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 ☚ 非某所宜与也 延礼 ☛ 顿 顿❶量词。朱敦儒《苏幕遮》(瘦仙人):“两顿家餐三觉睡。闭着门儿,不管人间事。” ❷立刻。刘一止《念奴娇》(小舟漂兀):“掀髯一笑,顿忘身世形迹。” ❸安顿。欧阳修《怨春郎》(为伊家):“不知不觉上心头,悄一霎身心顿也没处顿。” ☚ 较些 顿放 ☛ 顿 顿dùn(1)竖立,插。无名氏《绛都春·早梅》:“几度醉吟,独依栏干黄昏后,月笼疏影横斜照。更莫待、单于吹老。便须折取归来,胆瓶顿了。”(5—3743)单(shan)于,又叫小单于,曲调名。胆瓶,长颈大腹的花瓶。许棐《小重山》:“云薄弄晴晖。试穿花径去,拣双枝。紫香红腻着罗衣。簪不尽,瓶里顿将归。”(4—2884)(2)放,安顿。欧阳修《怨春郎》:“为伊家,终日闷,受尽凄惶谁问?不知不觉上心头,悄一霎身心顿也没处顿。”(1—153) ☚ 堆豗 顿放 ☛
顿 顿词乐表演术语。意为顿挫。歌唱时为达到宛转合拍的目的,须在板眼上借顿挫之法来换气行腔。《词源·讴曲旨要》说:“大顿声长小顿住,小顿才断大顿续。大顿小住当均住,丁住无牵逢合六。”此处的“大顿”,即指为时较长的顿挫;“小顿”,指为时较短的顿挫。结束音上的顿挫谓之“住”,非结束音上的顿挫谓之“顿”。“顿”又作“敦”。《梦溪笔谈·补笔谈》有“一敦一住当一字”之说。 ☚ 敲 自度曲 ☛ 顿读音d·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当没切,入,没韵。 ❶[冒顿]汉代匈奴族的单于。 上一条: 纛 下一条: 頓
顿读音zh·un(-),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都困切,去,慁韵。 ❶[顿顿]诚挚貌。《荀子》:“我今将顿顿焉,日日相亲爱也。” 上一条: 純 下一条: 頓
顿读音d·un(ˋ),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都困切,去,慁韵。 ❶叩;叩首;顿首。 ❷整顿。 ❸停顿。 ❹倒下。 ❺困顿;疲弊。 ❻立刻;马上。 上一条: 鈍 下一条: 頓 顿敦dǔn❶以头叩地。例:在地上故意弹~头使出血,给人耍血颡,想讹人! ❷以足或物叩地。例:天冷弹~脚。 ❍ 生了气就 (fèi)~盆子弹~碗! ❸止宿;屯驻,例:驻~上。 ❍ 耨~不走了。 ❹放置;安放。例:将东西搁~上,台~上、藏~上。 《说文》:“顿,下首也。”郑玄注:“顿首拜,头叩地也。”《汉语大字典》:“顿,以足或物叩地;止宿,屯驻;放置,安放。” 顿1屯den4(动)放置:把锅先~在地下。
顿2蹲den4(动)停留;呆着: “那吗,你的家眷呢?”“自然~在新津回不来了!” (大二153) 丨筋强力壮的男人家,~在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有啥好处? (风113)
顿腾ten3(动)身体因碰、撞受到震动:你这背时鬼,~了我这一下!争一点儿把肠子都给我~断了! (大二208) 顿1tən213den213牵引,振引。《广雅·释诂一》: “扽,引也。”王念孙疏证:“《玉篇》: ‘扽,引也,撼也。’ 古通作顿。《荀子·劝学篇》云: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杨惊注云: ‘顿,挈也。’ 按顿者,振引也。言挈裘领者,诎五指而振引之,则全裘之毛皆顺也。《释名》云: ‘掣,制也,制顿之使顺己也。’义与此同。”并谓“今江、淮间犹谓引绳曰顿矣”。《盐铁论·诏圣》: “今之治民者若拙御马,行则顿之,止则击之。” 《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四《僧惠进》 (出 《录异记》): “此人亦随至,撮拽牵顿,势不可解。”“撮拽牵顿” 四字同义连文。《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六回: “智姐极了, 把张茂实的一条白䌷单裤尽力往下一顿,从腰扯将下来。”杨树达《长沙方言考》 四十五《扽》: “今长沙犹谓引绳曰扽。”牵引、振引谓“顿”。如驾牛耕地,牛走偏了,则如《释名》所谓“制顿之使顺己”; 若要牛停下,则一如 《盐铁论》“行则顿之”也。今蜀方言义其由来可谓久矣。
顿2tən213den213挣。元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套: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顿不脱”谓挣不脱。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 “我如今硬顿开玉锁金枷,我可便牢拴定心猿意马。”“顿开”即挣开。 顿〔dun〕ted: 一~饭。adted hliet. 顿号 〔dun hao〕dunb haob;jant. 顿《广韵》都困·慁;dǹg dnuì〈漳〉‖dùn❶放置:物件~咧塗骹bbníhgniâ dǹg lēh toókā(东西放在地板上) ❍ 鼎~咧灶顶dniǎ dǹg lēh zàodǐng(锅放在灶上) ❍ ~咧坐dng lēh zǹ(往下坐)。 宋·陈允平《唐多会·秋暮有感》:“欲頓閒愁無頓處,都箸在兩眉峰。”《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你將這東西拿到下處,燒起爐火,取個罐子,把他頓在上面。” ❷方言由古义颠顿倒仆引申为身体某部分(常指臀部)重重地碰在地上:~跋坐dngbuáhzê(跌倒时,屁股重重地碰在地上) ❍ ~大龟dǹg duâgū(大龟:比喻屁股。跌而未倒,屁股着地)。《汉书·陈遵传》:“遵起舞跳梁,頓僕坐上。”《资治通鉴·梁武帝天鉴十二年》:“約懼,不覺上起,猶坐如初;及還,未至牀而憑空,頓於户下,因病。”胡三省注:“踣而首先至地為頓。” 顿頓ㄉㄨㄣˋdùn四4753①动放置;存放。⑴江淮官话。江苏盐城〖 〗。你把面盆~下来息息。江苏阜宁:那盆汤要~在高的地方,不要让小孩扒翻了‖那个胖翻译,看不见脖子,一个大头~在肩膀上。江苏东台〖 〗、淮阴〖 〗。把碗~在桌上。湖北东部。⑵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吃的东西~不住。四川成都〖 〗。把锅先~在地下。广西桂林〖 〗。把扫把~在门背后。云南昆明〖 〗、曲靖〖 〗、蒙自〖 〗、大理〖 〗、昭通〖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置物地上也。俗以顿为之。」⑶闽语。福建厦门〖 〗。鼎~佇桌顶锅放在桌子上。②动把东西使劲地扔在地上。常与摔连用。江淮官话。江苏扬州、泰兴。◇ 《词林摘艳・刘庭信〈新水令・枕痕一线印香腮〉》:「来时节吃我一会闲~摔,我可便不比其他性格。」③动搥;打。闽语。福建厦门〖 〗。~印打印‖~胸搥胸。④动较量。闽语。福建厦门〖 〗。敢甲伊~敢同他较量。⑤动待;呆;住。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李劼人《暴风雨前》:「筋强力壮的男人家,~在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有啥好处?」⑵吴语。上海〖 〗。浙江绍兴。越剧《三摆渡》:「新娘子勿~在屋里厢,到处满天飞,就是人家勿来笑话,我姆妈也勿会答应个。」江苏苏州。◇ 《官场现形记》:「这人从前在大营里~过。」《活地狱》第十五回:「他妹子道,现在第一要打听他犯的什么事情,要紧不要紧,人提了去,~在那里,吃苦不吃苦。」⑥动炖;蒸;热(菜、饭)。⑴江淮官话。江苏南京。⑵吴语。上海〖 〗。冷小菜~~热再吃‖咸鱼~蛋味道邪气崭。上海崇明。清光绪七年《崇明县志》:「热物曰~。」江苏苏州。清道光四年《苏州府志》:「热物谓之~。」◈ 《儒林外史》:「将这些东西拿到下处,烧起一炉火来,取个罐子,把他~在上面,看成些什么东西。」⑦动蓄积(东西)。⑴吴语。江苏昆山。清乾隆十五年《昆山新阳合志》:「积物曰~。」江苏太仓。1919年《太仓州志》:「积物曰~。」⑵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蓄积曰~。顿者贮声之变。《说文》:『贮,积也。』」⑧动竖。⑴湘语。湖南衡阳〖 〗、湘乡。萧继宗《湘乡方言・状辞》:「湘乡谓令物直立为~。」⑵赣语。江西宜春〖 〗、新余〖 〗。把木~起来。⑨动使衣服等伸直、平贴。⑴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之。』杨注:『~,挈也。』今昭人振衣被使不舒者平贴曰~,音如邓。」⑵吴语。浙江宁波〖 〗。⑩动颠簸。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车吓农很会~。⑪动停止脚步。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停步曰~。」⑫动犹豫;愣。吴语。江苏苏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可单只一身,并无妻小。』美娘~了一~,便道:『你今日去了,他日还来么?』」弹词《多多》第三回:「不知怎么被她想得出来的!要把多多留下来当女儿‖王堃荣心里一~!」⑬动拉;拽。江淮官话。《红楼梦》第七十回:「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了一~,果然风紧力大。」清王念孙《广雅疏证》:「汉褚少孙《续滑稽传》云:『当道掣~人车马。』~与掣同义,故皆训为引。今江淮间犹谓引绳曰~。」⑭动用手来估计轻量。吴语。上海崇明〖 〗。⑮动把书籍理整齐。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整齐书籍曰~。~者,等之声变。《说文》:『等,齐简也。』今书籍错乱参差,整而齐之谓之~。」⑯动(刀、棍)直刺。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直刺曰~。顿当为剟。《史记・张耳、陈馀传》:『吏治榜笞数千,刺剟。』《索隐》曰:『剟,亦刺也。』今谓刀棍直刺皆曰~。」⑰动草木刺伤。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草木刺伤曰~。」⑱动身体因碰、撞受到震动。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李劼人《大波》第二卷:「你这背时鬼,~了我这一下!争一点儿把肠子都给我~断了!」⑲动堆土。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昭人谓积土曰~。」⑳形瘸;跛。江淮官话。江苏东台〖 〗。这个鸡跑路~啊~的,怕的腿有病。㉑形陡。⑴吴语。浙江嵊县太平。⑵湘语。湖南湘乡。萧继宗《湘乡方言・状辞》:「物形或地形直下者,亦称之为~,亦取直立义。曾疑顿为陡峻二字合音,不知然否也。」㉒名截。湘语。湖南长沙〖 〗。抈做两~折成两截儿。㉓量座。吴语。江苏溧阳:一~桥。㉔量顶。吴语。江苏溧阳:一~帐子。   顿dun❶以……叩地。庾信《哀江南赋序》:“申包胥之~地,碎之以首。”杜甫《兵车行》:“牵衣~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干:犯,凌。) ❷疲惫,困乏。同义合成词:“困顿”。《韩非子·初见秦》:“兵甲~,士民病。”(兵甲:代指军队。士:地位高于平民的社会阶层。“病”与“顿”对文。)《孙子·谋攻》:“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而利可全。”(全:完美。兵:军队。) ❸顿时,立刻。《后汉书·戴封传》:“督邮其日即去,蝗亦~除。”(督邮:官名。其:那。去:离去。)陆游《春日》诗:“鸟声频唤五更梦,花气~醒三日酲(cheng)。”(酲:醉后的如病状态。) 顿頓dùn❶停下来;暂停 △ 他说到这里~了一下|停~。 ❷安排;处理 △ 安~。 ❸表示计量 △ 三~饭。 ❹疲劳 △ 困~∣劳~。 ❺立刻;忽然 △ ~时|~悟。 顿❶稍停:~挫︱停~︱抑扬~挫。 ❷忽然;立刻:~时︱~悟︱~然︱~开茅塞(se)。 ❸疲乏:疲~︱困~︱劳~︱委~。 ❹安排;处理:安~︱整~。 ❺叩;碰:~首︱~足︱捶胸~足︱搓(cuo)手~脚。 ❻量词。表示次数:一天三~饭︱说了他一~。 顿dùn❶ 稍停:抑扬顿挫│讲到这里顿了一下。 ❷ 叩,碰:顿首│顿足│顿地。 ❸ 安置,处理:安顿│整顿。 ❹ 书法动作之一,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 ❺ 疲劳,倦乏:劳顿│困顿│疲顿│委顿。 ❻ 立刻,忽然:顿时│顿悟│顿开茅塞。 ❼ 表示某些行为的次数:一顿打│一顿骂。 ❽ 姓。 顿dun顿挫 顿号 顿然 顿时 顿首 顿悟 顿足 安顿 断顿困顿 劳顿 疲顿 停顿 委顿 整顿 顿开茅塞 顿口无言 顿时生色 顿足捶胸 顿(一)dùn (二)dú【辨形】 左屯下竖弯钩变竖提。10画。形声。 【辨义】顿(一)dùn ❶稍停:顿挫|顿宕(dàng)|顿号|顿歇|顿挫疗法|顿足不前|停顿|沉郁顿挫|抑扬顿挫。 ❷ 忽然,立刻:顿即|顿刻|顿然|顿时|顿悟|顿消|顿开茅塞。 ❸ 穷困,疲乏: 困顿|劳顿|羸(léi)顿|疲顿|委顿。 ❹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顿足捶胸|捶胸顿足|搓手顿脚。 ❺整理,处置:安顿|整顿。 ❻ 量词,次数:痛打一顿|一天三顿饭。 ❼ 姓。 (二)dú 〔冒(mò)顿〕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 顿(一)dùn构成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合成词或单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量词,并作动词性、副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dú构成联绵单纯词,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 顿(一)dùn表示动作行为、精神状态、时间、动量,并用于姓氏;(二)dú用于古人名。 三、使用频度不同: 顿(一)dùn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dú单义项,只用于“冒顿”。 四、字音沿革状况不同: 顿(一)dùn是古今通行字音,现代仍常用;(二)dú只用于古语词。 顿dun<量>❶用于吃饭的次数:中国人一天吃三~饭|今天饿了一天,一~饭也没吃 ❷用于训斥、打骂等行为的次数:骂了一~|被当官儿的训了一~|我狠狠打了他一~。 顿dùn❶把绷紧的线、绳等用力往自己这边拉;扽(den):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了一~,果然风紧力大。(七十·1716)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飖飖都去了。(七十·1718) ❷副词。立刻: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解,万虑齐除。(七六·1868)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改昔年装。(五·109) ❸量词。a)用于进餐:林黛玉自不消说,平素十~饭只好吃五~,众人也不着意了。(三五·798)昨儿妙玉并没亲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我就搁在那里,谁知一~酒就忘了。(六三·1503) b)用于表示打骂、训斥等: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脚跺踏个稀烂。”(七十·1716)(他嫂子)只望一说必妥,不想被鸳鸯抢白一~。(四六·1070)小丫头子们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抢上去一~乱翻乱掷的。(六一·1433)
顿dùn顿 ☚ 顿挫 顿宕 ☛ 顿dùn〖动词〗 败坏(2)。《祭公谏征犬戎》: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 ——这样恐怕会废弃先王的教导,而那王的礼节也几乎败坏了吧?《乐毅报燕王书》: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认为下臣没有败坏使命,所以划出土地封给我。
顿dùn〖形容词〗 用同“钝”。不锋利(1)。《贾谊治安策一》: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屠牛坦一个早晨宰了十二条牛,可是他的刀刃不会钝。 顿dùn❶ 叩,磕。庾信《哀江南赋序》:“申包胥之~地,碎之以首。” ❷ 跺,踏。杜甫《兵车行》:“牵衣~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促织》:“成仓猝莫知所救,~足失色。” ❸ 挫伤,困顿,疲敝。如“劳顿”。《孙子·谋攻》:“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而利可全。”《战国策·齐策三》:“令齐、魏久相持,以~其兵。” ❹ 处理,安置。如“整顿”“安顿”。陆机《演连珠》:“~网探渊。” ❺ 马上,立即。司马光《训俭示康》:“家人习奢已久,不能~俭。”黄宗羲《柳敬亭传》:“鸟悲兽骇,亡国之恨~生。” 顿 顿大致相当于“短语”。《马氏文通》: “凡句读中,字面少长而辞气应少住者曰 ‘顿’。‘顿’者,所以便诵读,于句读之义无涉也。” “顿者,集数字而成者也。” ☚ 二合词组 短语词 ☛ 顿 顿“顿首”的略语。张元济《与蔡元培》:“弟张元济~。元月十七日。” ☚ 一、通用 顿首 ☛ 顿*頓B6D9 (一)dun❶<文>以头叩地,磕头:~首。 ❷以足跺地或以物叩地:她~着脚哭了起来/老爷爷用拐杖~得地板咚咚作响。 ❸短暂地停留:停~/~笔(书法用语,指运笔着力处暂不移动)。 ❹整理;安置:整~纪律/安~好行李。 ❺立即;马上:~悟。 ❻量词。表次数,用于吃饭、打骂等行为:一天吃三~饭/那孩子挨了一~臭骂。 ❼姓。 (二)du[冒顿]modu汉初一个匈奴单于(chanyu)的名字。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管(~叫你高兴) 即(非此~彼) 是 便 了 好(~容易) 当然 自然 准保 表示肯定的口气:就(~不信) 的 耳 尔 啦 咾 呵 呗 哪 啊 嘛嘿 已 者 啰(去~) 嗯(~哪) 表示加强肯定的语气:正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岂 何尝(~不是) 哪里 难道 怎么 坚决肯定的语气:横(横竖;~直;横顺)务 断(~无此理) 绝(绝对;绝然;~无仅有) 顿 反正 左右 表示完全肯定:必(必然) 定(一定;板定) 准(准定;准保;准头;准拟) 已(已定) 表示十分肯定:满(~有把握) ☚ 肯定 不肯定 ☛
动作的次数 动作的次数回(听过几~) 次(去过两~)番(考虑一~) 道(说过几~) 下(重打十~) 遭(第一~去) 表示行动的次数:顿(痛打一~) 洗衣的次数:水(洗过几~) 和 倒酒的次数:巡(酒过三~) 吃饭的次数:餐(一~) 顿(饱餐一~) 煎药的次数:和 煎 走动的次数:趟(去一~) 文体活动的次数:场(一~球赛) ☚ 事物的次数 次数多 ☛
书法 书法笔阵 文宪 对他人书法的赞美之词:神笔 笔画的锋芒:笔锋 锋毫 芒角 书画的笔锋:锋芒 锋角 锋距 藏在点画中不出角的笔锋:藏锋 书画笔锋刚劲有力:刀头燕尾 毛笔书法的一种运笔方法:藏头护尾 书法或文章的样式、风格:体(柳~)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字(草~;篆~;颜~;柳~;欧~;赵~) 书法的流派或风格特点:字体 书法的字体和法度:柳骨颜筋 书法的着力处:顿(顿笔) 书法的回旋曲折:顿挫 书法的意境或韵味:气韵 书法的精髓:笔髓 书法拙劣:风鸦 鬼画符 画蚓涂鸦 字若涂鸦 涂鸦画蚓 书法或写作水平拙劣:画蚓涂鸦 涂鸦画蚓 不讲究文字书法或文章章法:粗头乱发 书艺尚未成熟:鹦哥娇 (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书法)
另见:书写 写字 艺术 ☚ 书法 书法好 ☛
立即 立即立(立刻;立时;立便;立然;立时三刻;立时巴刻) 登(登时;登即) 猝 应(应时;~声而落) 旋(旋即) 辄(~便) 顿(顿时;顿下;顿然) 遽(遽亟;遽即) 一忽 瞬时 急速 眼看 眼见 马快 马上 言下 当下 迅即 赓即 随即 当即 及时 即时 即刻 当时 表示立即:就(~是;~来;一学~会) 便(说走~走) 这(~就是;~就走) 遂(~行) 表示紧接某种情况或行动之后:随即 随后,旋即:已(~又杀之) 事情急迫,必须立即做:事不容缓 (即刻,立时:立即) ☚ 匆忙 敏捷1 ☛
住宿 住宿宿(宿止;宿寓;宿栖;止宿;归宿) 舍 顿(顿宿) 歇(歇息;歇宿;息歇) 馆 止息 过夜 寝止 次止 做寓 落夜 落脚 途次 住止 住夜 客人住宿:下榻 僧人住止:顿钖 驻钖 夜晚息宿:歇夜 在某处住宿守夜:值宿 到旅舍住宿:下店 住店 歇店 住客店:解房 借别人的地方住宿:借宿 借住 假宿 寄宿 托宿 寄寓 寓宿 寓止 居停 借住别家:寄室 临时借宿:寄巢 宿顿 暂时借住:寄住 暂时栖身:寄迹 优闲地寄寓、依托:静寄 途中住宿:中宿 旅途夜宿:旅宿 飘泊寄宿:飘寄 停留住宿:逗宿 居留 留宿 留舍 停眠 栖泊 行止停住:营驻留宿过夜;淹宵 留下宾客住宿:下榻留宾 驻扎歇宿:驻宿 临时住宿:舍次 一处住宿,一同住宿:同宿 住一夜:过夜 住两夜:信宿(~而返) 再宿 宿宿 住两夜以上:信次 住四夜:信信 (在外居住:住宿)
另见:旅客 居住 旅途 旅舍 驻扎 睡觉 休息 ☚ 住宿 投宿 ☛
跌倒 跌倒跌(跌跤;跌交;跌踣;跌失;跌顿;侧跌;倾跌;吃跌;踣跌) 摔(摔交;摔跌;摔跤;摔倒) 掼(掼交;掼倒) 栽(栽交;栽倒;栽跤) 僵(僵仆;仆僵;颠僵) 攧 蹎(蹎跌;蹎仆) 蹶(蹶仆;蹶倒;蹶跌;蹶踣;蹶踬;僵蹶;踣蹶) 跋 蹪 顿(顿踣;顿伏;顿仆;顿躄;局顿) 疐(跋前~后) 吃乔 吃交 欹仆 踬仆 陨踬 倾踬 倾颠 倾踣 踣顿 踣傹 僵踣 颠仆 颠踣 颠倒 颠翻 颠覆 隤陷 踣踬 倒下 陨坠 倒翻 向后跌:倒偃 跌大 遏倒 脚梢天 仰八叉 朝天馄饨 向后跌的姿态:仰面朝天 从高处跌下:跌落 跳落 从马上跌下:堕马 大臣坠马:折臂三公 身体迅速跌落坐下:跌坐 跌落于地,两脚朝天:踢空 跌倒伏地:蹎蹶 屈身倒地:跧仆 蜷伏倒地:矬倒 跌倒头先着地:倒栽葱 倒下难以动弹:瘫倒 仰面跌倒或躺卧的样子:仰不剌叉 摔跤打滚的样子:跌跌滚滚 (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跌倒)
另见:身体 倾斜 倒下 行走不稳 ☚ 跌倒 跌倒的原因 ☛
全部 全部全(全个;全般;全体;全副;全量;全套;全付;全班;全数;全盘;全然;大全) 整(整整;整个;整体;整部) 合(合盘;合计;~家;~村) 阖(~第) 浑(浑全;~身是劲) 总 通(通通;通同;通统;通体;通盘;通共;通计;通总;通数;通类;通前彻后;通前澈后) 满(~碗;~身;~面;满盘;~打~算;~门抄斩) 统(统统;统通) 毕(原形~露) 一(一起;一总;一切;一皆;一概;一体;一并;一是;一古脑儿;一股脑儿;一股拢总)俱(一应~全;面面~到) 佥(~同) 胥(万事~备) 均(~安;~好) 举(~国;~家) 概(~数) 扫(扫地;扫数) 尽(尽尽;尽底;尽行;尽皆;尽多;尽都;尽数;罄尽) 竭 纯(~粹) 镇遍(~地;~体) 顿(顿自;顿然) 应(一应) 净 绝 浑(~身) 所有 诸有 不遗(~余力)囫囵 齐齐 种种 诸余 连根 倾巢 连头搭脑 百分之百 全部、总共:兠肚连肠 表示全部:尽 皆(悉皆;咸皆;尽人~知) 悉(~数) 咸(老少~宜) 毕 具 侪 偕 备(关怀~至) 全(完全;全然;纯全;十全) 都(都卢) 率 类 了(~无长进;~不相涉) 断(~无此理)干净 纯然 纯粹 十成 一定 根本(~不理) 绝然 浑然 简直 通身 彻梢 统统 统通 表示整个,全部:连头带脑 连头夹脑 连头接脚 连头连脚 连头搭脑 完全、十足:彻头彻尾 彻首彻尾 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不折不扣 某范围内的一切:凡(~是) 是(都~;总~) 连(~人带马) 事物的全部:体(总~;整体;一体;全体;统体) 全豹 一切物质的总体:宇宙 世界 形成的整体:个儿(论~买) 结合紧密,不可分裂的整体:铁板一块 全部一起:趸(~批;~数) 全部,无遗留:连汤带水
另见:数量 总括 齐全 ︱部分 ☚ 全部 包括 ☛
暂留 暂留淹(淹留;淹流;淹徊;淹翔) 滞 磐(磐桓) 迟(迟次;迟留) 顿(顿逗) 逗留 勾留 盘桓 盘弄盘联 暂来 暂寓 短暂停留:小驻 少驻 旅途中暂作停留:旅次 留连,盘桓:般旋 寄居盘桓:栖盘 稽留,逗留:逋留 一再逗留:频留 (暂时停留:暂留) ☚ 滞留 淹留 ☛
旅社 旅社店(店房;店舍;店家;店肆;行店;车~;歇~) 馆(客馆;旅馆;别馆;外馆;楚馆) 舍(舍馆;客舍;行舍;旅舍;驿舍;谒舍) 邸(邸舍;邸第;客邸) 旅(旅店;旅宿;逆旅) 铺(铺驿;铺递) 驿站 客寓 蘧庐 殊庭歇家 栈房 僦椽 路室 客栈,旅店:灯火店 传舍,旅舍:客传 宿食之所:顿 旅途中的住宿处:途次 招待宾客的处所:客馆 客次 接待宾客之所:宾次 专门用来招待宾客的房舍:客房 招待宾客的旅社:招待所 招待宾客居住的房舍:馆(馆舍;馆院;迎客~) 顿(顿所) 饯饮的馆舍:饯馆 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庐 古代边境上用以了望、迎送的楼馆:寓望 有饮食的旅社:宾馆 供过客食住和安置车马的馆舍:厨传 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四夷馆 古代所设的宾馆:.jpg) 人马可住的旅社:马店 马栈 设备简单的旅社:鸡毛店 规模较小的普通旅店:客店 客坊 设备较简陋的旅馆:客栈 乡村旅舍:野馆 村店 古代兼具货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处所:邸店 邸肆 古时供人休息住宿的处所:传舍 驿传 馆驿,传舍:邮馆 驿站,传舍:邮驿 都邑的传舍:都亭 旧时租期较长、按月计租的旅馆:公寓 (营业性的供旅客住宿的地方:旅社)
另见:营业 游人 住宿 馆舍 ☚ 旅社 驿站 ☛
放置 放置放(~齐;~拢;放著;设放;盛放;安放;陈放) 置(置放;拨置;~于;留~;阁置) 安(安置;安顿) 摆(~下;摆放;~于) 搁(搁置) 阁 措(措置;手足无~) 错(容错) 厝(~火置薪) 寘 着 著(著落)奠 顿(顿放) 植 庋(庋阁;庋藏) 施 使物件处于一定位置:安放 安放床铺:床 搁置诏书:阁诏 放在上面:加(~衣;~冕) 放在前面:弁 把锅壶放在炉火上:坐(~锅;坐壶) 把箭放在弦上:搭箭 设置安放:置设 陈列放置:铺放 储存安放:贮放 装载安放:装放 收藏搁置:韬阁 暂时放置:停(停放;~靠;~车) 搁置不用:挂壁 挂墙 放置太久而被尘土盖满:尘封 (安放:放置)
另见:物品 放入 位置 设置 ☚ 放置 放置方法 ☛
整顿 整顿整(整搠;整肃;齐整) 顿(顿整) 龊 摄 振(振饬;振顿;振肃) 饬(申饬;端饬;禁饬) 敕正 收拾 修理 组织 拯治 蒐辑 整顿朝纲:顿纲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顿纲振纪 严明刑罚,整顿法度:明罚敕法 明罚饬法 整顿风俗:调风 整顿军队:整军 振兵 饬兵 整顿部队,操练士兵:振旅 整顿部队,然后将其解散:振兵释旅 振兵泽旅 调回军队进行整顿:班师振旅 整顿城垣守备:饰城 整顿思想与作风:整风 整顿党组织与作风:整党 整肃其事:贞蛊 整顿法令并贯彻之:饬令 整顿使端正:肃正 整理,整顿:栉理 整治,整顿:缮理 自行整肃、儆戒:自饬 谨慎自饬:谨勑 谨敕 谨饬 谨饰 清理整顿:疏整 澄叙 治理整顿:釐饬 训诫整肃:诫饬 监察整顿:董正 调弄整顿:调掇调摄 聚集整顿:裒整 招集整顿:收缉 督率整顿:督齐 顿然加以整肃:顿肃 重新整顿和恢复原来的产业或业务:重整旧业 彻底全面地整顿:动大手术 大规模地调整:大换血 从根本上加以清理整顿:端本正源 端本清源 端本澄源 用全部精力进行整顿:悉心整饬 (使紊乱、不健全的变为整齐、健全的:整顿)
另见:整理 调整 整治 改变1 整齐 有序 ☚ 整顿 整饬 ☛
叩头 叩头头(扣头;磕头;碰头) 叩(叩颡;叩首) 颡(搏颡;启颡) 頫顖 顿首 顿头 以额触地:顿 控地 自搏 角崩 厥角蹶角 启颡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稽颡 启颡 屈膝下拜,以额头触地。表示请罪或投降:顿颡 快速不断地叩头:捣蒜(磕头如~) 捣碓 下跪叩头:跪叩 叩拜 跪拜叩头:拜叩 叩拜母亲:拜母 跪在地上叩头行礼:磕头礼拜 三拜九叩的大礼:三拜九叩 三跪九叩 以头叩地:角崩 叩头至地:稽(稽首) 下衡 起首 连连叩头:磕头撞脑 跪拜磕头的样子:首下尻高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近地或着地:磕头) ☚ 下拜 聚合 ☛
跺地 跺地跺(跺脚;跺足;跺泥;跺蹬) 跌(跌足;跌脚;跌蹉) 顿(顿足;顿脚) 攧 剁(~上几脚) 躅足蹀足 跳蹋 踏蹀 蹬足 踯躅 顿足踏地:蹈 气愤得直跺脚:跺蹄顿脚 因焦急或发怒而跺脚:跳脚 踹足(~而怒) 因悔恨而捶胸顿足:跺脚捶胸 心情急走路时用力踏地:跺步 (脚用力踏地:跺地)
另见:悲痛 焦急 悔恨 ☚ 踏地 站立、不动 ☛
停止1 停止1停(停住) 止(止泊) 住(止住;打住) 杀(~住歪风) 煞 罢(~宴) 偃(偃息) 戢(顿戢) 刹 顿 收(收歇;收住) 休(休歇;休罢;~战;~会) 舍(次舍;锲而不~) 释驾 停止俸禄:解禄 车辆停止:驻盖 停车 立车 停止活动:歇马 息迹静处 处静息迹 停止或结束行动:收旗卷伞 停止或结束活动:收锣罢鼓 停止某项活动或某种行为:刹车 煞车 停止或结束某项运动或活动:封刀挂剑 停止学业:辍业 中途停学:辍学 停止供电:停电 停止飞翔:顿羽 顿翔 停止运用:滞用 停止议论:罢论 罢议 停止饮酒:停杯 停止作祸:敛祸 停止进行:搁(搁置) 拖延搁置:延捺 停止不行:追寝 停一下:慢来 结束,停止:闭(~馆;~会) 截止,停止:杀止 中途停止:辍(辍塗) 中断 间歇 知难而止:望峰息心 遇阻碍而停止:卡壳 勉强停止:苟止 想停止而停不下来:欲罢不能 动作停止的样子:慢然 (有意识地中止:停止) ☚ 停止1 停止做某件事情 ☛
疲乏 疲乏疲(疲殆;疲病;疲惫;疲倦) 惓惫 困(困乏;困倦;发困;瘐困)顿(顿勿;顿劣;惙顿) 罢乏 乏累 惰倪 乏累 羸乏 病乏 疲于所役:疲役 疲乏无力:疲软 困倦,疲软:困软 疲乏而又饥饿:疲馑 疲餧 疲乏而瘦弱:疲瘦 精神疲乏:神疲 因病而精神疲乏:恹恹(~疲损) 身体疲乏:体乏 眼花体乏:眩顿 饥饿疲乏:饥乏 饥疲 饥敝 虚弱疲乏:锐弊 虚弊 瘦弱疲乏:癯惙 衰弱疲乏:衰惫 衰弱疲病:癃病 癃疾 衰退疲乏:衰乏 耗损疲乏:耗顿 松软疲乏:懈倦 懈惰 非常疲乏:困惫 疲乏到极点:罢尽 胸喘肤汗 疲乏的样子:敝敝 形似疲乏的样子:荒荒 软弱疲乏的样子:绵惫 (疲劳,困乏:疲乏) ☚ 疲倦 困乏 ☛
驻扎 驻扎驻(驻屯;驻止;驻斾;驻剳;驻旌) 屯(屯次;屯留;屯泊;案屯) 扎(屯扎;马扎) 顿(顿次;行顿) 次(次止;止次) 驻扎军队:驻兵 驻军 驻马 驻师 顿兵 顿军 顿甲 营军 屯军 屯兵 按甲 按兵 军队驻扎:驻泊 驻营 顿刃 军队驻扎下来:下寨安营 安营下寨 安营扎寨 军队安营驻扎:营(扎营;屯营;匝营) 顿兵扎营:止壁 将帅或方面大员驻扎、统辖某地:驻牙 留下来驻扎:留驻 驻军营寨:营屯 军队等进入某地或在某处驻扎下来:进驻 进住 进居 进屯 进次 进营 进踞 驻扎于陆上:陆次 在野外行军住宿以进行军事训练:野营 在野外驻扎:野屯 筑营寨驻扎下来:扎寨 下寨 陈兵屯驻:铺敦 扎营相连:连营 连垒
另见:驻守 防守 屯田 警戒 ☚ 驻、防 战备 ☛ 顿 326.顿(p3387.1)义项之八,书证引作: 《春秋·僖二五年》: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按:行文过于疏忽,引文仅二句,竟有引文不确、标点失误之弊者二: 一、“秋”字乃经文之首,言“围陈”之节令也。其下当施逗点断。否则, “秋楚”连文,不合行文语气,意不可解。 二、引文之首,失上引号,当为补足。 要之,行文当撮録作: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 顶天立地 顿挫 ☛ 顿頓dùn都困切,去慁。 ❶叩头。《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皆~首。” ❷整饬,整顿。陆机《演连珠》:“臣闻~网探渊,不能招龙。” ❸安排,准备。见“安顿”。 ❹疲乏,劳累。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踣。” ❺挫折,困顿。《荀子·仲尼》:“~穷则从之,疾力以申重之。” ❸食宿之处,引伸为食宿所需之物。《隋书·炀帝纪》:“每之一所,辄数道置~,四海珍羞殊味,水陆必备焉。” 顿❶停顿。 ❷量词,表示动量次数。顿服: 一次服完。《本草纲目六则》: “遂按方用片芩一两……顿服。” 顿㊀ dun ❶略停。如:停顿。 ❷忽然,立刻。如:顿止,顿开。 ❸叩头,跺脚。如:顿首,顿足。 ❹处理,安排。如:安顿, 整顿。 ❺疲乏。如:困顿。 ❻表示次数的量词。如:吃了一顿饭;打了一顿。㊁ du冒顿。汉朝永年匈奴族君主名。 顿(頓)dú(人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a person's name:冒 ~ Modu 另见 see also dùn。
顿(頓)dùnⅠ ❶ (稍停;停顿) pause;halt;stop:他 ~ 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After a short pause,he went on. ❷ (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 (in Chinese calligraphy) pause in writing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beginning or ending of a stroke:~ 笔 make a pause for breath in writing ❸ (头叩地) touch the ground (with one's head) ❹ (脚跺地) stamp (one's foot):~ 脚 stamp one's foot ❺ (处理;安置) arrange;settle:安 ~ arrange for;help settle down Ⅱ (疲乏) fatigued;tired:劳 ~ tired out;exhausted Ⅲ (立刻;忽然) suddenly;immediately:~ 悟 suddenly realize the truth,etc. attain enlightenment; 茅塞 ~ 开 be suddenly enlightened Ⅳ (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挨了一 ~ 骂 get a scolding; 说了他一 ~ give him a dressing down; 一天三 ~ 饭 three meals a day Ⅴ (姓氏) a surname:~ 琦 Dun Qi 另见 see also dú。 ◆顿挫 (语调、音律等停顿转折) pause and transition in rhythm or melody;{医} (病势的顿挫;顿挫疗法) abortion;ectrosis; 顿号 a slight-pause mark used to set off items in a series;punctuation mark (、) used between parallel words or short phrases;the caesura sign “、”placed between several proper names; 顿河 the Don River; 顿开茅塞 suddenly to see the light;become enlightened at once;I'm suddenly enlightened (by your words).;Now all obstructions have disappeared,and I see quite clearly.;open one's mind to ideas (fresh and new,etc.);(Your words) open up [indicate;show] the road clearly.;remove the block; 顿时 immediately;suddenly;at once;forthwith;in a short space; 顿首 make ceremonious nod; 顿悟 insight; 顿足 stamp one's feet; 顿足捶胸 stamp one's feet and beat one's breast;stamp one's feet and pound one's chest; 顿钻 {机} percussion drilling;American system drill;cable-system drill;churn drill 顿门巴语音译,意为“鬼”。旧时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被视为“鬼人”的社会阶层。在墨脱宗(相当内地县)约占门巴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经济上与普通农奴无过大差别,可以领种差地,有独立经济。社会地位最为低下,被诬称为“下等骨头”、“鬼的后代”。身份依血统世代相承,永不改变。备受贵族歧视压迫,宗本(相当内地县官)外出派背人乌拉,多役使他们承担。民间流传鬼人带来不幸的说法,故普通农奴忌与他们接近,不与其相邻而居,更不与之通婚。实为农奴阶级中的“贱民”。民主改革后,对所谓“鬼人”的歧视已基本绝迹。 顿国名。姬姓。故城在今河南商水县东。春秋中期因受陈胁迫,迁都于今河南项城县西。曾长期附属于楚。楚昭王二十年(前496)欲亲晋背楚,为楚、陈之师所灭。 顿dùn❶ 顿错抑扬|顿改前非|顿口无言|顿足捶胸
❸ 沉郁顿挫|捶胸顿脚|搓手顿脚|抚膺顿足|茅塞顿开|牵衣顿足|抑扬顿挫
❹ 鞍马劳顿 顿頓dùn(10画)
  【提示】屯,起笔是横,旧字形是撇; 位于字左时,末笔竖弯钩改竖提,旧字形无此变化。 *顿(頓)dú10画 页部 见“冒(mò)”(281页)。 另见dùn(94页)。
*顿(頓)dùn10画 页部 (1) 以头叩(kòu)地;泛指以足或以物叩地: ~首|~足|~地。 (2) 略停一下: 停~|抑扬~挫。 (3) 突然;立刻: ~时|~悟。 (4) 处理;放置: 整~|安~。 (5) 疲惫;劳累: 劳~|困~。 (6) 量词。用于吃饭、劝说、打骂、斥责等行为的次数: 一~饭|一~打|一~批评。 (7) 姓。 另见dú(90页)。 顿頓dùn古代形声字。从页,就是“头”;屯声,屯兼义。本是以头叩(碰)地义。如:顿首。转义为跺。如:顿足。引申为很短时间的停止。如:念到这儿应该顿一下|抑扬顿挫。组词如:停顿。再引申为忽然,立刻,一下子。如:顿时紧张起来。又引申为次。如一天三顿饭|劝了他一顿。再引申为处理,放置。组词如:安顿|整顿。 中古时个别词语中读音韵母阴阳对转。如“冒顿”读mòdú,汉代初期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这是当时的译音。 顿頓★繁◎常★常
頓,形声,从頁,屯声,本义读dùn,以头叩地,引申为用脚或器物重重地触地、短时间的停顿、疲劳等;又读dú,用于“冒(mò)顿”,见271页“冒”。《简化字表》类推简作“顿”。顿〈动〉(1)等;等候;停留。 《醒》三八: 又~了一会,却好程乐宇合连赵完一同出来,三个小秀才接着。 (2) 通“扽”。猛地一拉;挣扯。 《金》六七: 李瓶儿~脱撒手,却是南柯一梦。 《醒》六六: 智姐极了,把张茂实的一条白绸单裤尽力往下一~,从腰扯将下来。又七十: 差人答应了一声,~着铁锁就往外拉。 《聊·富》九: 路途遥远,快骡~辔又加鞭。 (3) 用同“炖”。(a) 烧水煮茶。 《金》二三: 上房拣妆里有六安茶,~一壶来俺每吃。 《醒》六六: 旁边火盆上~着翻滚的水。 <异>。 《金》五十: 亲自洗手剔甲剥果仁儿,交丫头好茶,拿上来西门庆吃。(b) 一种烹饪方法,指用文火烧煮肉类。 《金》六七: 一碗~烂羊头,一碗烧猪肉。(c) 把酒、菜等放在碗或盅里,再把碗或盅放在水里加热。 《醒》十四: 生了火,~下极热的酒。 《聊·增》十八: 咱把酒来~的热热的,另整菜属(蔬),请那长官来唱着吃酒如何? (4) 用同“趸”。整批买进或一总买下。 《醒》六: 那西番人进完了贡,等不得卖这猫,我与他二百五十两银子~下,打发那番人回去了。又五四: 往那官盐店里~了盐来,用袋装盛,背在肩上,串长街过短巷,死声啕气吆喝:“盐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