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悬崖兰竹图轴
清。郑燮绘。纸本墨笔。纵127.8厘米,横57.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家贫,中秀才后坐教蒙馆。雍正十年(1732)中举,乾隆元年中进士,(1736)。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任内值山东大饥荒,因擅自开仓赈济灾民一事,触犯权势而被罢官。去官时“囊橐萧萧两袖寒”得到了“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美誉。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文书画篆刻,善画花卉,尤长兰竹,取法于陈淳、徐谓、石涛、高其佩诸人,而自成家法。其书别致,杂用篆、隶、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有《板桥全集》。此幅构图奇绝,似山中危岩一角,崖石上兰竹迎风缦舞。危崖以淡墨作折带皴。竹枝、兰草皆以浓墨写出,郑燮在艺术创作中主张“自出己意”,主张发挥个性。他学古人,要“十分学七要抛三”,形成了苍劲豪迈、磊落、潇洒的独特风格。此幅中的危岩、秀竹幽兰,皆喻人之品格。画面左边石上长题:“饮牛四长兄,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行辈中无此人也。屡索予画,未有应之。乾隆五年九秋过予寓斋,因检家中旧幅奉赠。竹无干、兰叶偏、石势仄,恐不足当君子之意,他日当作好幅赎过耳。板桥弟郑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