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鬟式
“髻鬟峨峨高一尺”,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在古人看来高大的发髻,寓有崇敬高贵之意,梳高髻发中要加假发,而且需要别人帮助梳,所以这种发式只有贵妇人,宫女舞伎才可能梳,因此平民之家的女子,则无力雇佣他们梳头。高髻发式最早流行于秦汉以后,当时有句民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到了隋唐妇人们追求体态丰腴,发髻仍以高为美。古人何以用如丝的头发梳成高有一尺的发髻呢?全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垂挂,一般用铁丝做成环形,缠绕上头发,用时套在头上,或把头发分股,以黑缯缠紧,挽成环形。用铁丝支撑,高髻鬟式,有结一环的,也有结多环的。与结鬟式发型类似的还有“凤髻”、“凌云髻”、“飞仙髻”等等。一般盛行于皇宫贵妇们中间,在头上再饰以珠宝、凤钗或前摇,十分高雅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