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名画《墨荷图》赏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名画《墨荷图》赏析墨荷图 近代·吴昌硕作 纸本水墨 纵一三七厘米 横三五厘米 吴昌硕,别号缶庐等,晚号大聋,是我国近代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一世的宗师。陈石遗评他:“书画家诗句少深造者。缶庐出,前无古人矣。”昌硕喜作近体,多白描,直抒胸臆。晚年人诗俱老,多兀傲嶙峋、风云豪拓之作。昌硕篆刻,逋峭古拙,于乱头粗服中透出一种强韧的金石美,开创了篆刻领域中力沉气酣、意达神畅的新风貌。昌硕书法,以石鼓文成就最高,能不主故常,融出新意。 人们对缶庐老人熟悉和喜爱的还是他的画。清末民初,吴昌硕继任伯年而为海上画坛盟主,以金石书法入画,发展了赵之谦开拓的花木竹石大写意画风。本文拟通过对他的《墨荷图》的评析,来申述他的画道和特色。 昌硕作画,深思力索具有三要旨:一、以气为主。“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他的画自始至终凭借着一股气,气足才能神完,画就活出来了;二、以书法衍画法。他曾说:“近时作篆,莫郘亭(莫友芝)用刚笔,吴让老(吴让之)用柔笔,杨濠叟(杨沂孙)用渴笔,欲求三家外别树一帜难矣,予从事数十年之久而尚不能有独到之妙,今老矣,一意求中锋平直且有笔不随心之患,又何敢望刚与柔与渴哉。”(转引张振维《吴昌硕的画品与人品》)这是他学习前人的体会,含有谦逊意。缶翁对人也常言“平生得力之处能以作书之笔作画”。三、立我。他直言“画之所贵贵存我”,主张作画须“物物皆殊相”,“笔笔皆殊状”,力主有“独造”精神,有独造才能存我,最后达到立我。在《墨荷图》中,这三点都有充分的发挥。 《墨荷图》是一堂四季花卉屏中的第二屏条夏季,画的是纯水墨的荷花。图中有白描荷花三朵,二朵盛放在二片大荷叶的中间,亭亭昂立于荷塘上空,一朵半舒放的则刚刚露出水面,紧贴近一片尖尖的新叶丛中。画幅下端还补上一张淡墨的贴水荷叶,画面的顶端扫出几茎疏疏芦苇,有增动势。荷塘水面,用大小混点散落地画出的苔点,点缀在荷梗近处。全图用笔恣肆,纵横而不经意;用墨淋漓,滃湿而见华润,极云布星陈、屈玉垂金的笔墨趣。是图作于1906年(丙午),昌硕先生六十二岁,从习画年月算,乃属较早时期的作品,可画得十分得意,题书云:“用笔在雪个、清湘之间,惜不能起邵香伯共赏之。丙午长夏聋缶先生。”八大山人和石涛上人,向来为昌硕先生所推崇,他的花木竹石能得两家神韵,所言不狂也。“邵香伯”即邵梅臣,浙江吴兴人,攻诗文,善画,九岁就嗜好画荷花,享有早誉,往来多名士,年龄要比吴昌硕长六十八岁,文辞高超,有画必题。想昌硕久耳其画荷名,自己六十二岁居然也画出一幅好荷花,一时兴起,就要起邵香伯于地下,邀请他重返人世间来共赏他的佳作,这是何等的逸兴遄飞! 墨荷图 昌硕这一题记,可把这幅墨荷题活了。此图笔墨不仅得雪个、清湘风韵,还可上溯到明代中期的徐文长。图中的笔情墨趣,舒放自然而不浮躁,华润苍古而不漶漫,自始至终呈现着笔墨的雅操,称得上近代文人画中之粹品。 1927年重阳节,昌硕写了一首四言登高诗:“书画篆刻,供一炉冶。诗通性情,浪仙东野。竹头木屑,不风不雅。负腹者何?类将军者。离乱纪年,友朋陪斝。骂当师承,赞浮瀑泻。饮水铭瓢,安聋作哑。寿比南山,悠悠见也。”诗里夹杂典故,亦庄亦谐,或明或暗,像是一生艺术生涯的小结。见山见水,人或各有理解,但也颇可见其处世之哲理也。 名画《墨荷图》赏析墨荷图 清·陈撰作 纸本水墨 纵一二六.五厘米 横六六.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墨荷图 石涛的写意花鸟画,在清代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清中期的扬州画派,便直接传承了其主张个性抒发的艺术观念以及“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意识。虽然在“扬州八怪”的名单中,陈撰有时并不包括在内,但是在所有的扬州画派画家中,陈撰可谓是最年长者之一。据其友人员燉、厉鹗等记载,移居扬州后,陈氏不仅在创作上积极实践石涛画风传统,还积极挖掘有关石涛的身世资料(员燉《清湘老人题记跋》)。因此,作为扬州画派中的早期画家,对于石涛艺术的弘扬,客观上起到了先导与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黄宾虹列其为“八怪”之一或许亦是出于上述诸多因素之故。 是图剪取荷塘清夏一角,水气氤氲,数枝劲挺的莲荷从怪石中竞相舒展,似乎如花季少女晨起梳妆,尽情展示婀娜之身姿,淡淡的芳香迷漫周匝,沁人心脾,令人遐思。大瓣小瓣的荷叶如玉盘一样,琳琅错落,似乎叮咚欲鸣,又似乎有蟋蟀鸣叫之声与之回应起伏。整幅画全用墨色,不施粉黛,看似不经意,而意境萧疏简远。画幅善于运用黑与白、线与面、疏与密之对比手法,荷叶大块墨色与荷花线条勾勒的对比,很好地衬托出芙蕖之高洁神态,给人以淋漓洒落、一气呵成之感。石涛曾曰:“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笔墨之会,解絪缊之分,作开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石涛《絪缊章》)是图的章法,与作者继承石涛的墨法理论有关。因而,崇尚水墨,追求自然天成、不饰雕琢成为其最大的艺术特色,此作题画诗“佳人耻施朱,欲与天真比”,便是体现陈氏艺术主张的最好自白。陈氏学问广博,精鉴赏,擅诗歌,性孤洁,不愿与达官贵人交往,如芙蕖之出污泥而不染。这或许也是其偏爱水墨荷花创作以及很少看到有应酬之作的原因。 是图作者自题:“蜶蟋在秋堂,芙蓉出深水。浩露同一色,澄澈寒鉴里。佳人耻施朱,欲与天真比。沙鸟闲且都,谁将拟公子。戊午初秋。玉几。”戊午为乾隆三年(1738)。 画上自钤“陈撰私印”白文印、“冷香飞上诗句”朱文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