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颈部转移性肿瘤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颈部转移性肿瘤 颈部转移性肿瘤颈部转移性肿瘤或称继发性颈部肿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颈部的淋巴结而言。颈部淋巴结极为丰富,转移肿瘤颇多见。所有颈部肿物中,除由甲状腺发生的功能性肿大或肿瘤外,以转移癌最为多见。有人提出“80%的规律”,即颈部的非甲状腺肿物中,80%是肿瘤,其中80%属恶性,恶性肿瘤中的80%是转移来的,转移肿瘤中80%的原发灶在头颈部。常见的部位是一般检查难以发现的鼻咽、梨状窝、舌根及扁桃体窝等。一部分颈部转移肿瘤来自锁骨以下的脏器,如肺、食管、胃、乳腺、胰、结肠,及卵巢、睾丸、膀胱等。有些颈部转移肿瘤的原发灶可能很小,难以发现,而以颈部的转移灶为唯一的临床表现。遇到这种情况应致力于原发病灶的搜索。 颈部转移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身体各处的恶性肿瘤均可能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其中较常见的为支气管、乳腺、胃及食管等处。胃及食管癌多转移到左锁骨上窝。肺癌常到右锁骨上淋巴结。 颈部肿块疑为转移肿瘤时,可按下列程序进行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并行全面体检,尤应注意口腔、舌根、喉及鼻咽部的检查;胸、鼻窦的X线检查,上消化道钡剂检查、分泌性肾盂造影,涎腺造影等;甲状腺及涎腺扫描; 支气管镜、食管镜、胃镜等纤维内窥镜检;活体组织检查,包括经内窥镜的选择性检查、鼻咽、梨状窝及舌根处的盲目活检,及颈淋巴结的穿刺活检及切开活检等。活检的结果也有助于对原发病灶的进一步检查,如为鳞癌应进一步检查鼻咽、口腔、肺、食管、子宫颈等处; 腺癌则多来自胃肠道、甲状腺、乳腺、涎腺等;未分化癌多见于舌根、鼻咽、梨状窝等处;雀麦细胞癌可能来自肺;淋巴上皮癌或大圆细胞癌的原发灶常在鼻咽等。 颈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治疗与原发癌的治疗密切相关。一般是两者同时进行治疗,或先治疗原发灶,接着治疗转移灶。如肿大的淋巴结仍能活动,原发灶又得到较好地控制时,可作根治性手术切除,尤其分化好,对放疗不敏感的腺癌更应争取手术治疗。对放疗敏感的如未分化癌、网状内皮系统恶性肿瘤、某些肉瘤及淋巴上皮癌等可在对原发灶进行放疗同时照射转移淋巴区。若助以化疗及免疫疗法更能增加疗效。 如经上述检查仍不能发现原发病灶,称为隐匿性原发癌。据以往文献记载,这类找不到原发灶的颈部转移肿瘤约占所有病例的5.5%(3.0~9.0%)。对这类病人应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进一步定期继续搜索原发病灶。部分病例在对颈部转移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原发灶位置逐渐明显,但也有少数甚至在尸检时仍不能找到原发灶,对于原发病灶不明显的颈部转移肿瘤,是否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看法不一致。原则上在原发病灶未被控制前,不应进行颈清扫术。但在原发病灶不明显的颈转移肿瘤患者中,常需数月甚至数年后,原发病灶才能显现,此时颈部转移肿瘤本身则能危及生命。因此,亦有主张此时如局部病变允许,可行颈清扫术,同时继续寻找原发病灶,一旦发现,再进行治疗。这更适于颈上1/3及颈前三角区单则,有活动性,大小在3cm以下的单发或局限的转移肿瘤。颈后三角区的转移癌一般来自鼻咽部及鼻窦,手术切除效果不佳,对放疗敏感的鳞癌及未分化癌等均可采用放疗,并同时针对鼻咽、梨状窝、舌根等处进行放疗。在上述治疗后,应辅以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疗法。这类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癌,经治疗后五年存活率仍可达20%以上。 ☚ 颈神经鞘瘤 颌下腺肿瘤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