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雝Yōng

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词典》亦收并注其源:
❶其据《路史》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源於姬姓。与雍同。雝伯入周后,有雝氏。”
❷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源于雝姓。春秋时宋之雝氏本姞姓。”
《郑通志·氏族略》音yòng。


雝Yòng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即 ‘雍’ 字,地名,去声。”以地为氏。
或音yōng,姑兼收以备考。
《左传》有雝纠;宋代有雝美,安州直制使; 明代有雝子重,钦天监博士。

雝yōng

和諧。見下。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雝》,禘大祖也。”三家《诗》略同。但太祖,《毛诗》指后稷,《鲁诗》指文王。以后说稍胜。据朱熹说,这是武王祭文王的乐歌,用于祭祀完毕撤去祭品时所歌。全诗一章,十六句。前四句描写祭祀场面,多用叠词,较生动。后十二句赞美文王之德并祈求赐福赐寿,无非一般祭歌的套语。

☚ 潜   载见 ☛

《雝》

 有来雝雝,来这儿,安安静静,


至止肃肃。到这儿,恭恭敬敬。


相维辟公,诸侯们助祭在庙堂,


天子穆穆。天子的仪态美好、端庄。


於荐广牡,献上肥大的牛羊,


相予肆祀。助我把祭馔来陈上。


假哉皇考! 伟大啊,我的父皇!


绥予孝子。安抚我,叫我莫彷徨。


宣哲维人,聪明智慧的伟人,


文武维后。能文能武的君王。


燕及皇天,安定了皇家的天下,


克昌厥后。能使子孙皆兴旺。


绥我眉寿(11),保佑我的寿命长,


介以繁祉(12)。赐的福禄有多样。


既右烈考(13),既拜劝我父周文王,


亦右文母(14)。也拜劝我的太姒娘。



[注释] ①雝雝:和睦的样子。②肃肃:肃敬的样子。③相:助祭的人。辟公:指诸侯。④广牡:大牲。⑤相:助。予:我,武王自称肆祀:陈列祭品。⑥假:嘉。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这里指文王。⑦人:臣。⑧后:君。⑨燕:安。⑩昌:昌大。厥后,其后世子孙。(11)绥:赐给。眉寿:长寿。(12)介:佐助。繁祉:多福。(13)右:通“侑”,劝侑。烈考:光明显赫的先父。(14)文母:有文德之母,指太姒。



[赏析] 这是一首周王朝祭祀时的颂歌。它的歌颂对象与主祭者,历来说法不一,朱熹称“此武王祭文王之诗”,这是比较切合诗中原意的。周代天子十分重视祭祀先王的活动,在《诗经·周颂》的三十一首中,有分别歌颂其先王文、武、成、康的诗作多篇。其目的是在位者借以宣扬祖宗弘德,壮大声威,并祈神降福,维护统治。而《雝》这首诗,正充分体现了这一主旨。


诗用赋体,一章十六句,可分四层。它一开始就拉开帷幕,展示人物,渲染气氛。“有来雝雝,至止肃肃。”你看,这些前来参加祭祀的人,走在路上就那样雍和忠厚,到达之后,更是敬肃谦恭,无比虔诚。这二句泛指来者。由“来”到“至”,显示祭祀规模的盛大,来者络绎不绝:“雝雝”、“肃肃”,透过外在的仪容,展现参加祭祀者的心理状态。“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两句转入分述,正面点出人物身份,也暗示了场面:在那宽敞肃静的庙堂上,众诸侯在旁边助祭,而主祭的周天子,他的仪容是如此端庄美好。这样就分清了主次,在众多人物活动中突出了主祭者武王的高大形象,也为下面内容的展开提供了条件。这几句连用三对叠字,描摹人物情态,加浓庙堂的特定气氛,极为传神。


“於荐广牡,相予肆祀”,祭祀先王的仪式开始了,敬献上来的是“广牡”,诸侯们在忙着陈设祭品。这说明礼节的隆重,祭物的盛多。在一切安排停当之后,主祭者开始颂扬先王的伟绩,并祈求赐福:“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这二句是颂词中的开端,主祭者显得特别激动,因而发出了内心最热烈的礼赞和最真挚的乞求。当充满激情的闸门一旦打开,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滔滔不绝的大片言辞。于是在第三个层次中,进入了全面的歌颂:“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这四句从用贤臣、做明君、安天下、昌后世等标志王朝兴旺发达的几个最重要主面,为先王唱赞歌。最后四句以祈神赐福与祭奠父母作结,申明诗旨。“绥我眉寿,介以繁祉”,这二句紧承“克昌厥后”,颂先王之神威,求自身之寿福,将颂扬与呼告融为 一体,也是对颂词开端中的“绥予孝子”的具体申述。结尾二句,点明了祭祀对象与主祭者,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于是“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诸句,就出现了具体可感的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这首诗,选取了“武王祭文王”这一特定事件,依次展开。其中,有生动的人物情态,有盛大的祭祀场面,有强烈的主观抒情,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是《周颂》祭祀先王乐章中的一篇成功之作。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雝
雝  yōng

亦作“雍”。水澤。《詩·周頌·振鷺》:“振鷺于飛,于彼西雝。”毛傳:“雝,澤也。”鄭玄箋:“白鳥集于西雝之澤。”陳奐傳疏:“雍即雝之隸變。”一說,水被壅塞形成的池沼。

雝yong

EB74
“雍”的异体。

和谐1

和谐1

合(合和;熹合;脗合) 洽(谦洽;情意浃~) 偕(谐和;谐密;谐俪;安谐) 雝 燮(燮和;不~) 汁(汁协) 雍 詥 和平 和比 和雍 和静 畅和 调勰 调均 和均 周和 盐梅 翕习 协和 萓葶
能够和谐:克协 克谐
均衡和谐:钧谐
和谐美妙:谐靡
谐和优美:谐美
到处充满生机,自然和谐美好:鸢鱼飞跃鹰飞鱼跃 鱼跃鹰飞 鱼跃鸢飞 鹭飞鱼跃 飞跃鱼鸢 飞跃鸢鱼
美善和谐:懿和
雅正谐和:韶和
彼此和谐:同和
彼此融洽和谐:和如琴瑟 和如瑟琴
协调和谐:调合
宽舒和谐:阐谐
婉转和谐:婉谐(莺语~)
交融和谐:交和
和谐一致:允谐 协调 搭调
密合,内心和谐纯一:调密
和谐而不紊乱:顺序
极和谐﹑安顺:至和
和谐的样子:翕如
(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和谐)

☚ 协调2   符合 ☛

鸟鸣声

鸟鸣声

叽(叽叽;叽喳;叽叽喳喳) 喳(喳喳;吱喳;啁喳) 呝 嘤(嘤嘤) 谷谷 呱呱 咬咬 唶唶 嗈嗈 啧啧 啁啾 哑咤 喔咿 喽唳 莺莺 锵锵 啁啁 格磔 磔磔 高格 钩辀 钩胶 睆睆 谘诹 噍噍 革然 关关
禽鸟鸣声:咯 喈喈(鸟鸣~)
鸟虫鸣声:啁噍
鸟兽鸣叫声:哜哜 呕哑
莺的鸣叫声:莺声 莺舌 莺喉 莺韵 莺语 莺簧
莺娇媚的叫声:莺娇
婉转动听的莺声:百转流莺
莺声婉转动听:流莺百啭
鹊鸣声:鹊噪 鹊喜
小鸟叫声:啾唧
燕叫声:喃喃 呢喃(燕语~) 呕嘎隘隘
雁叫声:雁引
鸦叫声:哑(哑哑) 哇哇 呱呱
凤叫声:即即 节节 足足(凤鸣~)凤歌
鹧鸪叫声:钩辀(~格磔)
鸟类和鸣声:雝(雝雝;雝喈;雝雝喈喈)噰噰 嘤嘤(众鸟~)
鸟类雌雄相和的鸣声:关关(语关关;林鸟~)
众鸟和鸣声:嗈嗈
鸟相呼声:粥粥
鸟类清脆的叫声:呖呖
细碎的鸟叫声:锁锁
鸟鸣声婉转:
鸟鸣声清和圆转:睍睕 睍睆
鸟鸣声婉转动听,富有变化:百啭千声

☚ 虫叫声   物声 ☛

雝yōng

Y232
“雍*”的异体。△~渠/~~。

雝yōnɡ

Ⅰ  同 “雍” [yōnɡ] same as “雍” [yōnɡ] Ⅱ  (姓氏) a surname: ~ 子仲 Yong Zizhong

雝()


甲骨文合集3123,殷
……[]乙酉子(雝)㞢出。 二月。
按: 从隹聲, “雝”之初文。子(雝),人名。

甲骨文合集補編4097,殷
己丑卜, □, 貞(雝)…………疾。

甲骨文合集6016正,殷
(雝)芻于
按:旁省。

甲骨文合集3130,殷
癸酉卜, [𡧊], 貞乎(雝)𠂤

甲骨文合集37655,殷
□□卜,貞王田雝[往來]亡災。王曰: 吉。
按: 从水聲。 用爲地名。

甲骨文合集37406,殷
壬子卜,貞王田雝往來亡災。吉。

甲骨文合集36592,殷
辛未卜,貞王迍于雝往來亡災。

雍伯鼎,殷周金文集成2531,西周早期
王令(雝)白(伯)啚于㞢爲宫,(雍)白(伯)乍(作)(寶)(尊)彝。
按: 人名用字。

雍姒簋,殷周金文集成3568,西周早期
(雝)(姒)乍(作)(寶)(尊)彝。

臤尊,殷周金文集成6008,西周中期
臤從師(雝)父戍于𠂤之年。

㝬鐘, 殷周金文集成260, 西周晚期
王對乍(作)宗周寶鐘,倉(鎗)倉(鎗)悤(鏓)悤(鏓), (鉠)(鉠)(雝)(雝)。
按: 象聲詞。

雍之田戈,殷周金文集成11019,春秋
(雝)之田戈。
按: 地名。

雍王戈,殷周金文集成11093,戰國
(雝)王亓(其)所馬。

秦文字集證·圖版138
雍左樂鐘。

秦文字集證·圖版153
雍丞之印。
按: “”訛作“邑”。

秦印文字彙編
陳雝。

秦印文字彙編
雝赤。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4,戰國至秦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命曰雍塞。
按: 屮旁訛作横畫,邑旁訛作“糸”。

馬王堆漢墓帛書·相馬經,西漢
漢水前注,不欲雍之。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05,西漢
到十二月已嘉平,毛獨捕,牽買雍而得。
按: 川旁訛作“屮”。

武威漢代醫簡·木牘87乙,東漢
塗雍上以愈(𠏚),爲故良。
按: 邑旁訛作“乡”,爲後世通用字形“雍”所本。

王孝淵碑,東漢
鴻羨雍雍。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古曰雍梁。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子孫遷於雍州之郊。

西狹頌,東漢
四方无雍。

爾朱紹墓誌,北魏
父征虜將軍武衛將軍持節平西將軍燕濟華三州刺史,散騎常侍大司農卿贈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司空公雍州刺史,謚曰孝惠買珍之第四子。

韓顯宗墓誌,北魏
唯兄子元雍,仁孝發表。

崔祐甫墓誌,唐
吾爲輔弼,明堂辟雝,未之能建。人中告禪,未之能行。廟舞雅樂,未之能定。

斛斯君妻索相兒墓誌,唐
閨門雍睦,美譽昭宣。
《説文》: “雝, 雝𪆫也。 从隹邕聲。 ”
甲骨文从隹聲之字, 乃“雝”之初文。 本義當爲鳥名, 當隸定爲“”。 後於“”上增水旁, 从水聲, 乃《説文》之“雝”之本字, 本義當爲“邕” (《説文》 : “四方有水, 自邕城池者。 从川从邑。 ”)。 秦文字“”或訛作“邑”, 水旁訛作“川”,乃小篆構形所本。漢代文字川旁訛作“屮”,又訛作横畫; 邑旁或訛作“糸”,又訛作“乡”,爲後世通用字形“雍”所本。

☚ 𤸰   雁 ☛

雝(雍)ɂjewng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雍渠也。 从隹,邕聲。(四篇上)
養有鳥、有水池的宮苑。

☚ 邕   饔 ☛
000008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