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事故外伤
在起飞和着陆阶段发生飞行事故,或被迫降落时所造成的各种损伤皆属于飞行事故外伤。
致伤机理 飞行事故外伤的特点是损伤范围广泛,伤情严重。以迫降为例,主要是迫降时飞机突然减速所引起的强大减速过载作用于人体各部位,身体与舱内壁及器件相碰撞,或被飞来物体击中,以及舱内起火等所致的复合伤。撞击伤可由于下述三种碰撞引起:
❶第一次碰撞,指事故发生时,飞行人员与座舱内壁及部件相撞。
❷第二次碰撞,指飞机突然停止运动瞬间,由于惯性作用,飞行人员与座舱内部件的再次相撞。
❸第三次碰撞,指身体与安全带限制系统之间的撞击。前两次碰撞所引起的损伤多发生在头、面部及四肢;第三次碰撞损伤多发生于躯干及四肢。
损伤特点及类别
❶损伤呈多发性,可遍及全身。据一组调查资料,在58例事故外伤存活者中,伤及198个部位或器官,每人平均受伤三处以上。
❷头部损伤率高,占72%,无颅脑损伤者很少,主要为第二次碰撞所致。
❸脊柱损伤多见,且部分为不稳定型骨折,少数合并有脊髓伤。其次为下肢骨折。此两者约占骨损伤之75%,主要是由于飞机迫降或紧急着陆时突然减速及剧烈冲击力所致。上肢骨折系停止运动瞬间与舱壁或舱内前面的部件相撞所致。
❹软组织伤主要发生于被固定的躯干部位,如腰背部多为扭、挫伤,可能是身体与安全带限制系统发生第三次碰撞所致。
由于飞行事故外伤损伤范围广泛且呈多发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较多。据另一组52例飞行事故外伤统计,停飞率高达32%。停飞原因主要为骨损伤后关节、神经功能障碍或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故注意头部保护及加强颅脑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可以提高复飞率。
飞行事故大多发生在机场区域或附近,故机场地面救护车必须处于常备状态,尽快到达出事地点,及时抢救负伤者,施予优良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医学鉴定 根据损伤治疗后恢复情况进行个别评定,详见“外科检查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