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隋唐伦理思想
经过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社会动荡和道德危机,作为统治阶级的封建地主阶级,厌倦玄学、要求摒弃玄学而向儒家道德传统回归,《颜氏家训》正是这种思想在隋代的集中反映。但此书仅仅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要以儒家的伦常来治家的问题。到了唐代,前期封建制度繁荣鼎盛的局面,地主阶级恢复了在人世建立“理想王国”的信心,从而为能够提供这种“理想王国”蓝图的儒家伦理学说的流行,创造了客观前提。到了中唐,社会矛盾又开始激化的时候,韩愈出来大声疾呼恢复儒家的“道统”。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矛盾,似乎是人们不重视“先王之道”致使佛教流行而引起的。因此,他起而“攘佛、老”,要求恢复孔孟的“道统”。韩愈揭示了儒家伦理学说与玄学、佛学的对立,但他没有给儒学提供太多新东西。有些观点还停留在董仲舒的水平上。事实上,经过魏晋南北朝伦理思想多方面的发展,要简单地恢复汉代或先秦的儒家学说,根本是不可能的,稍后于韩愈的李翱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试图通过吸收佛学中的伦理思想,来弥补韩愈的不足,但这项工作,他仅仅开了个头,全面地批判吸取魏晋以来伦理思想的成果这一任务,还有待于宋儒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