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伯承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 刘伯承
刘伯承
刘伯承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四川开县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发动了四川泸(州)顺(庆)起义,又参与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迭挫强敌,战功卓著,并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转战华北,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47年率领10万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谱写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光辉篇章。在尔后的淮海等重大战役中,均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历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是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1892~198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原名刘明昭,开县人。青年时代投身于辛亥革命,参加护国、护法战争及讨伐吴佩孚战争。曾任旅参谋长、团长、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发动泸 (州) 顺 (庆) 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任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在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军委总参谋长等职。在长征中,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并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亲率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口,保证全军北渡金沙江。在红军长征进入大凉山时,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 “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尔后率红一师强渡大渡河。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坚持北上抗日方针,同张国焘分裂党的活动进行斗争。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1947年6月与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此后,参与指挥淮海、渡江、西南等重大战役。1950年1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同年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1954年起先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1966年起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著有 《刘伯承军事文选》,并有 《合同战术》、《论苏军合围钳形》等大量译著。 刘伯承中国军事家。元帅。1892年12月4日生,1986年10月7日去世。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参加过护国战争(1915)、护法战争(1917)。1916年8月右眼中弹致残。曾留学苏联(1928)。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1927年8月1日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30年起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1932年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1937年,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1945年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50年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1954年起任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2年后,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 刘伯承 154 刘伯承1892—1986军事家,军事理论和军事教育家。幼名明昭。四川开县人。1911年,在四川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春,因成绩优异,被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录取入速成班,年末提前毕业。此时改名伯承。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在四川丰都激战中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团长。同年赴苏,先后在高级步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月,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军委总参谋长。1934年,长征中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领导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所指挥的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和鲁西南战役等均取得重大胜利,在瓦解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后,向大别山挺进,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1948年冬,与邓小平、陈毅等共同指挥淮海战役,歼敌56万余。1949年4月,与邓小平一起指挥渡江作战和进军大西南。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是中共中央第七届至十一届全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并有《合同战术》、《苏军合围钳形攻势》等大量译著。 ☚ 张云逸 杨虎城 ☛ 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Liu Bocheng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四川开县人。家庭出身贫苦。早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后参加过护国、护法战争。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在四川参与发动了泸州、顺庆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 ☚ 贺龙 陈毅 ☛ 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Liubocheng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四川开县人。生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12月4日。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历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 戴季陶 陈公博 ☛ 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Liubocheng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四川开县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发动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有力地策应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起义失败后,同年赴苏,先后在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夏回国, 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瑞金卫戍司令、红军总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军事教条主义,曾被错误地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长征中,恢复职务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后任先遣队司令,率部为全军开路,为红军四渡赤水,北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作出了重大贡献。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与朱德等一起同张国焘分裂党的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一起率部转战华北敌后,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参加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 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和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1945年9月指挥了上党、平汉战役, 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与周恩来在重庆的和平谈判。1947年与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11月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东,中原部队进行了淮海战役。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 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了皖南、浙西、闽北等广大地区。南京解放后,兼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市长。同年,参与指挥西南战役,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各省。他为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指挥员, 推动了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他是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伯承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转战南北,艰苦奋斗,关心群众疾苦、爱憎分明, 赤胆忠心。在 “文化大革命”中, 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身患重病,仍关心党和国家命运。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1982年由于健康问题,辞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务。1986年10月在北京逝世。 ☚ 胡适 梁漱溟 ☛ 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早年投身于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后曾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方面的原因,辞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务。参见“军事”中的“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四川开县人。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领导指挥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注重军事学术研究,撰写和翻译了大批军政著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干部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四川开县人。原名刘明昭。早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和护国、护法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后为暂编第15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参谋长。1931年担任中央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长征中任军委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后改为中央纵队)司令员。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后任先遣队司令员,与政委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红1、4方面军会合后,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与邓小平等一起领导晋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斗争和建设。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47年8月和邓小平率部挺进大别山区,拉开了对国民党军队实行战略反攻的序幕。他先后胜利地指挥了上党、陇海、鲁西南、宛东等战役。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他是总前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是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