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駱駝載樂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陵墓雕塑 > 駱駝載樂俑1 駱駝載樂俑1 luòtuozàiyuèyǒng 唐代三彩陶俑。公元1957年陝西西安鮮于庭誨墓出土。通高六六·五厘米,長四二厘米。駱駝昂首挺立於長方形板座上,通體施白色釉,頸部及前腿上端長毛施黄色,背墊黄、白、緑三色菱格紋圓氈,氈上設木架平臺,臺上有樂舞俑五人,均頭戴軟巾,足穿短靴。中間立者爲一歌舞胡俑,身著緑色圓領長衣,腰繫帶,前襟撩起,束於帶中;面向前方,右手前伸,左手後撤,似歌舞狀,表情生動。左右兩側各坐樂俑兩個,面向外坐,一彈琵琶,一吹觱篥,二人拍鼓,彈琵琶者及右側後方擊鼓者深目、高鼻、濃鬚,爲胡俑,餘二者爲漢人。此三彩載樂俑爲國内首次發現,題材新穎,構圖緊凑,神態生動,表情細膩,風格獨特,色彩鮮艷,爲唐塑高超之藝術精品。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陵墓雕塑 > 駱駝載樂俑2 駱駝載樂俑2 luòtuozàiyuèyǒng 唐代三彩陶俑。公元1959年陝西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通高五六·二厘米,長四一厘米。駱駝立於長方形板座之上,四足直立,引頸昂首,張口長鳴。通體施白釉,頭頂、頸部、前腿上端長毛及尾部施赭黄釉。駝背墊一橢圓形藍氈,兩峰之上設木架平臺,其上鋪一長方形黄、紫、白三色菱形格紋氈子,氈子下垂至駝腹兩側。毛氈之上置七個樂俑,相背盤腿而坐,均戴皂絲幞頭,腰束寬帶,衣着整齊,顏色各異。七俑分持笙、簫、琵琶、竪琴、笛、拍板、排簫諸樂器,吹奏彈撥,各顯其能。樂俑中間立一歌舞女俑,鬟髮高髻,寬衣長裙,且歌且舞,神態自如。作品係分塑合成,駱駝與樂舞俑獨立塑成後組裝,結構複雜,此例適當,精巧細緻,爲唐雕塑藝術傑作。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