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下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天水地区中国共产党重要组织。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往天水国立五中发展党组织的中共地下党员刘桂增与中共陕西省委派来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三原联络站站长董振国在玉泉观接上关系后,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地下党部科《对甘肃工作的意见》,主要在学会及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董振国、刘桂增在天水国立五中学生中发展张德祥、孙书田、耿夫猛、贾荣陶、檀敬绅及生活书店经理薛天鹏等人入党。徽县党组织发展了知识分子王锐青、段秉廉、山炯堂、周少珊、葛维西、周冠军等人入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甘工委机关和陇南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9日,甘工委决定将陇渭工委改为陇右工委,并成立中共陇南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陇南工委”),高健君任书记,吴治国、沈遐熙、余凯、王廷杰为委员。陇南工委成立后,原属陇渭工委领导的武山、漳县、甘谷等地党组织划归陇南工委领导。陇南工委的成立,促进了天水地区党组织的大发展。陇南地下党在十余年艰苦曲折的斗争中,经历了创建、隐蔽、恢复和发展四个时期。地下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全区各县相继解放时,党组织遍及天水地区,共建立了徽县、清水、两当、成县、武山5个县委、8个区工委,488个支部,发展党员615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