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伯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巴中(今平昌)人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巴中(今平昌)人。1918年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比支部书记和旅欧总支部书记。1922年11月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后,到西北军冯玉祥部任国民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他在这支队伍中进行了大量革命工作,对该部赵博生、董振堂等影响较大。1927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不久又赴苏联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时值赵博生、董振堂所在二十六路军被调至江西“围剿”红军,党派他与赵、董联系配合,策动了1931年著名“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他任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负伤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写有《带镣行》、《移狱》和《狱中月夜》等诗篇,表达了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对党无限忠贞的革命情操。3月21日英勇就义于江西大庾(今大余)。 刘伯坚
刘伯坚
刘伯坚1895—1935原名永福,又名永固,四川平昌人。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西北国民军冯玉祥部总政治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斗争,1935年3月同国民党军作战中负伤被俘,不久在大庾(今大余)牺牲。 刘伯坚1895~1935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又名刘永福、刘永固、刘大治、刘毅伯。四川巴中(今平昌)人。1920年6月起先后在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起参与筹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6月出席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旅比和旅欧组织负责人。1923年底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参加冯玉祥部响应北伐战争的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政治部副部长。1928年再次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工作。后任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1931年12月国民党军第26路军在宁都起义时,他参加联络指导。后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唐村与国民党军作战中重伤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了《带镣行》等诗篇。3月21日于大庾(今大余)就义。 刘伯坚1895—1935原名永福,又名永固,曾用名刘铸、铁侠等。四川平昌人。1920年6月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6月参加中国少年共产党,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比利时支部书记。1923年任共青团旅欧支部委员、中共旅欧总支部第三届书记。10月赴苏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不久任旅俄支部干事会的负责人。1926年参加创办《前进报》。5月在莫斯科参加接待冯玉祥和争取西北军的工作。9月参加五原师誓,任国防联军政治部副部长。1928年赴苏学军事。1930年回国到中央苏区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31年11月在第一届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的政治部主任。12月“宁都兵暴”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被任命为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坚持敌后斗争。1935年3月突围时受伤被俘,3月21日英勇就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