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 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⑩,所与游皆当世名人(11)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12),虽少年,已自成人(13),能取进 士第(14),崭然见头角(15),众谓柳氏有子矣(16)。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 正字(17)。俊杰廉悍(18),议论证据今古(19),出入经史百子(20),踔厉风发(21),率 常屈其座人(22),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 下(23),交口荐誉之(24)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25)。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 郎(26)。遇用事者得罪(27),例出为刺史(28)。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29)。居闲 益自刻苦(30),务记览(31),为词章,泛滥停蓄(32),为深博无涯涘(33),而自肆于 山水间(34)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35),而子厚得柳州(36)。既至, 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37)?”因其土俗(38),为设教禁(39),州人顺赖(40)。其 俗以男女质钱(41),约不时赎(42),子本相侔(43),则没为奴婢(44)。子厚与设方 计(45),悉令赎归(4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47),足相当,则使归其 质(48)。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49),比一岁(50),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 为进士者(51),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 可观(52)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53),当诣播 州(54)。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55),吾不忍梦得之穷(56), 无辞以白其大人(57),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58),愿以柳易 播(59),虽重得罪(60),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61),梦得于是改刺连 州(62)。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 逐(63),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64),握手出肺肝相示(65),指天日涕泣,誓生死 不相背负(66),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67),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68),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 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69)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70),不自贵重顾藉(71),谓功业可立就(72),故 坐废退(73)。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74),故卒死于穷裔(75),材不 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76),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 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 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77),如 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78),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 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79),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 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80)。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 七(81),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 裴君行立(82)。行立有节概(83),重然诺(84),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85),竟 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86)。遵,涿人(87),性谨慎,学问 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88),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 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89)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90),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91)

【注释】①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 是笃交,故称字。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②七世:史书记柳宗元七世祖柳 庆在北魏时任侍中,入北周封为平齐县公。其子柳旦,任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 公。韩愈所记柳庆封济阴公,有误。侍中:门下省的长官,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 北魏时侍中位同宰相。拓跋魏:北魏国君姓拓跋(后改姓元),故称。③曾伯祖奭 (shì):柳奭,字子燕,柳旦之孙,柳宗元高祖柳子夏之兄。柳奭当为高伯祖,此作 曾伯祖,误。柳奭贞观时为中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 为兵部侍郎。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永徽三年(652)代褚遂良为中 书令,位相当于宰相。后来唐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瑗和褚遂良力 争。柳奭和韩、褚等人被武则天一党诬说谋反,被贬,被杀。④褚遂良:字登善,曾 做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等官。唐太宗临终时命他与长孙无 忌一同辅助唐高宗。后因劝阻唐高宗改立武后,遭贬忧病而死。韩瑗(yuàn):字 伯玉,官至侍中,为救褚遂良,也被贬黜。⑤皇考:对亡父的尊称。⑥太常博士:太 常寺掌宗庙礼仪的属官。柳镇于唐肃宗朝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辅佐郭子仪守朔 方。后调长安主簿,居母丧,服除,命为太常博士。镇以有尊老孤弱在吴,再三辞 谢,愿为宣城(今属安徽省)令。此云“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恐误。⑦权贵:此指 窦参。柳镇曾迁殿中侍御史,因不肯与御史中丞卢佋、宰相窦参一同诬陷侍御史 穆赞,后又为穆赞平反冤狱,得罪窦参,被窦参以他事陷害贬官。⑧权贵人死:贞 元八年(792),窦参因罪被贬,第二年被唐德宗赐死。⑨侍御史:御史台的属官, 职掌纠察百僚,审讯案件。⑩号为刚直:郭子仪曾表柳镇为晋州录事参军,晋州太 守骄悍好杀戮,吏莫敢与争,而柳镇独能抗之以理,故云。(11)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记载他父亲相与交游者计六十七人,书于墓碑之 阴。并曰:“先君之所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12)逮其父时:柳宗元在童年时 代,其父柳镇去江南,他和母亲留居长安。至十二三岁时,柳镇在湖北、江西等地 做官,他随父同去。柳镇卒于贞元九年(793),子厚年二十一岁。逮:及,到。(13) 已自成人:柳宗元十三岁即作《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刘禹锡作集序云:“子厚 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14)取进士第:贞元九年宗元进士及第。(15)崭然:高 峻突出貌。见:同“现”。(16)有子:意谓有光耀门楣之子。(17)博学宏词:柳宗元在 贞元十二年(796)中博学宏词科,年二十四。唐制,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 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正字:集贤 殿置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柳宗元二十六岁授集 贤殿正字。(18)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19)证据今古:引据今古事例作证。 (20)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21)踔(chuō)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 远。踔:远。厉:高。(22)率:每每。屈:使之屈服。(23)令出我门下:意谓都想叫他做 自己的门生以沾光彩。(24)交口:异口同声。(25)蓝田:今属陕西省。尉:县府管理治 安,缉捕盗贼的官吏。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 狱,整肃朝仪诸事。(26)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 法。柳宗元得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人所荐引。(27)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 唐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 信任。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李纯为唐宪宗,将王 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28) 例出:按规定遣出。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 (29)例贬:依照“条例”贬官。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 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30)居闲:指公事清闲。(31)记览:记诵阅览。 此喻刻苦为学。(32)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练。(33)无涯涘(sì):无 边际。涯、涘,均是水边。(34)肆:放情。(35)偕出: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等“八司 马”同时被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36)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 广西柳州。(37)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柳州地虽僻远,也可以做出政绩。是,指柳 州。(38)因:顺着,按照。土俗:当地的风俗。(39)教禁:教谕和禁令。(40)顺赖:顺从、 信赖。(41)质:典当,抵押。(42)不时赎:不按时赎取。(43)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 相侔(móu):相等。(44)没:没收。(45)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46)悉:全部。 (47)书:写,记下。佣:当雇工。此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48)足相当:意谓佣工所 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质:人质。(49)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 管监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50)比(bì):及,等到。(51)衡、湘:衡 山、湘水,泛指岭南地区。为:应试。(52)法度:规范。(53)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刘梦 得:名禹锡,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人,中山为郡望。其祖先汉景帝子刘胜曾封 中山王。王叔文失败后,刘被贬为郎州司马,这次召还入京后又贬播州刺史。(54) 诣:前往。播州:今贵州绥阳县。(55)亲在堂:母亲健在。(56)穷:困窘。(57)大人:父 母。此指刘母。句谓这种不幸的处境难以向老母讲。(58)拜疏:向皇帝上疏。(59)以 柳易播:意指宗元自愿到播州去,让刘禹锡去柳州。(60)重(chóng)得罪:再加一重 罪。(61)“遇有”句:指当时御史中丞裴度、崔群上疏为刘禹锡陈情一事。(62)刺:用 作动词。连州:唐属岭南道,州治在今广东连州。(63)征:约之来。逐:随之去。征 逐:往来频繁。(64)诩诩(xǔ):夸大的样子。强:勉强,做作。取下:指采取谦下的 态度。(65)出肺肝相示:譬喻做出非常诚恳和坦白的样子。(66)背负:背叛,变心。(67) 如毛发比:譬喻事情之细微。比:类似。(68)陷穽(jǐng):即陷阱,圈套,祸难。(69) 少:稍微。(70)为人:助人。此处有认为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是政治上的失慎之 意,故下云“不自贵重”。(71)顾藉:顾惜。(72)立就:即刻成功。(73)坐:因他人获罪而 受牵连。废退:指远谪边地,不用于朝廷。(74)有气力:有权势和力量的人。推挽: 推举提携。(75)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76)台省:御史台和尚书省。(77)自力:自我努 力。(78)为将相于一时:被贬“八司马”中,只有程异后来得到李巽推荐,位至宰相, 但不久便死了,也没有什么政绩。此处暗借程异作比。(79)元和:唐宪宗年号。十 四年,即819年。十一月八日:一作“十月五日”。(80)万年: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先 人墓:在万年县之栖凤原。见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81)周七:即柳告, 字用益,宗元遗腹子。(82)河东:今山西永济。裴行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 时任桂管观察使,是柳宗元的上司。(83)节概:节操度量。(84)重然诺:看重许下的诺 言。(85)尽:尽心,尽力。(86)卢遵:柳宗元舅父之子。(87)涿(zhuó):今河北涿州。(88) 从而家:跟从柳宗元以为己家。(89)庶几:近似,差不多。(90)惟:就是。室:幽室,即 墓穴。(91)嗣人:子孙后代。

【鉴赏】本文是韩 愈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在袁州任刺史时 所作。韩愈和柳宗元同 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 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 友情笃厚。柳宗元卒于 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 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 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 一篇。墓志铭,是古代 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 墓内或树立于墓旁,表 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 后人稽考。文章通常分 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志”,用散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 迹;后一部分是“铭”,以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这一篇墓志铭的 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本文综括了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 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赞扬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 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 泪。然而对于柳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 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在文 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全文写得 酣畅淋漓,顿挫盘郁,乃韩愈至性至情之所发。

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世风、时弊作出 了辛辣抨击,对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阐发。清代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 卷十三评论道:“昌黎墓志第一,亦古今墓志第一。以韩志柳,如太史公传 李将军,为之不遗余力矣。”

柳宗元的事迹,由韩愈记入碑文加以评说,已流芳百世。其实,作者 韩愈的高风亮节也是难能可贵的。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以王叔文为首的 政治集团,又同时被贬,可以说柳宗元与刘禹锡志同道合。但是,韩愈与 柳宗元虽然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但两人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 同。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属于保守派,他对柳宗元参与的、 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很不赞同,并严厉指 责。柳信仰佛教,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 佛老。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唐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几乎被宪宗 处死,幸有人相救才免于一死,被贬到距离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 史,直至唐穆宗即位后才被召为国子监祭酒。韩、柳作为同朝为官的不同 政见者,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在《柳子厚墓志 铭》中,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高度的评价,这实在是“和衷 共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典范。

韩、柳等名家之所以能胸怀大度,贞操节义,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出 身、学识、经历不无关系。他们都精通六经、百家之学,为官几上几下,横 涉各个方面,深谙国家和地方治理之道,加上他们良好的个人天赋,形成 了他们崇高的品德。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40-245页.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鸿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11)。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12)。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13)。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14)。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耶!”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15)。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16),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17),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18),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19),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20),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21)。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22),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23),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24),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25),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26),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27)。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28),材不为世用,道不行於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29)。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30),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31),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32)。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 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33)。行立有节概,重然诺(34),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35)。遵,涿人(36),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37),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38)

【注释】 ①柳子厚: 即柳宗元,河东 (今山西永济县)人。唐朝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是王叔文革新运动的中坚人物,失败后屡遭贬谪,死于贬所柳州。墓志铭: 古时的一种文体,一般分为 “志” 和 “铭”两部分。“志”用散文形式写,叙述死者简明的生平事迹。“铭” 用韵文形式写,是赞颂和悼念死者之词。②拓跋魏: 即南北朝时的北魏,北方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侍中: 官名,地位较高,相当于宰相。封济阴公: 柳庆曾任北魏侍中,入北周。他的儿子柳旦为北周中书侍郎,封为济阴公。说柳庆封济阴公,是作者误记。③奭 (shi): 柳奭,字子燕,唐朝初年曾任中书令,因得罪武后被贬官,又遭到权臣的诬陷,被杀。柳奭实际是柳宗元的高伯祖,作者误记为曾伯祖。褚遂良: 字登善,杭州钱塘人。作过宰相,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斥,卒于官所。韩瑗(yuan): 字伯玉,雍州三原人。作过宰相,因救褚遂良亦被贬职,后卒于官所。④皇考: 古代对已死的父亲叫考,也叫皇考。皇,大。柳镇是柳宗元的父亲。太常博士: 唐朝太常寺掌管宗庙礼仪的属官。⑤权贵: 指窦参。柳镇升任殿中侍御史,因不愿跟中书侍郎窦参一起陷害别人,被窦参借故贬职,由殿中侍御史贬为夔州司马。权贵人死: 唐贞元八年,窦参因罪被赐死,柳镇又任侍御史。侍御史: 官名,朝中纠察群臣的监察官。⑥进士第: 唐贞元九年,柳宗元考中进士,年二十一岁。⑦博学鸿词:唐朝设博学鸿词科,选取博学能文才士。柳宗元于唐贞元十二年中博学鸿词科。集贤殿正字: 官名。集贤殿是集贤殿书院的略称,属中书省,为收藏整理图书的机关。正字,掌校正书籍等职务。⑧俊杰廉悍: 为人才能出众,正直,勇敢。⑨踔 (chuo)厉风发: 精神振奋,议论纵横。⑩出我门下:做我的学生、门人。(11)蓝田尉: 蓝田县尉,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监察御史: 官名,御史台的属官,掌监察百官、巡视郡县、视察刑狱、整肃朝仪等事。(12)顺宗:即李诵,于公元805年即位,在位仅一年。礼部员外郎: 官名。唐朝尚书省下分部,礼部是其中一个部,员外郎是部下面的司的副长官。(13)用事者: 指当权的王叔文。唐顺宗时,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皇上信任,力图改革政治,引用了一些新人,如柳宗元、刘禹锡等。但改革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逼顺宗退位。唐宪宗即位后对王叔文等很不满意,罢免了王叔文,后被杀。柳宗元等被株连、贬职。例出: 按照成例。贬永州司马: 柳宗元贬为邵州 (湖南邵阳县)刺史,在去邵州的路上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司马。司马,刺史的属官,闲职。(14)元和: 唐宪宗年号。召至京师: 唐元和十年 (815),柳宗元等八人被贬十年后,同被召进长安。柳州: 今广西柳州市。(15)教禁: 教化、禁令。顺赖: 顺从、信赖。(16)质: 抵押。侔 (mou): 相等。(17)与: 为,替。方计: 想方设法。(18)佣:指奴婢应得的酬劳。(19)观察使: 官名,掌观察州县官吏政绩。比:到。(20)衡、湘: 衡山、湘江,均在湖南省。(21)中山: 今河北省定县一带。刘梦得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祖籍中山,著名的文学家,也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而遭贬职。播州: 今贵州省遵义市。(22)亲在堂: 言母亲健在。白: 禀告。(23)拜疏: 向朝廷上奏疏。(24)以梦得事白上者: 御史中丞裴度以刘母年事已高不能一起去为理由,请唐宪宗贬他到较近的地方,于是改任刘禹锡为连州 (今广东连县) 刺史。(25)征逐: 相互邀请宴饮。诩诩(xuxu): 很融洽地聚集在一起。强: 勉强。取下: 采取谦逊低下的态度。(26)夷狄: 泛指少数民族。(27)为 (wei) 人: 帮助人,指帮助王叔文搞改革事。顾藉: 爱惜。坐: 因罪或受牵连。废退: 被贬职。(28)得位者: 居高位的官员。推挽: 推举提拔。穷裔 (yi): 荒凉边远的地方。指柳州。(29)台、省: 台,御史台。省,尚书省。指柳宗元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在尚书省任礼部员外郎。持: 约束。复用: 重新被任用。穷: 穷困潦倒。(30)穷不极: 穷困不到极点。(31)元和十四年: 公元819年。(32)万年:县名,今陕西省长安县境内。(33)河东裴君行立: 裴行立,绛州稷山 (今山西稷山县)人,元和十二年任桂管观察使,是柳宗元的上司。河东,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34)节概: 气节。重然诺: 重视诺言。(35)舅弟: 表弟。柳宗元的母亲姓卢,卢遵是柳宗元舅舅的儿子。(36)涿: 唐朝州名,今河北省涿县。(37)经纪: 安排料理。(38)室: 墓室。嗣: 后人。

【译文】 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庆,当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曾伯祖柳奭,作过唐朝的宰相,和褚遂良、韩瑗一起都得罪了武后,在唐高宗时死去。父亲名叫镇,因为要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职位,要求到江南去做县令。以后又因为不愿讨好权贵失去了御史的职位,那个权贵人死后,才重新被任命为侍御史,为人以刚强正直著称,同他交往的都是当代的知名人士。

子厚小时候就精明敏捷,没有什么事不明白通晓的。当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但已经是个大人,能考中进士,突出地显现了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了一个好儿子。后来又通过博学鸿词科的考试,被任命为集贤殿正字。他为人才能出众、正直勇敢,发表议论时引用古今例子作为证据,灵活运用儒家的经典和历史著作以及诸子百家学说。议论纵横、精神振奋,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于是他的名声很大,当时人们都仰慕他同他交往。许多有权势的显要人物,都争着想让他做自己的门生,众口一辞地称赞、推荐他。

唐贞元十九年,他从蓝田县尉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顺宗继承帝位后,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遇上了当权的人犯了罪,按照惯例被贬职去做刺史,还没到任,又照例被贬职做永州司马。身居闲职,他更加刻苦,努力记诵和阅读书籍、写作诗文,他的文章像水一样汪洋恣肆,浑厚凝练,精深博大,无边无际,他自己常常纵情于山水之间。元和年间,他曾经照例被召回京城,但又同其他的人一道遣出去做刺史,子厚被派到柳州。到任后他感叹说: “这里难道不能够作出政绩吗!” 他按照当地风俗,替他们设定了教化和禁令,柳州人都顺从和信赖他。那个地方有个风俗习惯,用子女作抵押借钱,约定时间如不能按时赎回,到利息和本钱相等的时候,子女就没收充当奴仆或婢女。子厚替他们想方设法,使他们都能被赎回去。其中那些特别穷苦没有能力的人,就命令债主记下子女在债主家做工的工钱,等到工钱和借的钱相等,就责令债主归还作抵押的子女。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其他州去,到了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回到家的有近千人。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拜子厚做老师,其中经过子厚亲口讲解、指点而写文章的人,所写的文章都很有章法,值得观赏。

他被召回到京城又再被任命为刺史时,中山刘梦得 (禹锡) 也在被遣出的人当中,他被贬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 “播州不是人居住的地方,而梦得家里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的困境,他也无法向他的母亲说明,而且也万万没有母子都去边远地方的道理。” 准备向朝廷请求,向朝廷上奏疏,愿意用柳州换播州,虽然将再次得罪,死了也不会悔恨。刚好遇到有人把刘梦得的事报告了皇上,于是刘梦得改任连州刺史。唉! 人在困境时才能显现节操和道义! 今天有些人平时住在同一条巷子,相互敬慕、和颜悦色,吃喝玩乐相互邀请宴饮,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有意做作地说笑,相互采取谦逊低下的态度,握手时像要掏出心肝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到死也不做背弃朋友的事,真是像可以信得过一样。一旦碰到极小的利害冲突时,哪怕小得只能用毛发来比较,就翻眼像不认识你似的; 你掉下了陷阱,他也不伸手来救,反到把你挤下去,还往井里扔石头,这种人到处都是啊。这些事连野兽和夷狄人都不忍心做,而那些人却自认为做得好,他们听到了子厚为人的风格,也可以因此稍微有些惭愧吧!

子厚年轻时,勇于帮助人,自己不知道保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业可以立刻取得成就,所以受牵连被贬职。贬职后,又没有一个知己、有权力的高官推举提拔,所以终于死在荒凉边远的地方,才能不能在当时发挥,理想也不能在当时实现。假使子厚在御史台、尚书省任职的时候,自己约束自己,也能像做司马、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斥; 被贬斥时,假如有人有力量能保举他,也一定会重新任用而不至于穷困潦倒。然而如果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长,穷困不到极点,虽然才能超过了别人,但是他在文学著作上,必定不能自己刻苦努力以至于一定会流传到后代像现在这样,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让子厚得到所希望的,在一个时期内做将军做宰相,用那个换这个,哪个好些,哪个差些,必定有人能辨别清楚的。

子厚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终年四十七岁。在元和十五年七月十日,安葬在万年县祖墓旁边。子厚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周六,才四岁,小的叫周七,子厚逝世后才出生。两个女儿,都还幼小。子厚安葬在故乡,费用都是观察使河东裴行立先生出资的。裴行立有气节,重视诺言,同子厚结交朋友,子厚也为他尽心尽力,子厚最后还是依靠了他的力量。安葬子厚在万年县墓地的,是他的舅表弟卢遵。卢遵是涿州人,性格谨慎,钻研学问不知厌倦,从子厚被贬斥后,卢遵就跟着他住在一起,直到他死去也没有离开。既把子厚安葬在故乡,又打算安排料理他的家事,可以说是个有始有终的人。

铭文是: 这是子厚安息的墓室,既坚固,又安静,有利于他的后人。

【鉴赏】韩愈为柳宗元写的墓志铭,勾画出柳宗元年轻时意气风发大有作为的鲜明形象。称颂了他屡遭贬职后关心百姓的疾苦,为百姓做好事的政绩,以及对朋友真诚重义气的美德。高度赞扬了他刻苦自学的严谨态度和文学上的高度成就。并对他长期被贬,“材不为世用”,以至于在四十七岁的盛年“卒死于穷裔” 的际遇,表示深切的惋惜。

文章感情真挚,夹叙夹议,语言委婉含蓄,颇具感人之力。

字数:5344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56-360页.

唐宋散文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 可可诗词网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讳宗元1。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2。曾伯祖夷,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3。皇考曰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4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5;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6。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7。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8。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9。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10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11。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12。,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13。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14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15。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16!”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17。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18。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19。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20。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21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22。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23。”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24。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肝肺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25;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26。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27。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28。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29。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30。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31;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32。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33。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34。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35。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36。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37。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38。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39。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40



【注释】 1子厚:柳宗元的字。讳(hui 绘):称死者的名叫讳,以示尊敬。 2庆:柳庆,字更兴。拓跋魏:指南北朝时的北魏王朝,拓跋是北魏皇帝的姓。侍中:官名,当时位同宰相。济阴公:济阴是北魏时的郡名,在今山东省荷泽县一带。柳庆入北周封平齐公,其子柳旦封为济阴公,这里所说有误。 3奭(shi 示):柳奭,字子燕。唐高宗王皇后之舅,任过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宰相)。高宗废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柳奭被贬为爱州刺史,后被人诬陷,高宗派人将他杀死。柳奭乃柳旦之孙,是柳宗元的高伯祖,韩愈在此记为曾伯祖,有误。褚(chu 楚)遂良:字登善,曾作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遭贬,以忧卒。韩瑗:字伯玉,高宗时官至侍中,因极力营救褚遂良,被贬为振州(今广东崖县)刺史,死于任上。武后:即武则天。4皇考:对已去世的父亲的尊称。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宗庙礼仪)的属官,柳镇任此职时,是在母丧之后,辞职是以“老弱在吴”,才求为宣城令。韩愈说“以事母,弃太常博士”,不确。 5失御史:柳镇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因不肯参与陷害侍御史穆赞,被宰相陷害,贬为夔(kui 葵)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司马。 6权贵人:指宰相窦参。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窦参因罪被贬,次年被皇帝赐死。 7。崭(zhan 斩)然:高峻的样子。见(xian 现):同“现”,显露。 8博学宏词: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称,由吏部主持,选考进士及第者,取中后便授与官职。集贤殿:全名叫集贤殿书院,宫廷里收藏、整理图书的机构,设有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整理经籍、校刊文字的工作。 9俊杰:才智出众。踔(zhuo茁)厉句:形容言辞有力,滔滔不绝。率常:经常、往往。 10诸公要人:指有权势的当政者。我,即指“诸公要人”。 11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尉:官名,职位在县令之下,掌管治安。监察御史:官名,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 12顺宗:德宗之子,名诵,在位仅一年,号永贞元年(805)。时王叔文等执政,封礼部员外郎。礼部:尚书省六部之一,下设司,员外郎乃司里的属官,官阶为从六品上。 13用事者:掌权的人,指王叔文等。顺宗时,王叔文等深得信任,并锐意改革,引用了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后因遭反对而失败。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永贞革新”。宪宗即位,王叔文被贬,后又赐死。同他一起改革的人也获罪,柳宗元亦“例出”(循例贬出朝外)。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刺史下面的属官,本是掌管军事的副职,但唐时已是虚名,不掌武职。 14泛滥停蓄:形容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炼。涯涘(si四):水的边岸,引申为“边际”。 15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这里具体指元和十年(815)。 16是:这里,指柳州。 17因:顺着。顺赖:顺从依赖。 18质:抵押。子本:利息和本金。侔(mou 谋):相等。19方计:方法。佣:佣金、工钱。 20观察使:又名观察处置使,是封建中央派到各地掌管监察的官,着重考察州县官吏的政绩。 21衡湘:衡山、湘水。 22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作家。中山是刘禹锡的郡望,他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代。播州:州治在今贵州省遵义县。 23亲在堂:旧时称父母俱在的,叫在堂。这里单指刘梦得家有老母亲。 24拜疏:向皇帝上奏疏。白上:禀告皇帝李纯。刺:活用为动词,做……刺史。连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县。 25征逐:招呼、追随。诩诩(xu xu许许):媚好,相聚时讨好别人的样子。 26毛发:譬喻事情细小。 27夷狄:这是古人对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的卑称,属于种族偏见。 28为(wei未)人:帮助别人;一说作“做人处世”讲。顾藉:爱惜、顾惜。韩愈认为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是个污点,所以才说他不自我爱惜。坐:犯罪、受连累获罪。废退:废置贬黜。 29推挽:《左传·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比喻推荐引进、举荐提拔。穷裔(yi议):荒僻边远之地。 30材:才能。 31台省:指御史台、尚书省,柳宗元曾任监察御史和礼部员外郎。 32自力:自己奋发努力。33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 34万年:唐代县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境内。先人墓:本指祖先墓,这里具体指其父柳镇葬于万年县栖凤原之墓。35季:小的儿子。周七,是柳宗元的遗腹子。 36河东:道名,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裴行立:绛州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人,元和十二年任桂管观察使,是柳宗元的上司。 37重然诺:看重许下的诺言,答应的事一定办。 38卢遵:柳宗元舅父之子。 39涿:州名,今河北省涿县。经纪:安排料理、经营管理。庶几:差不多、大概。 40室:指墓穴。嗣(si四)人:后人、后代子孙。



【今译】 子厚,名叫宗元。他的七世祖柳庆,当过北魏王朝的侍中,封为济阴公。曾伯祖柳爽,做过唐朝的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则天皇后,死在高宗皇帝手里。父亲名镇,为了侍奉母亲就辞去了太常博士的官职,请求到江南去当个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讨好权贵,丢掉了御史官职;等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称誉他是刚强正直的人。当时跟他交往的,都是社会上的名人。

子厚从小就精明聪慧,没有什么不能通晓。当他父亲在世时,虽说年少,但已经自有成人见识,能够考取进士,突出地显示了他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一个好儿子了。后来因考取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集贤殿正字。他才能出众,廉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用古今史实为证,融汇贯通经史诸子百家,言辞尖锐有力,滔滔不绝,经常把同座的人驳倒。因此名声大振,一时之间人们都钦慕他并跟他交往,许多权贵人物抢着要让他做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地推荐、赞誉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改任礼部员外郎。碰上当权者得罪了宪宗,照例贬出京城去当刺史。还没到任,又循例贬为永州司马。处在闲散的职位上,就越发刻苦学习,专心记诵阅览,写作诗词文章。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深厚凝炼,达到深邃广博、无边无际的地步;同时,他也尽情地遨游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曾经按例召回到京师,又和他人一道出去作刺史,柳子厚派任柳州。上任以后,感叹说:“这个地方难道就不能做出政绩吗?”于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替他们制订教化的各种措施,颁布有关禁令,全州百姓都很顺从、信赖他。当地有一种陋俗,就是用子女作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不按期赎回,等到利息的数目和本金一样多时,就把那作抵押的儿女没收充当奴婢。子厚知晓后便想方设法,让借债人把子女全都赎回去,其中特别贫困实在没有力量去赎的人家,就叫人记下他们当佣工的工钱,待到数量与借款相当时,便令债主归回那作抵押的人。观察使把柳子厚的做法推广到其他州去,一年时间,免为奴婢而归回的将近有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看作是良师。其中那些经过子厚亲自口授指点过的,他们所写的诗文,都有章法格局可供玩味。

他被召回京师又被派出当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派遣之中,应当远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而且梦得还有老母在家。我不忍心梦得的穷困,他是没法把这种情况告诉老母亲的;再说,也万万没有母子都一起贬往播州的道理。”于是向朝廷请求,将要递上奏疏,情愿用柳州来换播州,即使再次获罪,死了也不悔恨。恰好这时另外有人把梦得的情况禀告给皇帝,因此梦得才改任连州刺史。可叹啊,读书人遇到危难才能显露出节操和道义!如今那些平日一同居处在里巷中的人,表面上相互倾慕恭维,吃喝游乐彼此邀约追随,强装笑语做出一脸媚态以示谦逊,相互手拉手恨不得掏出肺肝给对方看;指着青天、流着眼泪,发誓生死不相背叛。那诚恳的样子,真象值得信任。可是一旦面临小的利害冲突,只不过象毛发丝那样小,也就翻脸不认人了。对方掉入陷阱中,不尽力伸手救援,反而把他向下推,甚至还趁机坠下大石块的人,到处都有呀。这应该是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事,可是那些人却自认为获得了妙法,自视干得巧妙。如果他们听到柳子厚的仗义作风,也该略微感到点羞愧了!

子厚以前年经时,勇于帮助别人,却不懂得珍重和顾惜自己,认为建功立业可以立刻成就,因此受到连累而被贬谪。贬官降职后,又没有得到深刻了解他的、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举荐引进,所以最终死在那僻远的地方。他的才能不为当世所用,政治主张在当时也不能实行。假使子厚在御史台、尚书省时,自我约束能够象当司马、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遭到贬斥;被贬斥时,如果有人有足够力量能推举他,也必将会重新起用而不致穷困到底。然而要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不到极点,尽管才能出众,但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一定不可能只凭自己的刻苦努力,达到象今天这样必定能流传于后代的水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使子厚能够实现他的愿望,在一个长时间里当了将相,拿那文学成就来换这显赫的地位,得、失在哪方面,一定有人能够辨析清楚的。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在元和十五年七月初十日,运回灵柩安葬在万年县祖坟旁。子厚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周六,刚满四岁;小的叫周七,子厚去世后才出生的;两个女儿,都还很幼小。他的灵柩能够送回埋葬,费用都是观察使河东人裴行立先生承担的。行立有节操,答应办的事必然做到,和子厚交情深厚。子厚平日也替他尽心办事,死后终于仰仗了他的力量归葬。把子厚掩埋到万年县坟茔去的人,是他的表弟卢遵。卢遵,涿州人,性情谨慎温顺,做学问从不自满。自从子厚被贬官后,卢遵就随着搬来和他一起居住,一直到子厚逝世都没有离开。他已经赶去万年县安葬好子厚,还将经管安排子厚家属的生活,真算得上是一位有始有终的人物。铭文刻的是:

这里是子厚的墓室,既坚固,又安静,让他的子子孙孙永远受到荫庇。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评语卷十五:“昌黎称许子厚处,尺寸斤两,不放一步。”

清·储欣《昌黎先生全集录》卷五:“有抑扬隐显不失实之道,有朋友交游无限爱惜之情,有相推以文墨之意,即令先生自第所作《墓志》,亦当压卷此篇。”“昌黎墓志第一,亦古今墓志第一。以韩志柳,如太史公传李将军,为之不遗余力矣。”

清·林云铭《韩文起》评语卷八:“一片血泪,不忍多读。”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第二卷评语:“公此文亦在远贬之后作,故尤淋漓感慨。‘为拓跋魏侍中,,公他文皆作‘拓拔’。‘俊杰廉悍’,此是雅健;后云‘泛滥停蓄’,则更雄深也。合此八字,略尽柳氏一家诗笔之长矣。”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评语卷七:“子厚不克持身处,公亦不能为之讳。故措辞隐约,使人自领。只就文章一节,断其必传,下笔自有轻重。”清·过珙《古文评注》评语卷七:“于叙事中夹入议论,曲折淋漓,绝类史公伯夷、屈原二传。”清·吴闿生《古文范》评语卷三:“韩、柳至交,此文以全力发明子厚之文学风义。其酣恣淋漓,顿挫盘郁处,乃韩公真实本领,而视所为墓铭以雕琢奇诡胜者,反为别调。盖至性至情之所发,而文字之变格也。”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行文之妙,真绾束有法,感慨有情。而子厚之心事,子厚之定案,皆著之于笔端,昌黎可称千古知已矣。”



【总案】 韩、柳私谊甚厚,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卒时,韩愈正在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县)作刺史,写了《祭柳子厚文》以示悼念。次年,又作了这篇墓志铭。文中综括了柳宗元的家世和经历,着重从政治和文学两方面进行叙写,高度赞颂了他的卓越政绩和文学才能。特别是对柳宗元被贬后忠于职守,关心人民疾苦,急朋友之危难,以及刻苦自励的治学精神等,表示无限钦佩;对其累遭迁谪的坎坷境遇,又寄予了深切同情。同时,基于作者的保守立场,也对柳氏参与王叔文集团所进行的政治革新作了不适当的指责。

本文为墓志铭,系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记载死者的生平事迹、生前功德言行和死后对他的称颂;并刻石埋入墓中或立于墓旁,以便日后稽考。文分两部分,前面叙事,类乎传记,称为“志”;后面部分类乎诗歌,用韵文作赞颂、安慰之辞,称做“铭”。古人写此类文章,有的有志而无铭,或者有铭而无志,不一定完全具备。韩愈此文则均有。在写法上,能脱出窠臼,突破了墓志铭只“应称人之善,不称人之恶”的惯例,也改变了作者其它专事歌颂、以雕琢奇诡见长的同类文的格调,采用史传褒贬兼用笔法,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叙议交织,含蓄委婉,风格独特,具有创造性。

文写柳氏一生,概括性强。但不是事无巨细,兼收并摄,而是精心剪裁,选择最有代表意义的事,以突出柳宗元这个封建社会里有才能、有进步思想可又遭受严酷打击的知识分子的鲜明形象。善良的有识之士遭不幸,就更增加了人们对柳氏的同情和惋惜,产生对当时社会的愤慨和失望,从而使本文的艺术感染力极大加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