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陶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陶者陶窳,清湖南巴陵人。见“甄夫”条。 陶者 陶者宋诗篇名。五古。梅尧臣作。见《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六。作于景祐三年(1036)知建德(今属浙江)县时。原诗为:“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前两句写烧瓦工匠的巨大艰辛和极端贫困,后两句写大屋主的安逸与豪富,强烈反差形成鲜明对照。题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倾向性。小诗取材新颖,矛盾集中,用白描,用比衬,不藻饰,不议论,只将真情寓于形象之中。欧阳修赞美其诗“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六一诗话》)。此诗虽然不能完全体现其风格特色,却也显得古质朴直,简拔有力,堪称佳作。 ☚ 示张寺丞王校勘 汝坟贫女 ☛ 陶者〔1〕陶者:烧制砖瓦陶器的窑工。 〔2〕鳞鳞:形容房上之瓦为鱼鳞状。 本诗的主要特点是运用鲜明的对比,全诗两联,每联上下句是对比,上联与下联又是对比。通过对比,矛盾集中,对比强烈,说服力强,突出了主题思想。语言通俗,近似歌谣,句法散文化,可以看出,作者力图摆脱五绝声律的束缚,趋向直朴。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此诗讽刺剥削制度下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极不合理的现象。汉代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即有“屠者藿羹,车者步行,陶人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的谣谚。明清时歌谣更有“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当奶妈的卖儿郎;淘金老汉一辈子穷得荒。”都是从受苦人单方面写。 此诗属于另一写法,即将劳者(为者)与获者(用者)双方苦乐不均的情形对照写出,不加论断,简辣深刻。同时人张俞《蚕妇》诗云:“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也是同样手法,不过以当事人口气写来,控诉意味甚明。 《陶者》tao zheThe Pottery Maker→梅尧臣 (Mei Yaoch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