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郑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郑学指经学中东汉郑玄一派。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吸收今文经学,遍注群经,破除家法传统,广采众说,汇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基本上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这种融汇今、古文之学的经学,世称郑学。代表人物还有孙炎等。 郑学东汉郑玄的经学、 训诂学。 详 “郑玄”。 郑学经学中以东汉郑玄为首的学派。东汉桓灵儒学寂寥之时,郑玄立足古文经学,兼采今文之说,破除家法,遍注群经,融汇古、今文经学而自成一家之言,被尊崇为“郑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孙炎等。后来有何休、王肃等与之纷争,到了南北朝被“玄学”取代了独尊地位,但其影响一直沿至隋唐各代,至清代“朴学”复兴,郑学更为学者瞩目。 郑学 郑学经学流派之一。东汉郑玄所传之学。代表人物还有三国魏王基、孙炎等。两汉经学有今古文之分,它们在治学观点、方法、风格等方面均有不同,造成了“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学者莫知所从”(《经学历史》皮锡瑞)。东汉末年的郑玄,博学多师,精通今、古文各经,见当时两家相攻击,便有意打破学派的门户之见而杂糅诸家,他虽以古文为宗,但也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郑玄对前辈通人达士粗识经义、注存古文、发疑正读十分赞赏,但对他们互有参错、同事相违却不以为然,认为读先王典法,必须先读准字音,然后才能弄懂它的意义,因此不应有什么避讳,主张注释经书采用因声求义、以今音拟古音、以今语释古语的方法。郑玄注经兼综诸家,参用异文,择善而从,绝无偏执。他不拘家法,以历史比较法注释儒家经典中记述的典章制度,少有“微言大义”。同时,郑玄注经十分慎审,他精通礼学,遍注“三礼”,—— 《礼记》、《周礼》、《仪礼》,其注必据经书正文,述古而不自专。前辈经学家成功的经验他兼收并取,训诂专书的成果他都加以实际应用,将文字、训诂、校勘、考证集于一身,贯穿群经,创通条例,自成一家之言,后世称之为“郑学”。当时苦于家法繁杂的学者,见郑氏包容众说,宏深博大,无偏无弊,于是翕然归之,不再舍此趋彼。郑玄成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其学促进了经今古文的融合与统一,影响及于伊、洛以东,淮、汉以北,流传魏晋至隋唐。清代乾嘉学派提倡汉学,对郑学颇多发挥。主要典籍有《毛诗传笺》、《仪礼注》、《礼记注》、《周礼注》 等。 ☚ 新学 王学 ☛ 郑学 郑学见“郑玄学派”。 ☚ 郑杲 郑崇 ☛ 郑学经学派别之一。东汉郑玄所传之学,故名。其学不受汉代学今古文经学,壁垒森严的束缚,而以古文经为主,兼采今文经说,融会贯通,不复分别,促进了经今古文学术的统一。发扬经学所固有的作为教育工具的传统,重视对先秦儒家经典中记载的典章制度、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艺的注释,立言多依历代文献和天文历书等为据,少有“微言大义”,使从学者能够从中得到历史教育、六艺教育和识字教育。故当时经生多随其学。东汉末年,郑学大盛,学生超过一万人,影响及于伊水、洛水以东,淮河、汉水以北,流传魏晋至隋唐。清乾嘉学派也曾发挥其说。主要典籍有《毛诗传笺》、《仪礼注》、《礼记注》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