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恶寒病证名。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 “阳虚恶寒,以阳气能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阖闢,内伤房欲,火衰恶寒,即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其症必兼踡卧,足冷,濈濈自汗,两尺沉细。” 《景岳全书·杂证谟》:“其证则未冷先寒,或手足清厥,或身为寒栗,或脾胃不健,或肚腹不实,或小水频数,或阳道不壮,或每多恐畏,或眼耳少神,是皆阳虚生寒也。治宜温补元气,其微者宜五君子煎、理阴煎、六气煎、温胃饮、寿脾煎之类择而用之。其甚者宜大补元煎、右归饮、右归丸、四味回阳饮、六味回阳饮、海藏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医碥·恶寒》: “阳虚则恶寒也,治宜姜、附、参、芪之类助阳固表。”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 阳虚恶寒恶寒的一种。见《证治汇补·卷三》。由阳气不足产生的怕冷现象。表现为恶寒踡卧、足汗、脉沉细等虚象。 阳虚恶寒yángxūwùhán恶寒的一种。见《证治汇补》卷三。因阳气虚弱, 不能温分肉、充皮毛所致。症见恶寒蜷卧、足汗、自汗、脉沉细。治宜温振阳气。选用理阴煎、六味回阳饮、右归丸等方。 阳虚恶寒yáng xū wù hánaversion tocold due to yang-asthenia; aversion tocold caused by yang-deficien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