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史

孟森,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清同治七年生,民国26年卒。曾任大学教授多年,钻研明清史,搜辑史料较富。著有《心史丛刊》、《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心史

心史

诗文别集。宋郑思肖撰。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当宋亡后四年,郑思肖把所撰《心史》,藏在一个铁盒内,沉于苏州承天寺的一个枯井内。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苏州人疏浚那个枯井,发现了本书。第二年,应天巡抚张国维为之刊刻。第三年,汪骏声复刻之。本书包括诗三种,计《咸淳集》一卷,收自南宋理宗景定(1260—1264)以来至度宗咸淳五年(1269)所作五十首;《大义集》一卷,收恭帝德祐元年乙亥(1275)至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所作七十首;《中兴集》二卷,收帝昺祥兴二年己卯(1279)所作一百三十首。包括文三种:《久久书》一卷,《杂文》一卷,《大义略叙》一卷及后序五篇。此书问世后,清初学者阎若璩疑为伪作(《古文尚书疏证》卷五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四《心史题辞》、袁枚《随园诗话》卷四亦疑之。然顾炎武则深信其真(《亭林诗集》卷五《井中心史歌》)。姚际恒则谓本书“郁勃愤懑,自是一种遗民具至性者之笔,非可伪为也”(《古今伪书考》)。近人蒋逸雪辨前人之疑,谓本书“为国魂所寄”(《东方杂志》第四十卷第二十三期)。顾等之言良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校点本《郑思肖集》包括了《心史》。

☚ 存雅堂遗稿   湖山类稿 ☛

心史

诗文别集。南宋末郑思肖(1241—1818)撰。二卷。思肖有《所南诗文集》已著录。书名取义于作者“天地万化,悉自此心出”一语。是集据称为明崇祯十一年(1638)冬,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得,一铁函,上有缄封题曰:大宋录臣郑思肖百拜封,故又称《铁函心史》。有《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三编皆为诗歌,凡收二百五十首,又《久久书》、杂文、《大义略叙》及后叙、自跋等文三十七篇。所著止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多发故国慷慨痛切之思,对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及杂事有记载,文天祥诗也有赖此集订正者。有清咸丰同治间长沙余氏辑刊《明辨斋丛书》本。另有明末刻本,清光绪间上海广益书局刻本等卷次不尽相同。

心史

书名。南宋郑思肖撰。七卷。记南宋灭亡、蒙古兴起及元初史事。所记史事多处甚详,可补正史之缺。

心史

七卷。宋郑思肖 (1241—1318)撰。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木穴国人、三外野人,连江 (今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宋亡后,隐居苏州,自称 “三外野人”。善画兰梅,多露根,或写无根兰,都不画地坡,以寓赵宋沦亡之意。著有《心史》。此集又名 《铁函心史》。为郑思肖诗文集。共七卷。其中《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二卷,皆为各体诗歌,共二百五十一首; 《久久书》一卷、《杂文》一卷、《略叙》一卷,皆记宋亡时之杂事。后附其自序、自跋、盟言及《疗病咒》一则。其诗文多褒扬忠烈,贬斥叛国投敌的逆臣贼子,砺志复宋,气节不馁。其感情则深沉、悲愤,溢于言表,如《八砺》三首中有“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句,充分表现出其亡国之痛。书成之后,郑思肖为表示其绝决之意,将书放入铁函,用石灰封锢,投入苏州承天寺井中。至明崇祯十一年 (1638)冬天旱浚井,始得此铁函,并于函中得到 “褚墨犹新、古香触手”的书稿。于崇祯十二年由金华张公捐奉刊行,后吴县陆坦、休宁汪骏声再次刊刻。现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种竹书屋刻本、《明辨斋丛书》本等存世。又有清抄本 《郑所南先生心史》七卷、《补遗》一卷。

《心史》xin shi

History of the Mind→郑思孝 (Zheng Sixia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