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正常x线表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骨正常X线表现

骨正常X线表现

骨是经过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发展而来。颅骨和部分面骨由膜内成骨的化骨点逐渐扩大形成; 四肢躯干骨是从软骨原基中出现原始骨化中心和从骺软骨内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发展而来。因此骨的正常X线表现随着发育而有变化。
四肢骨 四肢骨主要是长、短管状骨和腕、跗不规则骨。
管状骨 新生儿管状骨只分为骨干和骺软骨。儿童骺软骨中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后即分为骨干、干骺端、骺核和骺软骨四部分。至成年骺线闭合后,即形成骨干、骨端和关节软骨。
骨干: 表面有骨膜,X线不显影,仅于病理状态下,骨膜增生形成新生骨时,可见到骨膜反应。骨皮质在骨膜内,为致密骨。骨干中段骨皮质最厚,两端逐渐变薄。骨内膜在皮质内面,正常情况下也不显影。骨干呈管状,内为髓腔。骨的两端为松质骨,由交错排列的骨小梁构成。松质骨小梁是按各骨特定负重功能的引力方向而排列。骨滋养动脉于骨干上1/3或下1/3斜行穿过骨皮质,称为滋养动脉管,细长而光滑,不同于骨折线。骨的正常变异有骨岛和软骨岛。骨岛系松质骨内形成的致密骨,大小约0.5~1cm,边缘光滑。软骨岛X线表现为小圆形透亮区。生长延迟线,多见于干骺端,呈横行致密线。
骨端: 新生儿几乎所有管状骨的骨端都是软骨,X线不显影,各大关节只能见到干骺端,X线上组成关节的各骨之间有很大“空隙”。随后在骺软骨内出现骺核。开始为圆点状,逐渐长大,现已习惯地称它为骨骺,骨骺周围的软骨仍称为骺软骨。骨骺与干骺端间为骨骺线(即骺板软骨)骨骺线由两条致密线构成。骺侧为骨骺的终板,干骺端为临时钙化带。到青春期,骺线闭合,即遗留一条致密线,成年后逐渐消失。
发育后期: 在关节软骨的钙化带下形成骨板层,即X线所见骨性关节面。
四肢不规则骨 主要指八块腕骨、七块跗骨和肩胛骨。新生儿只有跟、距骨骨化中心出现,其余腕骨和跗骨都为软骨。生后逐年逐个骨化。不规则骨的骨化中心开始为圆形,周围都是钙化带。随后骨化中心相继出现棱角,变为不规则形状。完全发育后,在关节软骨的钙化带下形成骨板层。
躯干骨 躯干骨有脊柱、肋骨、胸骨和骨盆。
脊柱 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5个骶椎及3~5个尾椎组成。椎骨有椎体和附件包括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但环椎只有前后弓和两个侧块,枢椎椎体上部有齿状突与环椎前弓形成关节。5个骶椎和尾椎则分别融合成骶骨和尾骨。
肋骨 肋骨呈弯带状,共12对,后方有肋骨头、颈、结节、干,前方有肋软骨。第1~9肋骨头各与两个胸椎构成关节。第10~12肋只连于一个椎体上。
胸骨 胸骨分柄、体及剑突三部分。柄与体有软骨相连,X线表现颇似骺线,为胸骨联合。体与剑突亦有软骨相连,成人后可骨化融合。胸骨柄上缘两侧各有一关节面与锁骨构成胸锁关节。胸骨体两侧有1~5肋软骨相连的切迹。胚胎期胸骨为软骨,出生后各段都有骨化中心,分别于儿童、青春期、成年后出现骨性融合。
骨盆 骨盆由盆骨和骶、尾骨构成。盆骨上部为髂骨、前下为耻骨,后下为坐骨。两侧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两侧耻骨由纤维软骨连接为耻骨联合。胚胎期髂耻坐三骨各有一骨化中心,于髋骨中部结合成髋臼。4~5岁时髋臼中心未骨化的软骨呈“Y”形,9~14岁时“Y”形软骨中心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在正位X线片上,髋臼“Y”形软骨内有多个长条状化骨核与关节重迭表现,极不规则,易误诊为病理改变。青春期髂骨嵴、坐骨结节分别出现长条形骨骺。成人骨盆X线表现髂骨嵴密度高,而髂骨窝密度低,中心有放射状或Y形血管沟。

☚ 髓核造影   关节正常X线表现 ☛
000071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