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原性休克护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原性休克护理

心原性休克护理

心原性休克是指任何因素所致的心肌收缩力减退,或心排血量降低,出现严重泵衰竭的表现,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疾患、严重心律失常、重症心功能不全、心包急性填塞及心脏手术后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反应逐渐迟钝、身体无力、四肢潮冷、肤色苍白、表浅静脉萎陷、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等。死亡率甚高,抢救成功的关键有赖于合理的用药和精心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尤其当血压不稳定或在使用升压药物的过程中,需随时测量,一般每15分钟测1次;如治疗有效,血压上升、心率转慢,则改为每小时测量1次。要观察肢体末梢有无紫绀,并注意皮肤的温度和湿润度。
❷保持静脉补液通畅,必要时,作大隐静脉切开术使投药方便。又可测量中心静脉压以了解血容量。中心静脉压小于8cmH2O为低血容量指标,应快速输液; 若大于15cmH2O为静脉高压指标,则应减慢滴速。
❸认真仔细地作好监护观察,当示波器出现变化时,应作心电图描记,准确记录变化时间与用药时间。
❹准确地分次记录尿量,并分别标出每小时尿量,以衡量休克的严重性及治疗的反应。判断心原性休克好转的指标,其尿量应大于30ml/h。
❺观察颈动脉搏动,必要时作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测动脉内平均压,其正常指标为80~90mmHg。
❻一般情况的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的改变,体温、呼吸及脉搏的充实度; 认真采集各种检验标本并予记录;定时检验血气分析 (酸碱测定),及血钠、钾、氯化物测定等都有助于心原性休克的抢救和治疗。
临床护理 (1)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法,流量为6~8L/min。由于休克时肺循环及肺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病人虽吸入氧气,但动脉血仍不能充分氧合而出现大量动、静脉分流,大部分肺组织得不到灌注,生理上死腔增加,故在必要时予以正压呼吸或高压氧治疗。
(2) 饮食管理:对心原性休克短期不能纠正的病人,每天的总热量不能低于1,500cal,应少量多餐,一般给半流质饮食或软食,神志昏迷者,应插胃管,按时喂流质食物。
(3)预防肺部感染及褥疮的发生: 心原性休克虽处于病危状态,也应帮助病人翻身变换体位。同时用中药红花酒精溶液(15g红花浸泡于100ml50%酒精2天),每4小时按摩骨胳突出部位。因红花有活血化瘀作用,与50%酒精合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预防褥疮的目的。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老年体弱无力咳嗽咯痰者,定时拍击病人背部,注意痰的引流。限制探望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4)注意口腔护理,防止霉菌感染:由于多数病人需要大量激素及抗生素治疗,又因病人抵抗力极差,容易感染霉菌,故每餐后应清洁口腔;如发现口腔已有霉菌感染,可用苏打水及制霉菌液漱口,龙胆紫涂擦感染部位,及按医嘱服用制霉菌素药物。
(5)应用升压药物时的护理: 使用升压药物应随时测量血压,定时记录尿量,尿量每小时不应小于30ml。尽量以最小剂量的升压药物来维持血压,并注意滴速,调节剂量,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以免局部缺氧坏死。
(6) 应用血管扩张剂时的护理:心原性休克时,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大多使用α-阻滞剂,其中以苄胺唑啉应用较多。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滴注速度及血压变化,防止血压急剧下降。
(7) 应用强心剂时的护理:病人均有严重心肌受损,对洋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产生心律失常,故在使用后应加强心脏监护,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参见“心力衰竭护理”条)。
(8) 应用利尿剂时的护理:由于心排出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故尿量减少,如液体明显潴留,需酌情使用利尿剂。但休克伴心衰病人使用利尿剂,必须在心排量增加的基础上方能发挥利尿作用。要警惕反复多次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因易致低钠综合征,故应严格计算病人出入液量并估计不显性失水量,防止液体出入量平衡失调(参见“心力衰竭护理”条)。
中药独参汤有强心作用,效果显著,可少量多次口服,昏迷者用胃管给药。

☚ 尸体料理   心力衰竭护理 ☛
000103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