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学兵卫生
化学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武器,防化学兵的主要任务是对敌人的化学攻击进行侦察、检毒和洗消,及时向部队发出化学袭击警报,通报敌人使用的化学战剂种类、规模、划定污染范围,标出污染区界限,并参与消除化学袭击所造成的后果。为完成上述任务,防化学兵在深入染毒区执行任务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穿全套防护服,因而给防化学兵部队指战员健康带来一系列影响。根据以上特点,必须做好执行任务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卫生工作。
执行任务前的卫生工作
❶要使每个指战员熟悉防毒面具、防护服和其它防护器材的性能、使用和保管方法,能正确使用消毒包和医疗急救包。全面地了解各种化学战剂的性能、杀伤作用和防护方法。
❷坚持穿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全套制式防护装备的适应性锻炼,提高耐受能力,增强体质。由于防毒面具的呼吸阻力较大,戴防毒面具进行军事劳动时会加重心、肺的负担,会使视力和听力受到限制,影响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穿防护服进行军事劳动时会影响体热的放散和汗液的蒸发,可明显减低各种劳动能力,在炎热气候下容易发生中暑。为了提高指战员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的作战能力,必须进行系统的适应锻炼与战斗训练。适应锻炼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步骤进行,防止过劳引起虚脱,中暑等事故。一般第一步要学会戴防毒面具呼吸并行走20~30min;第二步穿戴全套防护装备行走20~30min; 第三步行走40~50min;第四步行走1h以上,并逐渐加快行走速度;第五步跑步100~200m。经上述适应锻炼后,可进行不同地形与气候条件下的行军锻炼。行军速度以每分钟80~100步为合适,行军距离一般为2km,最高为5km。适应穿戴全套防护装备行军后,要继续进行锻炼,以巩固和提高已取得的成绩。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为防止发生中暑和出汗太多,影响视野和刺激面部皮肤,锻炼可在早晚进行。行军锻炼路线应尽可能选在营区附近,以围绕营区的环形路线最好。要在行军路线的适当位置设卫生所,教育参加训练人员感到头痛、头昏、心慌、恶心、耳鸣和眼花时要停止前进,规定离开队列或举起左手为求救,以便卫生人员及时救护。训练中要单行前进,并保持一定距离,以便观察每个指战员的表现,便于进行卫生监督。穿戴全套防护装备急行军训练,必须在适应除急行军以外的各项行军任务后才能进行。穿戴全套防护装备滑雪行军,也必须在掌握了不穿戴防护装备能在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滑雪行军和穿戴全套防护装备能完成各项军事劳动之后才能进行。穿戴防护装备锻炼后不要马上摘掉面具,因心肺功能已适应戴防毒面具时的呼吸阻力,突然减少阻力会发生昏倒事故。
❸不断研究改进卫生防护装备,提高装备质量,增强防护能力。要根据敌人化学武器发展的特点,研制相应的防护器材和预防救治药物,不断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改革防护服,提高防护化学战剂侵入的性能,增加通气性,便于体热放散。
执行任务时的卫生工作 部队出发前,卫生人员应积极协助军政领导检查指战员穿戴制式防护器材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根据防化部门的预测,给指战员服用预防药物;教育进入染毒区的全体指战员遵守染毒区行动规则,尽量缩短指战员在染毒区内停留活动时间; 建议军政领导给进入染毒区内执勤人员配备防护性能好的机动、快速的交通工具。卫生机关要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卫生救护工作。救护所一般应选在染毒区附近的一侧或两侧的适当位置展开,抢救人员进入染毒区前要确实做好个人防护,进入染毒区要遵守染毒区行动规则。发现染毒伤员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要的是防止伤员继续染毒。要指导伤员就地进行局部洗消,戴好防毒装具,设法使其尽快离开染毒区,减少毒剂杀伤作用时间。对伤员的救治原则,要尽快给予抗毒剂,防止伤情恶化,重危伤员不论复合伤还是单一伤均以救命为主。指导轻伤员自救互救,并指明其脱离污染区的方向和路线。对不同毒剂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窒息、休克、惊厥和心力衰竭等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清除毒源,进行局部洗消,脱去染毒装具,冲洗染毒部位,给以催吐或洗胃等。对部队饮水和食品染毒情况进行检测,及时作出能否利用的结论。监督部队遵守饮水和食品中化学战剂最高容许浓度的规定,经常观测染毒区及其附近的气象条件,预计染毒区的变化,指导部队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化学武器染毒区 (包括化学武器袭击区和毒剂云团下风危害区)的大小和形状,除受化学毒剂种类、施放方式和规模影响外,又受当时的气象和地形等条件影响。因此,卫生部门必须经常掌握染毒区的气象条件,指导部队的卫生防护和伤员抢救工作。
撤离染毒区的卫生工作 撤离染毒区的防化人员要尽快脱下防护装备进行消毒处理,尽快进行全身卫生清洁整顿,对全体撤出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发现染毒者及时给予救治;补充防护装备和救治药材,总结经验,为迎接下一次战斗任务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