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中国近代经济史分期
19. 中国近代经济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问题。对这一问题在60年代末、60年代初有过讨论。讨论集中于三点: (1) 中国近代经济史分期的标准和标志问题; (2)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下限问题; (3)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阶段划分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分期标准和标志,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以国民经济变化的重要表现作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标准。持这种观点者又存在着三种分歧: (1) 认为国民经济变化的重要表现有国民经济发展中经济性质的某些逐渐变化,即局部的质变。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新的经济成分的产生和发展、各经济成分间关系的变化上,这些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也就是说,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内部以基本的生产关系在量变过程中发生部分质变,或各种生产关系的显著消长作为分期标准。(2) 认为近代经济史的分期标准虽然是国民经济变化的表现,但又认为这种表现就是阶级斗争的高涨和低落。(3) 认为分期的标准和标志是回答不同问题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进行分期仅有分期标准还不够,必须在分期标准之外,找出分期的标志。另一种观点主张以阶级斗争作为分期标准。因为重大经济事件往往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特点的形成往往是以某一重大政治事件开始的。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下限应确定在哪里,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内容应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史,其起点应该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其下限应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现代经济史应是研究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胜利的过程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崩溃的过程,中国现代经济史应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经济史则应以1919年为其下降。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经济的下限应是1927年。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阶段划分问题,有主张划分为三大段 (1840—1894,1895—1927,1927—1949)、有主张划分为四大段(1840—1864,1865—1894,1895—1927,1928—1949)有主张划分为五大段(1840—1864,1864—1894,1894—1914,1912—1927,1927—1949)、有主张分为八大段 (1840—1864,1864—1894,1894—1914,1914—1922,1922—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 18. 对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 20. 洋务运动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