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邵荃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邵荃麟1906—1971浙江慈溪人 邵荃麟1906—1971现代文学家。浙江慈溪人。早年曾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共青团上海江湾吴淞区区委书记。1927年调任共青团杭州地委组织部长。“四·一二”政变后,先后任上海杨树浦、法租界团区委书记。1934年初,担任上海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宣传部长时,被捕入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保释出狱后,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浙江杭州、龙泉、金华等地从事基层的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皖南事变后,在桂林任党的文化工作组组长,领导进步文化工作和文艺运动。1944年担任中共重庆局文委委员。1946年后,到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建国以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文教委员会党委委员,中宣部副秘书长、中宣部教育处长等职。还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著作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宿店》等。 邵荃麟
邵荃麟
邵荃麟1906——1971原名駿運,浙江慈谿人,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生。早年曾在上海復旦大學讀書。1926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共青團上海江灣吴淞區區委書記。1927年調任共青團杭州地委組織部長。四一二政變後,先後任上海楊樹浦、法租界團區委書記,共青團江蘇省委常委、浙江省委書記等職。1934年1月,任上海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宣傳部長,未幾被捕入獄。保釋出獄後,從事革命文藝創作與翻譯工作。抗日戰争爆發後,在浙江流動劇團工作。後又被派往龍泉縣任教育科長。1939年,在金華參加中共省委領導的文化小組領導工作 (後改爲東南局文委) ,任文委書記。1941年,在桂林任中共文化工作組組長,並在桂林文化供應社從事編輯工作,編輯《文化雜誌》月刊、文化叢書及文藝叢書。1944年冬,任中共重慶局文委委員,主編《文藝雜誌》。1946年底赴香港從事進步文化運動,並擔任中共香港工委文委委員、工委副書記、南方局文委書記,主編《大衆文藝叢刊》等。直至1949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計劃局局長,文委副秘書長,中宣部副秘書長,中宣部教育處長等職。當選爲第一、二、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書記等職。1971年6月10日逝世。終年65歲。著有短篇小說集《英雄》、《喜酒》、《宿店》等。劇本《麒麟寨》等。 邵荃麟 邵荃麟1906—1971小说家、文艺理论家。原名俊远。原籍浙江慈溪,出生于重庆。1920年至1926年在上海复旦中学、复旦大学读书,1926年参加共青团、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常委。1934年任上海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宣传部长,后被捕入狱。出狱后开始从事创作和翻译。抗日战争后主编过《东南战线》《文化杂志》,长期担任国统区文学界统一战线工作。1947年后,在香港任党工委副书记、文委书记,主编《大众文艺丛刊》,写过《论主观问题》《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论马恩的文艺批评》等重要文章。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宿店》,剧作《麒麟寨》《喜酒》,译作《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等。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化界的组织领导工作。有《邵荃麟评论选集》。 ☚ 赵树理 苏金伞 ☛ 邵荃麟 邵荃麟1906.11—1971.6.10原名邵骏远。笔名有荃麟、契若等。浙江慈溪人。大革命时期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长期在浙江和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过上海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至1933年因患肺病休养。1934年重返上海,参加反帝反战大同盟活动,同年被捕入狱,至1937年获释。抗战时期,曾在杜重运、邹韬奋等人集资创办的桂林文化供应社任《文化杂志》编辑,出版文化丛书及艺术丛书等。1942年在桂林与葛琴创办《青年文艺》杂志,开始以较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英雄》出版于1941年,次年又出短篇小说集《喜酒》等,另有剧本《麒麟寨》(1943年)。这些作品大都以抗战时期的生活为背景,风格平实朴素,描述真切。1945年起接编《文艺杂志》,并担任党的文化领导工作。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曾在三联书店任职,并进行文学创作,结集的短篇小说有《宿店》;后奉派去香港,从事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在港期间与冯乃超等编辑《大众文艺丛刊》,主要从事文艺批评理论写作,有评论集《说批评》(1948年)等。同时还翻译了一批苏联的作品和理论文章。建国后,主要担任各种文艺界领导与组织工作,进行文艺评论写作,基本上停止了小说创作。 ☚ 邵子南 陆地 ☛ 邵荃麟 邵荃麟1906—1971Shao Quanlin现代文艺理论家、作家。原名邵骏运。浙江慈溪人。1949年以前,曾主编过《文化杂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丛刊》等多种进步文艺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3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任职期间,他针对当时文艺创作中存在的缺乏真正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片面地鼓吹浪漫主义诸倾向,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理论。他认为,要使文艺作品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作家就要有勇气忠于真理,忠于客观事物,也就是说,要忠于生活。文艺创作应该注意表现出我们革命事业的艰苦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描写和歌颂英雄人物、正面人物,因为他们反映出我们时代的真正精神,同时也要注重中间人物的描写。广大的各个阶层是中间的,矛盾往往集中在这些人身上。不写错综复杂的矛盾,不写中间人物,现实主义是不够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写中间状态的人物被“四人帮”定为“黑八论”之一,遭到批判。邵荃麟亦被迫害致死。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喜》、《宿店》,文学评论集《大众文艺丛刊评论文集》、《活批评》、《邵荃麟评论文集》。 ☚ 叶以群 陈荒煤 ☛ 邵荃麟1906—1971小说家、文艺批评家。原名邵俊运,浙江慈溪人。曾主编《文艺杂志》和《大众文艺丛刊》。有小说集《英雄》、《喜酒》、《宿店》,评论集《话批评》、《大众文艺丛刊评论文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曾提倡农村题材作品中除正反面人物形象外,还应写中间状态的人物而受到批判,并冤死狱中。1979年平反昭雪。 邵荃麟1906—1971作家、文艺理论家。浙江慈溪人。1946年至1949年赴香港从事文化工作。1949年后,在政务院、中宣部、中国作协从事教育宣传领导工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喜酒》,翻译作品《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热情关怀和培养青年作者,强调题材多样化,人物多样化,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贡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