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革命根据地大生产运动
早在1938年,大生产运动就在陇东解放区逐步发展。1941年2月,毛泽东发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以粉碎国民党当局对陕甘宁边区的重军包围和经济封锁,解决军需民食,支援长期抗战。为此,陇东分区的党、政、军、民、学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941年, 解放区各级政府向农民大力宣传了以自愿为原则的劳动合作政策,组织变工队、互助组,开展劳动竞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困难,改革旧的耕作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1943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1942年华池、正宁、宁县开荒14. 39万亩, 仅华池县输出粮食50万驮。到1943年,陇东分区共开荒22. 61万亩,比原有耕地扩大了1/10。其中驻军开垦14 772亩。是年参加农业大生产的军政人员共6 488人,实现了部分自给;分区机关及县级单位都建立了农场,区级机关专设1~2人从事农业生产; 全分区机关共耕种土地7 771亩,收细粮804石,商业获利3 660万元。1944年,镇原、正宁、华池3县共开荒10. 55万亩; 全分区机关单位的耕地达到2.46万亩, 收获细粮2 881石。1941~1945年, 华池县及其区、乡机关, 年年都办小农场。其中1944年小农场生产人员23人,有耕畜210头, 耕地3 424亩, 收获细粮450石。进驻华池大、小凤川垦区的部队770团, 1942~1943年共开荒3.4万亩,每人每年平均开荒62亩,产细粮5石。在大生产运动中, 陇东分区还发展了棉花生产, 1943年, 庆阳县种植棉花1 100亩。同年,华池县悦泉、温台等地试种棉花成功,温台三乡张振随种棉1亩,收棉花15斤6两,李湖种棉0.7亩,产花11斤2两。次年,华池县有331户种植棉花365亩,实收200亩。1945年, 全县5个区和县机关单位共植棉1 722亩。同年镇原县植棉4 599.3亩。蓝靛生产,华池县1944年和1945年分别收获100斤、150斤;镇原县1945年种植面积568. 2亩。1945年,全分区农业生产由粮食作物转向棉花、烟叶、麻、油籽及蔬菜。据统计,庆阳、环县生产收入分别为184万元、159万元。1946年12月, 全分区有生产资金2 861万元,为全边区生产资金的19.6%。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了如王存红、张振财、刘志仁、张万福等一批劳动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