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鎏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鎏金 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其铁镀金者,先用赤熟铜于铁上画花,以飞箔梅锅内炸白,然后以金箔贴之。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 【评】上述记载表明古人从理论上认识到运用汞能溶解金而成为液体或泥膏状的汞齐,从而将汞齐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这一工艺至今仍被应用。 鎏金用涂抹金汞齐的镀金工艺,又称火镀金。主要用于装饰铜铁一类建筑构件和各种器皿。它约发明于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而到汉朝(前206~220)得到广泛应用。金汞齐的配方:金、汞质量比为(1∶5)~(1∶7)。 鎏金 017 鎏金又称火镀金。器物镀金的一种工艺。鎏金时,先要在预热的坩埚内按1:5—1:7的比例,先后加上黄金碎薄片和汞,制成膏状金汞剂,然后把金汞剂用推压法涂抹在经过酸碱溶液清洗过的器物表面,再烘烤器物,使汞挥发,保留黄金层,最后压光器物表面,从而得到致密、光亮、长期不变色的黄金镀层。鎏金主要用来装镀铜、铁器物,发明于战国时代。 ☚ 叠铸 错金银 ☛ 鎏金gilding with gold;goldplating;goldplated gilded 鎏金用黄金装饰金属器物的一种工艺方法。即采用金汞剂将黄金装饰到金属器物上。湖北襄阳蔡坡4号楚墓出土的鐏,浅筒形,通高5.5厘米,表面有浮雕卷云纹,并有鎏金的痕迹(已脱落),该墓时代为战国早期。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的铜削刀,通长23.6厘米,器表鎏金已经脱落,时代为战国早期(或偏晚)。1952年至1956年发掘的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Ⅲ式带钩,钩作兽头形,鎏金,长7.5厘米,年代为战国末年或西汉。鎏金工艺的主要程序为:制造金汞剂,一般是将水银与金粉放在一起进行研磨而成;将青铜器表面处理干净后涂上金汞剂;再用适当方式将器物加热,使金汞剂中的汞挥发,留下金粉均匀地附在青铜器表面。楚人使用丹砂的时间较早,在开采丹砂矿时采集到自然汞是可能的,因此也存在制出金汞剂的可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