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文图
湖南用近代方法进行系统陆地水文测量,始于20世纪初。从清末到1949年以前,水文站、观测点稀少,分布不均,观测时断时续,因而水文资料不全,精度也不高,无法绘制水文要素分布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文测量有了很大发展,积累了大量水文资料。省水文总站于1960年编印《湖南省水文图集》,包括降水、蒸发、暴雨、径流、洪水、枯水、泥沙、水化等8个要素54幅等值线图。1977年,编制全省24小时PMP等值线图,编印《湖南省可能最大暴雨、洪水估算手册》。这一成果纳入《全国可能最大暴雨等值线图》网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1982年以来,水文单位编制不少新的图种。其中《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及各种水文要素图42幅,《湖南省水资源评价》(附图17幅)等,分别获湖南省1984年、1985年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