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民剧场
青岛早期修建的一个戏院,位于西镇的南村路上。约在1903年,此外出现了一个撂地卖唱的小戏班,清唱京剧、评剧和地方戏。以后就在这里用竹席搭起棚子,内部设有小板凳,开始卖票。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占领青岛期间,拆除席棚,盖起木板房,按上小条凳,成为简陋的小戏院。当时戏院无正式名称,群众习惯地称之为“西大森戏院”。北洋军阀统治青岛的后期,戏院被火烧毁,不久盖起了正式的小戏院,取名为“中原戏院”,演出京剧。约在1930年,院址扩建,命名为“五福大戏院”,专门上演京剧,1933年时又专门放映电影。1934年,改名为“群英大戏院”,专门演出评剧。这时的院主是卞文宝。1938年更名为“金城大戏院”。1942年又称“金城剧院”。1944年9月 1 日,由包善亭经营并任经理,易名为“天成大戏院”,上演京剧、评剧以及电影。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由文教局领导,后定为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