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浆分泌汗腺
此腺也称大汗腺。早年的光镜研究,认为腺细胞的分泌颗粒聚集于细胞顶部,顶部胞质连同分泌颗粒一起从细胞脱落,形成分泌物,故称此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此腺主要分布于腋窝、肛门周围和阴部,少数存在于面部、头皮、乳晕和腹部,有些散在于其他部位。外耳道的耵聍腺、眼睑的睑缘腺和乳腺,是此腺的变型,各产生性质不同的分泌物 。大汗腺受性激素的调节,在青春期时发育成熟并开始分泌。它对温度刺激不敏感,分泌物的性质也与普通汗腺不同。
此腺比普通汗腺大,属分支管状腺,长达30mm,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粗并很弯曲,位于皮下组织中。导管较直,构造与普通汗腺相似,与附近的毛囊并列上行,大多开口于毛囊,少数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光镜下,分泌部腔很大,直径约200μm,约比普通汗腺大10倍。它由一层腺细胞组成,周围有明显而透明的基膜。腺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因所处分泌状态而异。核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核仁明显。胞质易为伊红染成粉红色,含一些较大的PAS阳性颗粒。有许多肌上皮细胞位于腺细胞和基膜之间,与普通汗腺的相似(参见“外泌汗腺”条)。电镜下见腺细胞核周围胞质含深浅不同的大颗粒。深色颗粒有界膜包裹。它们可彼此融合成直径5μm的颗粒。颗粒内含蛋白性物质、脂类、铁蛋白和髓样体,并显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阳性反应,表明它们属于溶酶体。浅色颗粒大概由线粒体演变所成,能见两层单位膜和嵴。细胞顶端常见隆起的半圆形顶帽,内含许多直径约50nm的小泡,不见大颗粒。
此腺的腺细胞是否以顶浆分泌方式释放分泌物,电镜研究的见解不一。有学者认为细胞以部分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三种方式释放分泌物。细胞释放的分泌物贮存于腔内,肾上腺素能纤维兴奋时促使肌上皮细胞收缩,将分泌物排出。此腺分泌粘稠的乳状液,略呈白、红、黄或黑色,含蛋白、碳水化合物、氨、脂类、离子和色原。分泌物无味,受细菌作用后产生特殊的臭味。分泌物的作用不明,有人推想它是对异性的引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