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乐东北古代民族音乐。靺鞨族原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先秦时称 “肃慎”,东汉时称“挹娄”,后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早期属原始部落音乐文化,形态比较简单,内容多与狩猎、渔牧劳动及深山密林的生活环境有关。《金国志·初兴土风》中载:“以桦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声,呼鹿射之,”该书另载:“金之先辈、其乐唯鼓笛,其歌惟鹧鸪,曲第高下长短如鹧鸪而已”。都是说靺鞨早期音乐文化之景况。此外,北方民族古老的萨满音乐更是早期靺鞨乐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公元698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 (今吉林敦化县) 建立“震国”,并于公元712年改国号“渤海”后,靺鞨族统治者广泛吸收唐文化,从部落联盟制开始迈入封建社会,音乐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大的发展,除民间歌舞外,还宫廷上演,与唐乐、吴乐、高丽乐并列,使靺鞨乐发展到高峰 (见渤海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