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非公室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非公室告

秦代将子女控告父母,臣妾控告主人称为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秦朝诉讼制度规定:“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法律答问》解释:“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告〔者〕罪已行,它人又袭其告之,亦不当听。”(《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97页—198页)继秦之后,西汉封建法律禁止子告父母,奴婢告主。汉律允许在一定的亲属范围内,首谋藏匿犯罪的亲属而不受惩罚或减轻刑罚,为“亲亲得相首匿”之法。(《公羊传》何休注引《汉律》)《唐律·斗讼律》明确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诸部曲,奴婢告主,非谋反、逆、叛者、皆绞。”明清律大致相同。


非公室告

“公室告”的对称。秦代不允许告官,告即获罪的案件。《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可(何)谓‘非公室告’?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告〔者〕罪已行,它人有(又>袭其告之,亦不当听。”即子告父母,奴婢告主人,是非公室告,不应受理。主人擅杀、刑、髡剃其子、奴婢的,也属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案件,虽提出控告,均不得受理。此类案件,告者有罪。控告者已经处罪,又有别人控告,也不应受理。参见〔公室告〕。

非公室告

秦在诉讼上不允许和不受理的控告,即不受法律保护的诉讼权。与公室告对称。非公室告有三种情形:(1)“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法律答问》: “可(何)谓 ‘非公室告’?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有罪”。(2)在特定的条件下,子“杀伤父臣妾、畜产及盗之”也属于“非公室告”。《法律答问》:“可(何)谓家罪?父子同居,杀伤父臣妾、畜产及盗之,父已死,或告,勿听,是谓家罪。”(3)《法律答问》:“家罪者,父杀伤人及奴妾,父死而告,勿治。”

非公室告

“公室告”的对称。秦律指不准向官府告发的案件。《秦简·法律答问》:“子盗父母……不为公室告。”“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主擅杀,刑、髠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告者罪已行,它人又袭其告之,亦不当听。”即对不准向官府告发的案件,若再三控告,就要治告发者的罪。告发者已处罪,又有别人接着控告,也不应受理。

非公室告

秦代的法律诉讼程序。《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可(何)谓‘非公室告’? 主擅杀、刑、髠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告(者)罪已行,它人有(又)袭其告之,亦不当听。”即凡有关家长对子女、主人对奴隶的侵害行为的控告,为“非公室告”,司法机关对“非公室告”者,不受理。如果坚持告,则告者有罪。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