,广为各国化学家采用。他是中国甾族激素药物研究的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起,他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多种避孕药和雌性激素,对中国甾族激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论文80多篇、专著40部。中文著述有:《甾体构象与其化学反应的关系(Ⅰ—Ⅳ)(1955)、《红外线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1958)、《核磁共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960)、《旋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963)、《甾体化学在我国的发展》(1964)、《新法合成16α、17β—异丙叉二氧基黄体酮》(1965)等。

黄鸣龙

069 黄鸣龙1898—1979

有机化学家,教授。江苏扬州人。早年留学瑞士和德国,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同德医学专科学校、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和研究员。后又三次出国,先后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先灵药厂研究院,英国密得塞斯医院的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默克药厂等任研究员。1952年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等职。也是国际 《四面体》杂志名誉编辑。黄氏早期从事植物化学研究,其后主要研究甾族化学,并有较高建树。其中主要有最先发现甾族化合物中的“双烯酮酚”反应,使雌性激素的人工合成成为可能; 首次发现山道年在特定条件下4个立体异构体的转变,为山道年化合物的全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成功地改进了吉日聂耳—沃尔夫 (Wolff-Kцжиep) 还原法,已广泛应用并被称作黄鸣龙还原法。黄氏对我国甾族激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甾族激素工业的奠基人。

☚ 吴蕴初   杨石先 ☛

黄鸣龙1898—1979

中国化学家。历任美国哈佛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从事植物化学和甾体化学研究。所改良的Kishner-Wolff还原法已被广泛应用,称为“黄鸣龙改进法”,参见“黄鸣龙改进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