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advanced agricul-tural producer's cooperative

以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中国劳动农民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组织,简称“高级社”。最早出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陕北安塞县,但当时未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些较早进行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开展比较广泛的华北、东北等地区,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少量高级社。1955年发展到500个,参加农户为4万户。1956年底猛增到54万个,参加农户10 742万户。到1957年底高级社达75.3万个,参加农户11 945万户, 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以上。在高级社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高级社的规模通过合并,有明显扩大,1957年全国平均每社为158.6户。
高级社对农民私有的土地实行无偿转为集体所有。社员土地上附属的塘、井等水利设施,亦随土地转为集体所有。如果这些水利设施是新修的,本主还没有得到收益, 由高级社适当偿付本主所费工本。为了满足社员日常生活的需要,高级社抽出一部分土地(称“自留地”)分给社员个人种植蔬菜,其数量根据合作社土地资源多少,按家庭人口规定,一般不能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5%。
入社的大牲畜、大农具和副业工具有偿转归集体所有。其办法是按当时当地正常价格定价,分期偿还。社员私有的成群牲畜,一般也按照当地当时的正常价格作价转为集体所有。对林木的处理办法:❶少量零星的树木,仍归社员私有;
❷幼林和苗圃偿付一定工本费后转归集体所有;
❸大量的成片的果树、茶树、竹林、桐树、漆树和其他经济林,根据入社后收益的大小、经营的难易和栽培工本费作价,转归集体所有;
❹成片的用材林,根据材积分等作价,转归集体所有。
高级社建立初期,生产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份基金,一般由社员按耕地或劳动力分摊,不计利息,不能随便抽回。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从每年收入中抽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此外,合作社还鼓励社员向合作社投资,按信用社存款利率付给利息。
高级社内部建立适应生产需要的劳动组织,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高级社通常是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有的还对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和超产奖励的责任制度。为了鼓励生产队节约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有的还把包投资(或叫“包财务、包成本”)作为生产队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了高级社时期实行的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再加上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的制度,统称为“三包一奖四固定”制度。高级社多设立大田生产队;有的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设立专业性生产队,如畜牧队、林业队、副业队等。
高级社用于分配的收入称为“总收入”,是生产过程完成后能够进入分配的产品部分(不包括尚未收获的越冬作物,正在饲养的幼畜、肥猪和正在培育生长的苗木和树木等)。总收入的分配办法是:首先扣除下一生产周期所需要的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余部分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进行分配。交给国家的是税金;集体留用的是公积金、公益金;其余部分按所得劳动日分配给个人,作为社员个人消费基金。高级社的公积金属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用于兴修水利、改良土壤、购置农业机械、修建生产性用房等。公益金属集体消费基金,用于合作社卫生保健事业、文化教育事业以及扶助丧失劳动能力的社员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以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者死后安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高级社实行按劳分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要正确地规定各种工作的定额和报酬标准,实行按件计酬”。“每一种工作定额的报酬标准,用劳动日作计算单位。完成每一种工作定额所应得的劳动日,根据这种工作的技术高低、辛苦程度和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来规定。各种工作定额的报酬标准的差别,应该定得适当,不能偏高偏低”。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根据劳动社员的体力、技术情况和实际出工数确定应得的劳动日数。这种做法简便,但带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弊病。在分配中,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关系,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同时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高级社的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选出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并选出主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此外,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高级社设立监察委员会。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advanced agricultural producers’ cooperative

简称高级社。中国劳动农民为共同发展农业生产自愿联合组成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有的是在初级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由互助组或个体农民直接组成的。社员私有的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进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中国农村于1956年底基本上实现了由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转化,从而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简称“高级社”。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甘肃农村劳动农民为共同发展生产,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农业生产互助组,或个体农户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它是合作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土地无代价转归社所有,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及羊只、树木折价归社。实行按社员劳动工分进行收益分配。由于定额不合理,劳动工分往往是死分死记,不能完全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普遍实行定额管理、小段包工,有的社还推行“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励),但不少社奖罚未能兑现。办得好的社, 工、副业有很大发展。全省平均每社112户, 其中300户以上的1 212个社 (内有千户以上的社19个)。从1955年底,永昌县的焦家庄、皋兰县的庄子坪、定西县的仁化、平乐县的前进和新民5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为高级社开始, 至1956年6月期间, 全省各地在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为高级社的同时,进行初级社的整顿、并社、联社,为过渡到高级社作准备。到1956年9月,全省已建立高级社8 863个, 入社农户占到总农户的54. 45%。到年底, 全省建立高级社18 521个, 入社农户占到总农户的97. 24%;至此,全省农村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这标志着农业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基本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制度。

☚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村人民公社 ☛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简称高级社。中国劳动农民在农业合作化的高级阶段建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主要生产资料的完全集体所有制。社员私有土地无代价地转归集体所有,不计土地报酬,耕畜、大型农具按自愿互利原则折价归社。实行集体劳动,产品由社统一分配。在交纳农业税、扣除生产费、公积金、公益金后,所余部分以工分形式,实行按劳分配。它克服了初级社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和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高级社仍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它标志着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也标志着农业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过渡基本完成。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简称“高级社”。是生产资料入社公有、实行按劳分配的一种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它的特点是: (1)社员的土地无代价地交付集体,转为公有; (2) 社员的耕畜、大型农具等重要生产资料,按自愿互利原则折价归社; (3)社员的生活资料、零星树木、家畜、家禽和小农具等仍归社员个人所有; (4)全社按照统一计划,实行集体劳动,统一经营; (5) 全社的收益,实行按劳分配。1955年下半年,我国农村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全国总农户的87.8%。

☚ 土地人股   农村人民公社 ☛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advanced agricultural producers’ cooperative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advanced (/higher stage)agricultural producers’ co-operativ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