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鞶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鞶帶 鞶帶 pándài 腰帶。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易·訟》:“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孔穎達疏:“鞶帶謂大帶也。”漢·班固《白虎通·衣服》:“男人所以有鞶帶者,示有金革之事也。”晉·陸雲《吴故丞相陸公誄》:“鞶帶翩紛,珍裘阿那。”《事物異名録·服飾部·帶》:“鞶帶,《身章撮要》:‘腰帶,革爲之,古鞶帶也,又謂之鞶革。秦二世時始名腰帶。” 腰带 腰带裤带 鸾带 褡包 恭带 裹腰 系腰 束腰 束带 ☚ 带子 丝带 ☛ 带子 带子带(丝~;绸~;布~) 缡 另见:衣带 帽子 印章 绳子 线 皮带 ☚ 带子 腰带 ☛ 鞶带pán dài革带,腰带。《易·讼》:“或锡之~~。” 鞶带pándài也作“鞶革”。男子用的皮制腰带。尊卑均可用之,一般以带上的饰件区分等级。《易·讼卦》:“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汉郑玄注:“鞶带,佩鞶之带。”唐孔颖达疏:“鞶带,谓大带也。”《说文解字·巾部》:“带,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汉班固《白虎通义·衣服》:“男人所以有鞶带者,示有金革之事也。”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鞶带翩纷,珍裘阿那。”《宋书·礼志五》:“近代车驾亲戎中外戒严之服,无定色,冠黑帽,缀紫褾……腰有络带,以代鞶革。中官紫褾,外官绛褾。”《晋书·舆服志》:“革带,古之鞶带也,谓之鞶革,文武众官牧守丞令下及驺寺皆服之。”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诗:“幅巾鞶带不挂身,头脂足垢何曾洗。”明张昱《自翎雀歌》:“女真处子舞进觞,团衫鞶带分两傍。”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一:“腰带,古以革为之,名曰鞶带,又谓之鞶革。自天子以至庶人皆用之……本朝按品级有嵌宝石之玉以及金、银、玳瑁、明羊角、乌角之类。”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忽然筵席撤,何异鞶带褫。” 鞶带 鞶带官员的腰带,以皮革制成。《晋书·舆服志》:“革带: 古之鞶带也,谓之鞶革,文武众官牧守丞令下及驺寺皆服之。其有囊绶,则以缀于革带,其戎服则以皮络带代之。8坐尚书荷紫,以生紫为袷囊,缀之服外,加于左肩。昔周公负成王,制此服衣,至今以为朝服。或云汉世用盛奏事,负之以行,未详也。” ☚ 鞶囊 鞶革 ☛ 鞶带 鞶带pán即革带,用以佩物,不直接系在身上,而是系到大带上。古代男子多佩鞶带,女子多丝带。《说文》 云: “鞶,大带也”,谓鞶带为大带,是通称(孙冶让 《周礼正义》)。 ☚ 绶 玉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