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伶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治今安徽宿县)人。沉默寡言,不妄交游,唯与阮籍、嵇康相得。曾任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265—274)初年,答对朝廷策问时,强调无为而治,乃独以无能罢官。嗜酒放纵,常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锄跟随,谓曰:“死便埋我。”著《酒德颂》,反映其对封建礼法之蔑视,宣扬了老庄思想与纵酒放诞之生活方式。

刘伶

刘伶

三国魏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魏末官至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策,强调无为而治,被黜免。蔑视礼法,纵酒成癖。常乘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肩锄相随,谓“死便埋我”。所作《酒德颂》甚有名,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荡生活。另有五言诗《北邙客舍》一首,质朴中有奇趣。

☚ 向秀   阮咸 ☛
刘伶

刘伶

即《刘伶病酒》。

☚ 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 ☛
刘伶

刘伶

一作刘灵。生卒年不详。字伯伦。沛国(今江苏沛县一带)人。魏、晋间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形貌丑陋,淡默少言,放情肆志而不措意于文翰。在家脱衣裸袒,人讥责之,伶以“吾以天为屋,屋为衣,君不当入我裈中”为辞。好酒,妻泣谏之,伶谓当祝鬼神,自誓戒绝。妻具酒肉,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饮酒食肉。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晋武帝泰始初,对策,言无为之治,以无用罢官。后以寿终。今存《酒德颂》一篇,见《文选》卷四七,《北芒客舍诗》五言一首,见《艺文类聚》卷七。主要事迹见《晋书》本传。

☚ 傅玄   孙楚 ☛

刘伶约221—300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西晋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泰始初对策,强调无为向治,被黜免。后以寿终。著有《酒德颂》较著名,又存五言诗《北芒客舍》一首。
索引:刘伶,伯伦。

刘伶

刘伶

字伯伦。生卒年不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与阮籍、嵇康友善,为“竹林七贤”之一。仕魏为建威参军。入晋对策,盛言无为之化,以无能罢官。而时人皆得高第。澹然少言,不善交游,而志气旷放,以宇宙为狭小,性嗜酒,纵情肆志。常携酒壶,乘鹿车,使人荷锸而随,说“死便埋我”。妻以其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伶使具酒,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世说新语·任诞篇》)其狂放嗜酒如此。虽未措意文翰,惟作《酒德颂》一篇,竟以此闻名。此文今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又有诗《北艺客会诗》、《咒辞二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之。

☚ 程咸   傅玄 ☛

刘伶

 

·刘义庆·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劝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选自《世说新语》〕

●●
 刘伶,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并著有《酒德颂》一篇。颂酒之德,足见嗜爱之深。本篇选刘伶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镜头,表现了他对酒不能须臾或离的嗜好,再现了其酒醉之后,虽因酒至病,仍以“狡黠”的手段向妻子索酒,并愿得以偿的景况。描绘了刘伶的动作、语言,以刘伶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令人哑然失笑,又令人慨叹于他对酒的无以绝缘。作品写刘伶并不寓有明显的褒贬,只是要写出一种生活中的情趣、韵味,再现“奇人”刘伶的一个侧影。结构上,作品的层层推进、顺理成章的叙述和刘伶最后陡然“变卦”的举止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如一湾静波潺潺流动突然浪头骤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刘伶因酒醉而身体不舒服,然而口渴之时,还向妻子要酒。妻子怨极而怒,泼了酒,摔了酒具;怒后又生悲,哭泣着劝刘伶为了身体,必须戒酒了。妻子的怨怒悲泣,出于至诚,劝刘伶戒酒,话虽温软但决心已下,再想从妻子手中得到酒,怕是不能了。刘伶于是当即应允,但提出了要求:自己戒酒毅力不足,需酒肉饷神,在神前发誓戒酒,祈祝神灵佐助。情词恳切,话也说的颇在常理,而最后一句“便可具酒肉!”还表现了立即祈祷神灵发誓戒酒的决绝态度。这一切,不由妻子不信,于是在神前设酒置肉,让刘伶祈祝,刘伶也真的严肃地跪了下去……至此,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循常理,读者也一定像他的妻子一样相信了他,期待着刘伶的发誓戒酒,并付之行动。然而刘伶祈祝之时的祷词却大出人们意料之外,他说:“老天生我刘伶,是因为喝酒而有了声名。一次能喝一斛(五斗),喝五斛就能解除我的酒病。至于女人们的话语,千万千万不要去听!”刘伶的神前祈祷,实际是一篇喝酒的“宣言”,宣言之后立即实践,吃肉喝酒,又颓然大醉。刘伶以“狡黠”的小手段,又从“捐酒毁器”的妻子手中得到了酒;他神前祈祝的话语,也略带醉中“无赖”的憨态。作品用一个小小的生活中的“镜头”,写出了刘伶最突出的特色;结构上,则以情节由平缓而后陡然变化的安排,突出了刘伶嗜酒的特点。选材与情节描述,都为突现人物特色服务。
 西晋司马氏政权,朝政黑暗,“竹林七贤”中人多与之采取不合作态度,他们虽才情过人,却谈玄饮酒,寄情山野,超尘、飘逸之中,其实也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苦楚、凄然溶在里面。刘伶的嗜酒恐怕也有这原因。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写“竹林七贤”多有褒意,作者钦羡他们的才华,仰慕他们的风度,以搜奇寻珍的心情访闻、记录他们的言行举止,是想为一代才人留下形象、面影,为后世瞻仰。本篇写刘伶,也无贬意,甚而字里行间还微含赞赏。写刘伶嗜酒,旨在举示其性格、特色;记名人轶事,常微含作者褒贬,这也是本篇的特色,或者说也是《世说新语》的特色之一。

刘伶liú líng

〖名词〗
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曾官建威参军。“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作《酒德颂》(1)。《放鹤亭记》:刘伶、阮籍之徒,此以全其真而名后世。——刘伶、阮籍这一类人都因此保全了自身,并且名声传到后代。

刘伶

刘伶1931—

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研究班,后留校任教。1956年至1960年曾受教育部委派赴蒙古乔巴山大学讲学。回国后继续执教于东北师范大学。1985年调到大连陆军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大连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东北修辞学会顾问,东北语言·逻辑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工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语言理论、汉语语法、社会语言学等领域。他在与人合著的《语言理论》和《语言学概要》 中都专辟了 “语言与社会” 一章,并已写成 《军事语言学》。此外,还著有《简明语言学辞典》等专书7部 (含合写),论文10余篇。其中,《形态论》、《句法结构的内外形式新探》两文以及《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要》中的语法部分、语法研究方法部分可看作他语法研究的代表作。《形态论》一文首先将语言中的语义分作三个层级,提出第三层级的意义是表示语句中词语之间关系概念的意义,也就是语法意义,然后以形式与意义密切相关的思想为指导探讨形态尤其是汉语形态的性质和范围及类别等重要问题。认为“现代汉语语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形态格局,也就是通过词与词的聚合序列,伴以形助词来标示系统化了的关系性概念”。他主张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关于汉语无形态或少形态的认识,认为汉语根本不是无形态,也不是只有广义的形态,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形态格局,汉语研究者的责任是将它整理归纳成为科学,这“必将丰富普通语言学,开拓新的别开生面的领域”。《句法结构的内外形式新探》一文,提出句子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内在形式指同关系概念相连的种种关系,如主谓(陈述)结构、述宾(支配)结构、偏正(附加)结构等;外在形式指各种意义结合的句法单位相组合的层次与序列,认为“内在形式更多地反映了语言结构的共性,外在形式更多地体现了语言结构的个性”。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句子内外形式的特点及各自内部的层级性,主张分析和描写句子结构时将二者统一起来; 文章还研究了内外形式与传统句子成分功能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的关系,并探讨了将这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途径。他在《语言学概要》等著作里结合汉语的实例将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分别为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 “句法结构所包含的语法意义,可分为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两种”,“一种是显性关系,即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分为陈述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平行关系等等;一种是隐性意义,即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动作’和 ‘动作——受事’等关系”。主张将句法结构的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联系起来观察,以便更好地揭示出同形异义句式、同义异形句式的种种关系。此外他还在《语言理论》等著作中对语言学史及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值得注意的意见,认为目前学界将《马氏文通》作为语法学史史前史后的界标是欠妥的,而主张把古代的虚字(助字)说视作汉语语法学史的重要开端和突出标志。他的语法论著大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即使某些具体的问题,也能置于一般理论的指导下加以阐述。

☚ 张维耿   詹伯慧 ☛

刘伶约221—300

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曾任魏建威将军,后因泰初对策时,主张“无为之化”,被免官。《晋书·刘伶传》说他:“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而不以家产多寡为介意。性嗜酒,放浪形骸,蔑视礼法。尝脱衣裸形在屋中,有人见了讥笑,他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恽衣,诸君何为入我恽中!”(《世说新语·任诞》)作《酒德颂》,说大人先生们:“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贵介公子”、“搢绅处士”,虽“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但大人先生照旧饮酒.不屑一顾。主张放达的人生哲学。尝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相随,说“死便埋我”(《晋书·刘伶传》。《酒德颂》一文,收入《晋书》本传中。

刘伶

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曾任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策,强调无为而治,被黜免。为避免政治迫害,嗜酒佯狂,任性放浪,自称“唯酒是务”。后世常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情饮酒、逃避现实的典型。所著《酒德颂》较有名。

刘伶

刘伶生卒年不详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仕魏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盛言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不妄交游,唯与阮籍、嵇康友善,为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作《酒德颂》,蔑视礼法,主张“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放诞颓废的精神面貌,文章为历代所盛传。亦能诗。

☚ 王弼   向秀 ☛

赞颂酒德

☚ 服膺王弼   赞颂酒德 ☛
刘伶

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及对礼法的蔑视。常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七贤”。有《酒德颂》较著名。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 丁斐   刘璠 ☛

刘伶Liu Ling

man of letters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one of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known for his addiction to wine. Works: The Song of the Drinking Manner,etc.

刘伶

字伯伦。晋沛国 (今江苏沛县)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为竹林七贤之一。常乘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锸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曾渴甚,求酒于妻,妻涕泣谏之,伶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曾为建威参军。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时辈皆升高第,伶独以无用,竟以寿终。生卒年不详。

刘伶

西晋名士。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用罢去。性嗜酒,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