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二次税制整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二次税制整理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6月北洋政府宣布第一次税制整理方案停止实施,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恢复地方向中央解款制后。 除由外国人管理的关、盐两税外。其余各税均为地方收入。为保证中央有可靠的收入来源,防止地方截留中央收入,又于1915年指定印花税、烟酒牌照税、烟酒税(附加税),验契税和契税等5种税收为中央专款,建立“专款制度”。 因政局动荡,中央专款的内容屡有变更。 到1919年1月以后,仍属中央专款的,只有契税、牙税和矿税3项。无论地方解款还是中央专项,都是以中央集权的巩固为基础的,因此,随著地方割据势力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削弱,地方解款日渐减少,中央专款多被截留,北洋政府的第二次税制整理只是以失败而告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