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钱大尹云) 张千,着天香到我宅中去。(正旦云) 杭州柳耆卿,早则绝念也。(唱) 【二煞】 则恁这秀才每活计似鱼翻浪,大人家前程似狗深汤。则俺这侍妾每近帏房,止不过供手巾到他行,能够见些模样,着护衣须是相亲傍; 止不过梳头处俺胸前靠着脊梁。几时得儿女成双?(云) 指望嫁杭州柳耆卿,做个自在人,如今怎了也?(唱) 【煞尾】 罢、罢、罢, 我正是闪了他闷棍着他棒, 我正是出了𫂰篮入了筐,直着咱在罗网。休摘离、休指望,便似一百尺的石门,教我怎生撞?便使尽些伎俩,干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 在上一折,谢天香的见官与柳永的谒旧,前后相连,却都遇了冷脸子。一脸髭须的钱大尹在台上必是威严有加,“立地刚一饭间,心战够两炊时。” 谢天香的惧怕油然而生,加以柳永几番托情照抚被拒斥,更添惶恐。 柳永赴阙应试去了,留下个谢天香孤寂恓惶,还留下了一曲 《定风波》。词中 “可可” 二字,在钱可看来大有讥刺之意。于是钱大尹点名要她“官身”,要她唱那《定风波》 词,只等唱出这 “可可” 二字,就当厅责打,把一个上厅行首打成犯妇,“使耆卿再不好往他家去”。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套设计已就,只等谢氏来钻,钱大尹有些自得自赏,浮想联翩,竟认为是对朋友一片苦心。 关汉卿正是在此处挽结剧情,写谢氏的冰雪聪明,写她的过人才智与机变,又在此底色上重笔摹写她面临命运陡变时的无措: 府尹也知怜香惜玉,宣称将她在乐籍的名字勾去,却不是要成就其与柳永的爱情,而是选她做小夫人。“除籍” ——“不做娼弃贱得为良”,是谢天香梦寐以求的人生渴望,然她从未设想要嫁与这位冷冰冰的大胡子府尹。她不情愿,又不敢得罪,便开始推搪: “相公名誉传天下,妾身乐籍在教坊。” “妾身是临路金丝柳,相公是架海紫金梁。” 相公指的是钱大尹,妾身则以自指。两相比较,谢氏极言双方差距之大,甚而不惜自轻自贱: “妓女排场”、“供些优唱”。她婉转地称钱大尹“意错见心错爱”,称这桩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锦心绣口的谢天香能不心高气傲么?此处则甘称下贱,以贱比贵,以贵贱悬绝来婉拒钱大尹的收纳。 盘算已定的钱大尹却不为所动,只一句 “张千,着天香到我宅中去”,便断绝了她的侥幸之念。谢天香想起了赴考去的爱人柳永: “则恁这秀才每活计似鱼翻浪,大人家前程似狗探汤。” 赴阙会试,在那年代是读书人至庄严神圣的头等大事,谢氏则称为 “秀才每活计”,又把考试得中的 “鲤鱼跃龙门” 喻为 “鱼翻浪”,皆有讥嘲之义; 下句所谓 “大人家前程”,当指人仕历宦,却缀以 “狗探汤”,贬嗤尤显明。联想到元明戏曲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往往为科举应试间离,乃至阻断,生出无数变故,更可理解谢天香此际心境——她有些怨责柳永了。 【二煞】 话分两头,先说赴试的柳永,再说自己。侍妾身份已明的谢天香想象着自己的未来: 端茶水递毛巾,侍候着穿衣梳头。这叫什么婚姻? 这里岂有恩爱?虽话分两端,却以幽怨之气一以贯之,最末一句 “几时得儿女成双”,更属点睛之笔: 她渴望的是朴素正常的夫妻生活和家庭幸福。 注销乐籍,嫁人从良,是多数歌妓的生活追求。嫁得一个当朝大吏、堂堂开封府尹,更是连良家女子也难以祈求的。而谢天香则有着全然不同的认识: “闪了他闷棍着他棒”, “出了𫂰篮入了筐”。 在她眼中妓馆青楼与府衙后院并无差异, 都是年轻女子的 “罗网”。她有所不甘,更多的则是无奈,是被强行指定为小夫人的悲愤与憋闷。 正是在此处,谢天香的个性光华绽放开来。她的无奈显示了当时妇女对婚姻的不自主,她的心声倾诉和不平之鸣则非常辈所能有。府尹的小夫人,会令多少女子不能自持?后世 《红楼梦》 中活写出许多这种例子,连 “小冻猫儿” 贾环都不缺少。然谢天香则视为人生陷阱,“便使尽些伎俩,干愁断我肚肠,觅不得脱壳金蝉这一个谎。” 面对着钱大尹之威势,她不能不服,又绝不心服,还在觅求着挣脱之计。 《谢天香》 是一个风情喜剧,作者设计了一个生旦团圆的框架。钱大尹假以纳妾,实则为好友柳永保全情人、助成美满姻缘的苦心至剧终才抖开包袱,让读者松一口气。谢天香与柳耆卿终成美眷,曲折坎坷,来之不易,掩卷后仍觉难以置信。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混江龙】我逐日家把您相试,乞求的教您做人时,但能够“终朝为父”,也想着 “一日为师”。但有个敢接我这上厅行首案,情愿分付与你这搬演戏台儿; 则为四般儿误了前程事,都只为 “聪明智慧”,因此上辛苦无辞。 (众旦云) 姐姐,你看笼儿中鹦哥念诗哩! (旦云) 这便是你我的比喻。(唱) 【油葫芦】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似: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 能吹弹好比人每日常看伺,惯歌讴好比人每日常差使。(云) 我不怨别人; (众旦云) 姐姐,你怨谁? (旦云) 咱会弹唱的,日日官身;不会弹唱的,到得些自在! (唱) 我怨那礼案里几个令史,他每都是我掌命司;先将那等不会弹不会唱的除了名字,早知道则做个哑猱儿。 【天下乐】俺可也图什么香名贯人耳,想当也波时,不三思;越聪明不能够无外事。卖弄的有伎俩,卖弄的有艳姿,则落的临老来呼“弟子”! 读元人杂剧,常会遇到被戏剧化了的历史人物,如明察秋毫的包拯,如英武义烈的关羽,如重义的刘玄德和多情的唐明皇……惟此剧中这位钱可 “钱大尹” 却难觅其踪迹,《宋史》中有一位出身钱塘吴越王世族的钱明逸,他与从子钱藻、族人钱勰都曾做过开封知府,尤以勰有刚断明察之誉,不知哪一 “钱” 是关汉卿创作时的“生活原型”。 关汉卿对这位 “钱大尹” 显然颇有好感,此剧外还写过一本 《钱大尹智勘绯衣梦》,是一个公案戏。两剧中的钱大尹形象一致: 气质高华,意态严正,有一部大胡子,人皆呼为“波厮 (斯) 钱大尹”。他名可,字可道,似乎为作者有意为之,欲与柳永《定风波》 词中文句相吻合。至于他与柳永的交情,那就更无从印证了。不独如此,柳永的风流簿册中也未见谢天香的名字。倒是明人记述中间或提及,说的是她与另一位文士的逸事。关汉卿杂缀史事与传闻,抟作了这一个爱情故事,也正是元曲家科范。 该剧主人公谢天香为开封名妓中的领衔人物,即所谓 “上厅行首”。此四字常出现于元杂剧及后世剧作中,映照的是灿烂笑靥与袅娜身姿,是歌喉与才艺,内蕴的则是情感血泪。剧中写谢天香登场,不是与柳永依偎于后庭月下,而是参见新官,是所谓 “参官乐人”。这种公事承应当不知有多少次了,然内心中的感伤自怜并未减褪: “讲论诗词,笑谈街市”,何其清雅潇洒! 然紧接一句 “风里扬丝”,活画出欢场生涯的飘忽无根,写尽歌妓命运的深层悲哀。“一世常如此”,指的是其诗酒弹笑生活,更是其随波浮沉、因风游漾的生命运程。 这样的生活与生存是有着巨大反差的,也是不少人无奈与不甘的。关汉卿笔下在于写了这些玲珑剔透、不甘沉沦的女性,写了她们挣脱樊篱的血泪一搏,也写了她们困处牢笼的内心煎熬。“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 以鹦鹉自喻,以金笼中鸟儿学舌自喻,表达了谢天香的清醒认识: 锦衣玉食本不足自矜,也难以久恃,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能吹弹好比人每日常看伺,惯歌讴好比人每日常差使。” 上厅行首有几个不是冰雪聪明的? 能弹善讴,更兼花容月貌,然则又怎么样呢?交换来的是 “看伺” 与“差使”,是 “日日官身”。谢天香知道自家的斤两,“那礼案里几个令史……都是我掌命司”。试想象当年舞台上气质高华的正旦,哀怨地指着花面张千李万之辈,唱出这样一句戏文,该怎样震撼观者! 聪明,是人所钦羡向往的。然谢天香在感慨命运不公的同时,似乎将一腔失意都归结为 “聪明” 之误。四曲联缀而下,都写到了 “聪明” 与不幸的关系: “都只为聪明智慧,因此上辛苦无辞。” “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 “越聪明不能够无外事。” 这真是一种至复杂至酸楚之情的流露。在正邪颠倒的社会中,有这种感慨的人所在多多。“越痴呆越有痴呆福,越糊涂越有糊涂富,越聪明越被聪明误。” 元杂剧与明清戏文中不止一次拈用这则俗谚,是嘲世,是自嘲,其不也更是一种不平之鸣吗? 然则聪明总是要高于愚昧。熙攘于妓馆歌楼的俗脂庸粉何朝无之? 真正聪明且有理念的高标特出者,却无时不在设想逃出樊笼,“便有个敢接我这上厅行首案,情愿分付与你这搬演戏台儿。” 这是谢天香的心声,是她对真诚爱情和正常生活的渴望,其中也不免有一丝疑惧,一丝焦灼。 谢天香与柳永缠绵已久,就要别离了。“一曲翻成和泪篇,最苦偏高离恨天。”她还要去承应新官,她对爱情、对柳永有十分的把握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