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原料的收集、打捆、堆垛与贮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原料的收集、打捆、堆垛与贮存 1.原料收贮的意义 造纸厂的生产连续性强,耗用纤维量大,为保证其正常生产,必须贮备相当数量的造纸纤维原料。生产1t纸浆要耗用2~3t草类纤维原料,日产50t浆的造纸厂,年耗用草类纤维原料(4~5)×104t。 造纸常用的植物纤维原料多为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原料收集的季节性很强,如芦苇、荻大多在10月至次年2月的秋冬季节(北方地区还可稍长些),麦草夏收在6~7月间,甘蔗的榨季是11月至次年4月。对此,造纸厂必须在秋后农闲季节大量收购纤维原料,对收购来的原料要除去杂质,打捆(或打包),为原料贮备做好准备。南方可贮备6~9个月的原料,北方需贮备12~15个月。 草类纤维原料经贮存后可改善原料质量。经3~6个月贮存,草类原料中的果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经过自然发酵,含量明显降低。制浆时有利于碱液渗透和木质素的脱出,碱耗也比新原料降低,特别是甘蔗渣,初榨后水分高达50%,含糖分2~3%,给制浆生产造成较大困难。经3个月以上的贮存,蔗渣进行自然发酵后,水分降低到25%以下,含糖0.5%以下,有利于蔗渣制浆。 2.原料的打捆与打包 草类纤维原料体积庞大,质轻松散,为便于收集、运输和贮存,必须要进行收集,除去杂质后,进行打捆或打包处理。 (1)草类原料要尽量收获全部茎秆。 因为靠近地面的茎秆部分既粗壮,纤维含量高,质量又好。 (2)除去杂质 为保证制浆的质量和提高浆得率,对草类原料,收集后要尽量去除叶、穗、根、稍及混入之杂草等,如芦苇切去稍穗、高粱秆去叶,拔麦切根,拣出爬藤,杂草等。 (3)打捆与打包 在产地或原料场将分散零乱的原料收集起来,利用打包机械进行打捆或打包,提高原料的实重,便于运输和堆垛贮存。 打捆应注意做到: ①捆包打紧捆扎结实。防止松散捆或再重复打包,以免费用增加和原料损失。 ②草捆的规格尺寸,应适应运输装卸和方便造纸厂的生产使用。草捆尺寸、重量适宜一致,不可太轻或过重。 ③草类原料打捆规格,尺寸见表5-2-1。 表5-2-1 草类原料打捆规格、尺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