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麻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麻油má yóu

芝麻榨的油:(雪雁)因问黛玉道,“还有咱们南来的五香大头菜,拌些~、醋,可好么?”(八七·1128)按,北京称为香油。这似乎是作者有意用书中人的家乡说法。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調料部 > 油 > 熟油 > 麻油
麻油  máyóu

即熟油。

油(~水;~花;~泥;~垢;~渍;~烟;麻~;豆~;香~;菜~;猪~;牛~;奶~;荤~)
生物体中所含的油质:脂(脂膏;脂腴;膏脂;脂肪;油脂) 肪(肪脂) 膏(膏肪) 膋
由生物体内提取的脂肪:腻(油腻)
胸臆中的脂:
肠间的脂:
猪的脂:猪油 猪脂 猪膏 豨膏豖膏
河豚腹中的脂肪:
从牛、羊奶内提取出来的脂肪:酥(酥油)马思哥油
酥酪上凝聚的油:醍醐
酥油的别名:
油多:油汪汪

另见:油灯

☚ 酱   食物 ☛

麻油

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又名香油、清油。为胡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DC.种子的脂肪油。甘,凉。润燥,通便,解毒,生肌。
❶治肠燥便秘,蛔虫痛,食积腹痛。内服:生用或熬熟,30~60ml。
❷涂搽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本品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廿二酸、廿四酸等的甘油酯、植物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Sesamolin)、芝麻酚、维生素E等。大量黑芝麻油能抑制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

麻油

麻油

食用植物油之一种。芝麻(胡麻)经过炒和榨制而成。汉代时,胡麻从西域传入。三国时,麻油已问世。此时主要供点灯照明之用。陈寿《三国志·魏志》:“孙权至合肥新城,满笼驰往,……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以上风,火烧贼攻具。”供食用的麻油,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如今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 油   盐 ☛

麻油máyóu

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别名香油。为胡麻科植物脂麻Sesamu indicumDC. 的种子榨取的脂肪油。甘, 凉。润燥通便, 解毒, 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痛、食积腹痛。内服: 生用或熬熟, 30 ~ 60 毫升。涂搽治皮肤皲裂。本品含棕榈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廿二酸、廿四酸等的甘油酯、植物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E 等。大量黑芝麻油能抑制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

麻油

麻油

麻油,又名胡麻油,乌麻油、香油、生油、清油。始载于《本草经集注》。为胡麻科植物胡麻Sesamum indi-cum L.种子的脂肪油。
本品味甘,性微寒。归大肠经。功能润燥,解毒,消痈,生肌,止痛。主治肠燥便秘及疮疡肿毒等证。用于大便秘结,可单用,或配蜂蜜、芒硝等煎沸温服。如《古今医鉴》治老人虚人大便秘结之润肠汤。麻油内服,具有一定的解毒效应,如河豚、砒石等口服中毒,一时仓卒无药,可急以麻油灌服,促使胃中毒物呕吐而出,或延缓其消化吸收。麻油除外科及皮肤科作为外用油膏剂之溶剂与赋形剂外,还可用治肿毒初起,以麻油、生葱各适量,同煎熬至葱呈黑色为度,取油摩涂患处; 治痈疽发背初起,以麻油煎沸,待温,和入上好醇醋服,可免毒气内攻;《本草经疏辑要》治一切疮毒,用麻油入血余适量煎熬,酌加铅丹收膏,局部涂敷,可排脓止痛。口服,30~60ml。脾虚便溏泄泻者忌服。

☚ 郁李仁   无花果 ☛

麻油má yóu

sesame oi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