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钩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钩强 钩强古兵器,水战用。又名“钩拒”、“钩楷”。为战国时期鲁人公输般所创制。《墨子·鲁问》:“(公输般)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拒)之。”此兵器为戈、矛之混合体。长约3米,前有矛,后有钩,钩外圆钝,钩内开刃,与柄约呈90°。进攻时可用矛刺,亦可用钩勾住敌船展开接舷战;退却时可用钩顶推拒敌船。武艺高强者还可一手持长强,一手持短剑配合搏战。《荀子·议兵》赞其器曰:“宛钜铁釶(短矛)惨如蠭趸(蜂蝎)。”《孫膑兵法》述其用为:“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强)、苁相(拒马之木栏)……进则必遂,退则不蹙,方蹙从流。以敌之人为招。” ☚ 钩铬 长钩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車船具部 > 另器 > 鉤强 鉤强 gōuqiǎng 亦稱“鉤拒”。先秦水戰兵器。身爲竹木質長竿,首爲鐵製尖鋒,旁有彎鉤。敵船逼近,則以尖鋒拒遏;逃退則以彎鉤拖住。《墨子·魯問》:“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爲舟戰之器,作爲鉤强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强之。”孫詒讓閒詁:“畢沅云:《太平御覽》引作‘謂之鉤拒,退則鉤之,進則拒之也。’詒讓按:退者以物鉤之則不得退,進者以物拒之則不得進,以此鉤强無義。凡强字當從《御覽》作拒。” 钩强亦称“钩拒”。先秦水战兵器。身为竹木质长竿,首为铁制尖锋,旁有弯钩。敌船逼近,则以尖锋拒遏;逃退则以弯钩拖住。《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孙诒让𫕫诂: “毕沅云: 《太平御览》引作‘谓之钩拒,退则钩之,进则拒之也。’诒让按:退者以物钩之则不得退,进者以物拒之则不得进,以此钩强无义。凡强字当从《御览》作拒。” 钩强楚国舟战兵器。《太平御览》谓之钩拒,后世称为钩镰。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工匠公输般为楚国发明的一种舟战武器。《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相传钩强之柄为竹制,长1.5丈,顶端有弯曲的刃。两船靠近时,可以将敌船推开不让靠近,也可以将敌船钩住,不让逃跑。使用钩强以后,战船易于为人所控制,不完全受水流影响。《武备志》卷107说此兵器“须竹长而轻,刃弯而利,乃得实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