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和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和集诗文集。元李道纯撰。六卷。道纯字元素,道号云蟾子、清庵,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住长生观,有《道德经注》。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其文侧重论述道教教义、戒律、正邪之辩等。问答部分宣扬三教一理,即儒、释、道皆主中和。诸论部分阐述道家生死观、动静说:“有生即有死,无死便无生。”又云“动极而复静”,颇具辩证法思想。《炼虚歌》有“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句,《水调歌头》词也有“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句,同是一个道理。有《(正统)道藏》本。 中和集气功学专著。元·李道纯撰,门人蔡志颐编。全书6卷。题名“中和”者,乃李道纯居室匾名,取《礼记》“喜乐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之义。书中认为,本一而用二,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有。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在具体进行内丹术时,作者分为顿法与渐法两类,渐法有三乘,循序渐进;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中和集 中和集内丹术重要著作。元代李道纯撰,蔡志颐编,六卷。卷一《玄门宗旨》、《太极图颂》、《画前密意》论太极与道;卷二《金丹妙诀》述内丹、火候;卷三《问答语录》传道解惑,指点关津,《全真活法》揭示师门心传;卷四《论部》、《说部》论性命、卦象、死生、动静,《歌集》 咏金丹要诀; 卷五 《述工夫》 诗十七首、《咏真乐》十二首、《自得》诗七首,以及杂诗十三首,隐念玄机妙法;卷六词五十八首,外隐语两篇,开示悟道门径。书中融通三教,始终强调“守中”为丹功精髓。《问答语录》:“释云: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认为性命本一而用二,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有,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另外,对内丹术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宫、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金木、沐浴、养火等的解释均甚详明。载 《道藏》第118—119册。 ☚ 规中指南 莹蟾子语录 ☛ 中和集三卷、后集 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等。《中和集》是李道纯的主要著述,原为零散多篇,后经李道纯的门人蔡志颐编次而成一书。题名“中和”,是取李道纯的居室匾名为书名。此书分前集和后集。其前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收《玄门宗旨》、《太极图颂》、《书前密意》以论太极;中卷收《金丹妙诀》、《三五指南图局说》、《试金石》以述内丹;下卷收《问答语录》、《全真活法》以释丹家之疑。此书后集,也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为《性命论》、《卦象论》、《死生说》、《动静说》及《原道歌》、《炼虚歌》、《破惑歌》、《玄理歌》、《性理歌》、《火候歌》、《龙虎歌》、《无一歌》、《抱一歌》、《慧剑歌》、《挽邪归正歌》计十一首;中卷为诗; 有 《述功夫》十七首,《咏真乐》十二首,《咏四缘警世》、《咏葫芦》、《心镜》、《为孚庵指玄牝》、《和翁学录韵》、《赠邓一蟾》等六首,《自得》七首,《镜中灯》二首,《咏藕》二首,《卓庵》二首,《覆庵主乐无生》一首,计四十九首;下卷为词五十八首,以及《隐语》:《教外名言》、《绝学无忧篇并叙》计二篇。全书杂论性命及内丹之旨,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倡三教合一说,认为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三教都以太极为本,而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书中强调内炼铅汞而成丹是身心合而还其本初,阴阳合而又归太极;其返本归元的次第在于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实践上依炼虚化神,炼神化炁,炼气化精,炼精还虚,炼虚合道的程序。书中还对 “九还七返”、“三宫”、“三要”等内丹术语进行了较为明晰的解释。《道藏提要》称 “其学自成一家,为元代道教思想史上之重要文献”。说明此书对后世学者研究宋元道教思想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六卷)本、《重刊道藏辑要》本,清 《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 (前后集各三卷),著录于道家类存目,还有 《道书全集》 (七卷) 本。 中和集 中和集道教内丹著作。元初道士李道纯撰述,门人蔡志颐编,因李氏之居室有匾曰“中和”,故名。编首有元人杜道坚之序。全书共6卷,包括《玄门宗旨》、《太极图颂》、《画前密意》、《金丹妙诀》、《问答语录》、《全真活法》、《性命论》、《卦象论》、《死生说》、《动静说》等篇及诗词百余首。主要论述内丹及修性炼命之旨,其说以儒、释、道三教合一为特色。认为三教名殊理一,皆尚虚静;异流同源,皆以卦象未画前之太极为本。儒家所谓 “太极”,亦即道教所谓之 “金丹”,佛教所谓之 “圆觉”,只是“本来一灵”或“本来真性”、“元神”而已。书中根据道教全真派先性后命的内炼原则,对传统道教的数百种炼养功法进行抉择总结和评价。以为修炼内丹有渐、顿二法。顿法为最上乘,直接修性而不用修命,即可自然了命,此法为夙有根器者所宜修。常人修炼则宜用渐法,即先从修命入手,循序渐进。此渐、顿二法为丹道正宗。书中还列出所谓“傍门九品”修炼之法: 房中御女、采补阴阳、服饵丹药等为下三品; 辟谷、服气等为中三品; 屈伸导引、握固内视、闭息行气为上三品。除对上三品中的某些功法有所肯定外,其余几种皆加以排斥否定。书中还吸取儒家“中和”观念,将其用于内丹修炼之中,提出 “守中” (即守玄关) 为丹法的核心要诀,从而开创了道教内丹修炼的“中派”,对后世道教修炼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书收入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 道德会元 三天易髓 ☛ 《中和集》zhong he jiAnthology of Focused Harmony→蔡志颐 (Cai Zhiy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