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野牡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野牡丹 【概况】: 异名 山石榴(台湾),大金香炉、猪古稔(广东),豹牙兰(云南),地茄(《福建民间草药》)。 基源 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的全株 原植物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Don(M.septemnervium Lour.) 形态 灌木,高0.5~1.5m,分枝多;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长4~10cm,宽2~6cm,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毛;叶柄长5~15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 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梗长3~20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萼长约2.2c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及长柔毛,裂片卵形,与萼管近等长;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顶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隔不伸延,药室基部具1对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顶端具1圈刚毛。 蒴果坛状球形,长1~1.5cm,直径8~12mm。 花期5~7月,果期10~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3页.图373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灌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 酸、涩,凉。 ❶ 《陆川本草》:“寒,涩、微酸。” 功效 活血消肿,收敛止血,消热解毒,消食止痢。 主治 跌打损伤。痈肿疔毒,乳汁不行。 ❶ 《陆川本草》:“叶,治刀伤,止血。”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野牡丹流浸膏(《四川中药志》)治宫颈炎、阴道炎;野牡丹全草5000g,水煮,制成流浸膏状、加入防腐剂,涂患部,每隔日1次,7~10日为1疗程。 ❷ 野牡丹冲剂(《四川中药志》)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野牡丹全草5000g,水煎3次,浓缩成膏后制成冲剂80包,每次三分之一包,日服3次。 单方应用 ❶ 《福建中草药》:“治痈肿:鲜野牡丹叶30~60g,水煎服,渣捣烂外敷。” 食疗 ❶ 《福建药物志》:“治跌打损伤:野牡丹30g,金樱子根15g,瘦猪肉适量,加红糖、酒炖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