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金总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金总库huáng jīn zǒng kùзолотóй пул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

亦称“国际黄金平准组织”。美国和西欧7国为平抑金价、维护美元地位联合成立的组织。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愈演愈烈,使金价猛涨到每盎司41.50美元,高出黄金官价18.5%,美元遭到严重冲击。为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于1961年12月联合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等7国共同签订协议成立黄金总库。由8国提供价值2.7亿美元的黄金作为基金,其中美国承担50%,联邦德国为11%,英国、法国、意大利各为9.3%,瑞士、荷兰、比利时各为3.7%。指定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代理机构。当黄金价格上涨时就卖出黄金,当黄金价格下跌时就买入黄金,使金价稳定在35美元一盎司的水平。黄金总库于每月底结算出买卖余额,盈亏按8国所占份额的比例分摊。由于美元汇价疲弱,抢购黄金的风潮持续不断,黄金总库的黄金一直是卖多买少。1967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其份额由美国承担。1968年3月,国际金融市场再次掀起抢购黄金风潮,半个月内美国黄金储备流失总值达14亿美元。3月15日,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7国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至此,黄金总库宣告垮台。

☚ 黄金市场   黄金储备 ☛

黄金总库Gold Pool

美国与西欧7国为维持黄金官价与保卫美元而作出的一项共同安排。1960年10月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金价每盎司猛升到45.50美元。美国等8国达成建立黄金总库的协议,并于1961年生效。主要内容为:筹集2.7亿美元的黄金,美国分摊50%,联邦德国分摊11%,英、法、意三国各分摊9.3%,荷兰、比利时和瑞士各分摊3.7%,由英格兰银行充当代理机构,当金价超过35美元1盎司时该行卖出黄金,反之则买进黄金,以维持黄金官价。1967年7月法国退出黄金总库,其份额由美国承担。1968年3月爆发西方货币金融危机,半个月中美国流失14亿美元的黄金。3月15日被迫关闭伦敦黄金市场,7国遂决定实行“黄金双价制”,黄金总库即告瓦解。

黄金总库Gold Pool

美国与欧洲七国为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币值的稳定而共同建立的黄金储备账户。维护黄金官价和美元面值的稳定,是保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把美国在1943年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黄金价格作为货币体系的基础和黄金官价;其他国家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使美元成为这个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黄金价格和美元币值不稳,将会从根本上动摇货币体系的稳定。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美国对外援助和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开始下降,美元外流以后出现了美元过剩,人们对美元币值的稳定产生了怀疑,不断地以美元兑取黄金,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爆发。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巨大浪潮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为平抑金价、稳定美元面值,1961年10月,美国与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和联邦德国共同达成了建立“黄金总库”的协议,用以干预黄金市场、稳定金价。当黄金价格上涨时,就卖出黄金;当黄金价格下跌时,就买入黄金,使金价稳定在黄金官价的水平上。总库所需的黄金由各国分摊,美国承担50%,联邦德国11%,英国、法国、意大利各为9.3%,瑞士、荷兰、比利时各为3.7%,指定英格兰银行为总库的代理机构。但“黄金总库”未能阻止金价的继续上涨和美元危机的爆发。1967年6月,法国宣布退出“黄金总库”。1968年3月的美元危机,使巴黎黄金价涨至44美元一盎司,伦敦市场一日交易量达350—400吨,迫使西欧多数黄金市场停止交易。1968年3月16日,美国与“黄金总库”各国举行紧急会议,宣布解散“黄金总库”,实行“黄金双价制”。

黄金总库

按照以美国为代表的八个西方国家于1961年10月达成的一项协议所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1958年美国国际收支趋于恶化,黄金储备大量外流,一年之内黄金外流高达22.56亿美元,自由市场金价飞涨,突破了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逆差不断扩大,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此起彼伏,黄金价格连续创出新高。1960年10月,金价涨至每盎司45.5美元。与此同时,英镑也受到冲击。为了平抑黄金价格,1961年10月,美国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达成协议,由各国中央银行共同组成黄金总库,以平抑金价。黄金总库黄金2.7亿美元,其中美国承担50%,联邦德国承担11%,英、法、意各承担9.3%,瑞士、荷兰和比利时各承担3.7%。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构,负责维持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的稳定。当黄金需求增加、金价上涨时,就抛售黄金,反之则买进黄金。黄金总库于每月底结算出买卖余额,盈亏按八国所占比例分摊。由于美元趋于疲软,抢购黄金风潮不断,黄金总库的黄金几乎是只出不进。到1967年7月,法国不愿再消耗它的黄金储备而宣布退出,所占的份额划归美国。1968年3月,抢购黄金的风潮更加猛烈,仅半个月美国黄金储备即流失14亿美元。3月14日,伦敦市场一天的黄金成交量就达350~400吨,黄金总库已难以支持。美国不得不要求英格兰银行于3月15日关闭伦敦黄金自由市场,外汇市场和证券交易所也停业一天。3月16—17日,美国在华盛顿召开黄金总库七国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会后发表公报,宣布黄金总库不再在伦敦市场维持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任其自由波动;只有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官价以美元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至此,黄金总库最终垮台。

黄金总库

1961年美、英等7国的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伦敦市场金价联合成立的一个组织。1960年10月,国际金融领域爆发了战后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美元危机。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资本主义世界接连发生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美元遭到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 “美元等同于黄金” 的金融霸主地位,于1961年12月,邀请英、法、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等7个国家,成立了 “黄金总库”,又称 “国际黄金平准组织”,共同在伦敦黄金自由市场维持黄金每盎司35美元的黄金官价,“保卫美元”。“总库” 用于干预市场的基金来自各国认购的股份。其中,股份的一半由美国承担,其余的一半由7国分摊。随着美国国际收支的日益恶化和美元地位的不断下降,“总库” 出售的黄金也愈来愈多。1967年,法国拒绝再用自己的黄金维持美元的特殊地位,宣布退出 “总库”,其股份便由美国来负担,以致使美国的股份增加到59%。但实际上,另外41%的股份,虽由其余6国承担,但一经上激,这些国家便立即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结果,“总库” 用于干预市场的黄金,几乎全部落在了美国身上,使美国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3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再一次掀起了抢购黄金的风潮。半个月之内,美国损失的黄金就达14亿美元。3月15日,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7国共同决定不再维待黄金官价。从此,“黄金总库” 宣告垮台。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gold pool

美国与欧洲匕国为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币值的稳定而共同建立的黄金储备账户。维护黄金官价和美元面值的稳定,是保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把美国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黄金价格作为货币体系的基础和黄金官价;其他国家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使美元成为这个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黄金价格和美元币值不稳,将会从根本上动摇货币体系的稳定。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美国对外援助和军费开支的猛烈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开始下降,美元外流以后出现了美元过剩,人们对美元币值的稳定发生了怀疑,不断地以美元兑取黄金,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爆发。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巨大浪潮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为平抑金价、稳定美元面值,1961年10月,美国与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和联邦德国共同达成了建立“黄金总库”的协议,用以干预黄金市场,稳定金价。当黄金的价格上涨时,就卖出黄金;当黄金价格下跌时,买入黄金,使金价稳定在黄金官价的水平上。总库所需的黄金由各国分摊,美国承担50%,联邦德国11%,英国、法国、意大利各为9.3%,瑞士、荷兰、比利时各为3.7%,指定英格兰银行为总库的代理机构。但“黄金总库”未能阻止金价的继续上涨和美元危机的爆发。1967年6月法国宣布退出“黄金总库”。1968年3月的美元危机,使巴黎市场金价涨至44美元一盎司,伦敦市场一日交易量达350吨~400吨,迫使西欧多数黄金市场停止交易。1968年3月16日,美国与“黄金总库”各国举行紧急会议,宣布解散“黄金总库”,实行“黄金双价制”。

☚ 特里芬难题   黄金双价制 ☛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

成立于1961年12月,是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接连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美元地位受到猛烈冲击的情况下,联合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7个西欧国家组织起来的金融机构,旨在干预黄金市场、“保卫美元”的组织。
“总库”共有2.7亿美元资金,股份由美国承担一半,其他7国合占一半。当伦敦市场发生抢购黄金风潮时,它就通过英格兰银行(英国的中央银行)卖出黄金,使每盎司价格最高不超出35,20美元的水平(按官价另加由纽约至伦敦的运输、保险费用约0.20美元)。如果金价跌到35美元以下,“总库”则从市场买进。每月结算出买卖净额, 由8国按照股份比例分摊。由于美元地位江河日下,抢购黄金风潮愈演愈烈,“总库”一直是出多进少。到了1967年6月,法国宣布拆伙,它所占股份的9%,归美国承受,美国需要摊付的黄金也随之增加。
1968年3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特大的抢购黄金风潮,半个多月时间,美国黄金库存就流失14亿美元。至此,美国只好要求英国暂时关闭伦敦黄金市场,并决定对这个市场的金价不再维持,听其自由波动,只是对各国中央银行仍按35美元的官价出售黄金,美国一手组织的这个“黄金总库”也宣告解体。

☚ 七十七国集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Gold Pool

美国与欧洲七国为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币值的稳定而共同建立的黄金储备帐户。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币值的稳定,是保证战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把美国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黄金价格作为货币体系的基础和基金组织的黄金官价;其他国家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使美元成为这一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黄金价格和美元币值不稳,将会从根本上动摇货币体系的稳定。5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美国对外援助和军费开支的猛烈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开始下降,美元大量外流,出现了美元过剩。人们对美元币值的稳定发生了怀疑,不断地以美元兑取黄金,导致了战后以来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爆发。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巨大浪潮,使伦敦黄金市场金价爆涨到41.5美元,高出黄金官价的18.5%,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为抑平金价稳定美元币值,1961年10月,美国与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和联邦德国共同达成了建立“黄金总库”的协议,用以干预黄金市场,稳定金价。当黄金价格上涨时,就卖出黄金;当黄金价格下跌时买入黄金,使金价稳定在黄金官价的水平上。总库所需的黄金由各国分摊,美国承担50%,联邦德国11%,英国、法国、意大利各为9.3%,瑞士、荷兰、比利时各为3.7%,指定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 为总库的代理机构。但“黄金总库”未能阻止金价的继续上涨和美元危机的爆发。1967年6月,法国宣布退出 “黄金总库”。1968年3月的美元危机,使巴黎市场金价涨至44美元一盎司,伦敦市场一日交易量达350——400吨,迫使西欧多数黄金市场停止交易。1968年3月16日,美国与 “黄金总库”各国举行紧急会议,宣布解散“黄金总库”,实行“黄金双价制。”
〔参〕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黄金双价制

☚ 黄金官价   黄金美元总库 ☛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

西方国家为抵御美元危机,维护固定汇率而进行国际金融合作的协定。60年代以后美国连续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动摇了美元的国际地位,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被大肆抛售,金价暴涨到41.5美元1盎司。为了应付黄金市场投机性的需求,平抑金价到1盎司35美元的水平,以平息美元危机,美国向英格兰银行提供了大量黄金。然而对黄金的投机性需求之大使美国无力继续独自承担平抑金价的义务。在美国提议下,1960年12月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八国中央银行达成了建立黄金总库的君子协定。约定总库要拿出共值2.7亿美元的黄金作后盾以维持每盎司35美元的黄金价格。2.7亿美元由参加国共同分担,其中美国50%;联邦德国11%;法国、英国、意大利各9.3%;瑞士、荷兰与比利时各3.7%。由英格兰银行为 “总库”的代理机构,负责维持伦敦黄金市场黄金价格的稳定。当黄金市场需要激增,发生抢购黄金风潮时就卖出黄金,所需黄金即由各国中央银行按上述比例分摊。各国中央银行向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购买黄金时,可免缴手续费。由于美国有维持黄金官价的义务,协议还规定在市场抢购黄金风潮特别严重时,美国应额外提供黄金。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和法国退出总库使美元地位下落,抢购黄金风潮愈演愈烈,1968年3月黄金总库成员在华盛顿商讨决定,美国及黄金总库不再按35美元原定官价向黄金市场供黄金,听任金价按供求关系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则乃可按官价向美国换购黄金,至此,“黄金总库”的作用也告解体。

☚ 币值高估   中国银行 ☛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Gold Pool

为稳定金价与美元汇率的政府间协定。1960年10月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市场金价上涨到每盎斯41.50美元,超过官价20%。美国为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地位,同英、法、意、荷、比、联帮德国、瑞士七国建立了一个黄金总库。总库所需黄金由美国承担50%,其余由各国按比例分担。指定英格兰银行为总库代理机构。当黄金价格上涨时就卖出黄金,所需黄金由各国中央银行按比例分摊。当黄金价格下跌时买进黄金,再按比例分别卖给各国中央银行。通过上述黄金买卖使金价稳定在35。20美元1盎斯的水平上。1968年3月,美元再度发生危机,美国等国家宣布解散黄金总库,实行“黄金双价制”,结束对黄金官价的维持。

☚ 巴塞尔协定   十国集团 ☛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Gold Pool

1961年由美国发起而建立的,旨在维持伦敦自由市场黄金官价,以保卫美元。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狂潮,美元地位受到猛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同英、法、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达成协议,由各国中央银行出资共同组建黄金总库,以平息美元危机。总库的资金共2.7亿美元,由美国负担一半,其余由其它七国分摊。当伦敦市场金价剧烈波动,抢购风起时从而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超过35美元时,总库就通过英格兰银行卖出黄金,使每盎司黄金价格不超过35.20美元的限度。如果金价跌到35美元以下,总库就在市场上买进黄金。总库每月算出买卖差额,由八国(1967年法国退出总库)按比例分摊应付或应收黄金的比例。但黄金总库成立后,由于美元危机接连不断,美元地位日益降低,黄金总是付多收少,以致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1968年3月,西方金融市场又爆发大规模的抢购黄金风潮,仅半个月美国就损失了14亿美元的黄金。这样各国被迫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停止再向伦敦市场供应黄金,改为“黄金双价制”。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与美元完全脱钩,自由波动。至此,黄金总库宣告终结。

☚ 黄金双价制   三国货币协定 ☛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

1961年10月,由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和西德等8个国家中央银行所组成,共同筹集2.7亿美元的黄金,用以稳定黄金官价。其中美国承担50%,西德11%,英、法、意各9.3%,其他三国各3.1%。由英格兰银行代理运用总库,操纵黄金买卖,在金价上涨或下跌时,抛售或收购黄金,使黄金市价稳定在35美元一盎司的水平,抛售或收购的黄金由八国中央银行按出资比例分摊或买入。1967年6月,法国脱离“黄金总库”,次年3月,七国在华盛顿集会决定解散,实行“黄金双价制”。

☚ 黄金市场   银行 ☛
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

美国为平抑金价、维护美元地位而联合西欧七国建立的干预黄金市场的组织。60年代的美元危机爆发后,为了平息抢购黄金的风潮,维持黄金官价,需要提供大量黄金在市场出售,而美国已难以拿出足够的黄金应付市场的投机性需求。因此,美国要求其他西方国家也拿出黄金,共同承担平抑金价的义务。1961年10月,美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和联邦德国等七国联合建立了“黄金总库”,由八国中央银行共同提供价值2.7亿美元的黄金组成。其中,美国承担50%,联邦德国分担11%,英、法、意各分担9.3%,荷、比、瑞士各分担3.7%,并指定英格兰银行为代理机构。当金价上涨超过黄金官价时就抛售黄金,金价下跌低于黄金官价时就从市场购入黄金; 每月结出买卖差额,由八国按上述比例拿出或收进黄金。但由于美元日趋疲软,抢购黄金风潮不断爆发,总库黄金一直是出多进少,1967年6月,法国宣布退出总库,其份额改由美国承担。1968年3月再一次爆发抢购黄金特大风潮,半个月中美国流失黄金14亿美元。3月15日伦敦黄金市场被迫关闭,八国决定解散黄金总库,不再干预黄金市场,听任市场金价自由波动,实行“黄金双价制”。

☚ 巴塞尔协定   十国集团 ☛

黄金总库

gold pool

黄金总库

Gold Pool(亦称国际黄金平准组织,西方8国旨在维持黄金官价的机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