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名画《夏日山居图》赏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画《夏日山居图》赏析

夏日山居图

现代·朱屺瞻作

纸本水墨

纵一一六厘米

横六八厘米

朱屺瞻耄耋之年,变法不断,此《夏日山居图》为其百岁时的水墨写意作品。那时他正为筹备一百零五岁画展,每日作画不辍,用笔益逞放纵恣肆,用墨也愈见豪迈粗犷,意境尤感拙朴深邃。

屺老山水题材,不论是《山庄秋色》、《青山红树》、《江村泛舟》抑或《奇峰烟雾》等图,皆生活中揽胜所得,自谓“水光山色皆画本,随意园林是好春”。他画山水重意境,表达方式不外设色、水墨两大类。设色或重彩或浅绛,墨笔或“重笔”或“重墨”。“重笔”的多强调以不同类型的线条来概括物象,“以线立骨”的风格较为明显。晚岁水墨大写意多结合墨块强化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感情表达更显激越,风格表现由“重笔”发展到“重墨”,画幅整体性更强。“艺高人大胆”,所作颇有大气磅礴、淋漓酣畅的视觉效果。欣赏此幅《夏日山居图》,正有这样的审美感受。

此图内容是山区常见的平远景色。画家用大泼墨手法写出夏日山村浓郁的气氛,近处冈阜用浓墨与远山遥相照应,树丛和屋舍组合为画面中心,形成画幅醒目之处。小径幽道点缀着一二行人缓步向村舍走去,平添了生活情趣。

夏日山居图

是图脱略形迹,反映了画家对“形”和“意”的认识,用笔乍徐乍疾、倏聚倏散,用墨畅快淋漓,挥洒自如,似随意点垛,但笔断气连,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视之则景物粲然”之感。用笔一反传统中笔墨的审美理念,带有毛笔、油画笔笔触融合的意味,看来横七竖八,形若草草,不加雕琢,但处处见笔,无浮滑之弊,保持着中国画“笔法用骨”的要点。图中泼墨(以墨泼墨)和破墨(湿时渗化)相间,浓破淡,淡破浓,勾皴结合,干湿互补,清中见浑,浑中求清。屺老自谦,称自己的画“瞎搨搨(搨,沪语,意为涂抹)”。不经意中有一种气势贯串其间,表现出不拘传统理法、求变求新的艺术才情和胆略。宋韩拙以为画法“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屺老属于前者,显示其写意的艺术风貌。

屺老经常讲“做人要顾人,作画要从己”。屺老作画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取鉴传统,一洗依傍,探求个人独立面目;作品讲力度,有骨力,求苍厚,尚遒劲,使画面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艺术造型求简括,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这些意念大都是通过他“厚、朴、拙”的笔墨来体现。在屺老看来,“工巧易得,拙朴难求”,见他的用笔拙近天真,朴近自然,总是简中显拙,拙中显朴,有笔简意厚之妙处。他深悟“实处易,虚处难”之诀,无论山水花鸟都力求体现出上述精神。在近现代画家中,屺老借鉴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之法,兼融合西画之长,取洋兴中,但画风始终不与人同,保持着可贵的独立的审美品格。这在《夏日山居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屺老暮年时艺术已升华到有法亦无法,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平淡中见奇诡的境地。但他仍保持着谦虚的心态,在此轴左下角就钤有“门外人”朱印。


名画《夏日山居图》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名画《夏日山居图》赏析

夏日山居图

元·王蒙作

纸本墨笔

纵一一八.四厘米

横三六.五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长松高岑式的空间结构,写层峦叠嶂、山径迂回、境界深邃,是王蒙茂密苍莽、“望之郁然深秀”本色面貌的代表作品之一。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讲:“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这段话大体上符合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实际。王世贞在这里把黄公望和王蒙并称为元代山水画变革的代表人物,是很有见地的。“元四家”山水画化宋人质实为虚灵,变宋人工丽为笔墨逸趣,代表着“宋人重理”到“元人尚意”画风的显著变化,成为山水画风格衍变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而在这“一变”中,王蒙以其丰富而多样的艺术技巧,满纸繁密描绘的个性化笔墨程式作为自己的艺术特色。

《夏日山居图》运用了近似巨然《秋山问道图》的构图,但整体气息上变其庄重朴拙为峻峭灵秀。《秋》图似玉之光泽内涵含蓄,《夏》轴如金之光芒外露闪亮;前者笔墨沉郁清润,后者笔墨茂密苍莽。《夏》图笔意丰腴中见苍逸,枯毛中见湿润,繁线密点中见力遒韵雅,淡干墨的解索勾皴笔法中见深秀苍逸的情味。

此图画法上有两点很突出:其一,皴擦相间,特别发挥了擦的笔墨效果。擦是在勾皴基础上用干笔来加强画面浑厚感和苍茫感的一种技法。清沈宗骞讲:“黝然而苍者谓之擦。”皴擦结合有助于表现茂密深邃的景物,使画面郁然松秀,另有一番情趣。清盛大士总结皴擦技法的特点要求时讲:“古大家荒率苍茫之气,皆从干笔皴擦中得来,不可不知。”并认为:“作画苍莽难,荒率更难,惟荒率乃益见苍莽。所谓荒率者,非专以枯淡取胜也。勾勒皴擦,皆从随手变化而不见痕迹,大巧若拙,能到荒率地步,方是真本领。”(《溪山卧游录》)其二,点苔技巧。沈宗骞说:“所谓点苔者,施于石之岩嵌巅顶及树之老干与纠结之处,藉以明显界限,而苍然之致而出。”从王蒙的作品看,这一道最后画面“总结性”的点子,对表现林峦浑厚的神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沈颢《画麈》中曾讲:“山石点苔,水泉索线,常法也。”他总结王蒙墨干而笔尖撒开的苔点为“渴苔”。这种“渴苔点”在王蒙这幅暮年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诗塘中有明人林瀚题记:“黄鹤山人标格清,胸中丘壑何纵横。与来捉笔一挥洒,苍崖翠石烟云生。人家住在山之麓,隐映门墙蔽林木。横经读能鼓瑶琴,薰风微动窗前竹。”“司业先生最爱山,无缘长得青山看。时张此图向高辟,仿佛扬子江天宽。三山林瀚为少司成费先生题。”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山水画写意的特点,不仅在笔墨形式上趋于简率粗略,更在于内在的表达意境观念的改变,和后来一些文人画过分强调抒情而轻视造型、流于简率空泛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王蒙能将笔墨形式美和表达内涵达到有机统一的缘故,反映了从宋人以理法为主,以神趣为归,向元人以简逸之韵胜前人工丽之作的画风变格。

夏日山居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