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黄筌绘。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7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17岁起入前蜀宫中任待诏职,以后又仕后蜀画院,为翰林待诏,权院事,检校少府监,又累加如京副使,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深得蜀帝宠幸,赐佩“紫金鱼袋”。公元965年,蜀亡,黄筌于入宋的当年病逝于开封。黄筌自幼喜爱绘画,曾随刁光胤学画花竹翎毛,从孙位学松石,从李升学山水,取各家之长,工于人物、山水、墨竹、龙水,尤擅长于花鸟, “凡所操笔,皆迫于真”,“全该六法,远过三师。”黄筌作为宫廷画家,耳濡目染多为贵族的奢侈生活,所作禽鸟花石富丽精工,神采逼真,有很浓的富贵之气。他在创作中,运用双勾填彩法,先用淡墨细勾,再以重彩渲染,笔法细腻,色调真切,有很强的写实性和表现力,从而确立了花鸟画在绘画史上的牢固地位,并影响了宫廷画院一百多年。另据画史记载,黄筌也曾画过墨竹及粗豪放纵的山水古木,可见他是一位绘画全才。黄筌的画迹数量巨大,但流传至今的却寥寥无几,可信为其真迹的仅有此《写生珍禽图》一幅。此图是一件近于“粉本”的画稿,描绘了鹡鸰、麻雀、斑鸠、腊嘴等鸟雀;蜜蜂、牵牛、蚱蜢、蝉等昆虫,以及两只步态蹒跚陆龟。这些动物大小间杂,各不相扰,不是一幅经过统一构思的作品,而是一件写生习作。图中的动物形态生动,真实自然,柔细的鸟羽、薄透的蝉翼、坚实的龟甲都有很强的质感,而小麻雀扑翅乞食的神态更描绘得活灵活现,情出画外。此图虽系画稿,但工致细秀,一丝不苟,反映了黄筌在艺术上认真负责的态度。画卷左下角署小字一行“付子居宝”。系为后人所添。《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