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逍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逍遥金无垢,号逍遥,明鄞县人。约万历初前后在世。善为曲。著有《呼卢记》传奇。 逍遥xiāo yáo(号)卢眉娘,唐代微绣艺术家,人称神姑。 逍遥xiāo yáo安闲自在貌。储光羲《朝邑蔡主簿期不会》之一:迢递下墟坂,逍遥看井田。 郑遨866—939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唐末五代诗人。昭宗时举进士落第,见天下已乱,遂弃妻子,入少室山为道士。后唐明宗召为左拾遗,后晋高祖召为右谏议大夫,皆不应,因赐号“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原有集二十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七首。 潘阆?—1009字逍遥,号逍遥子、逍遥居士。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一说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北宋词人。太宗至道元年,经王继恩推荐,赐进士,授四门国子博士。后以“狂妄”罪名被斥,隐居江湖多年,以卖药为生。真宗朝受到赦免,曾任滁州参军。著有《逍遥词》一卷,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逍遥 逍遥自由自在,十分安闲的样子。屈原《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文) ☚ 静 清乐 ☛ 逍遥 逍遥xiao yao❶安闲自得的样子。魏·阮籍《咏怀》之三十六:“谁言万事艰,逍遥可终生。” ☚ 枭骑 萧晨 ☛ 逍遥 逍遥优游自得貌。《郑风·清人》二章:“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陈奂《传疏》:“逍遥谓之徜徉。”《桧风·羔裘》一章:“羔裘逍遥,狐裘以朝。”毛《传》:“羔裘以游燕,狐裘以适朝。”《小雅·白驹》一章:“所谓伊人,于焉逍遥。”郑《笺》: “所谓是乘白驹而去之贤人,今于何游息乎。”朱熹《集传》:“逍遥,游息也。” ☚ 逍 唁 ☛ 逍遥xiāoyáo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逍遥xiāoyáo❶ 〈形〉自在无拘束:逍遥自在︱乐得逍遥。 逍遥(9次) 逍遥xiāo yáo❶ 随意地游走观览。《离骚》:“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逍遥、相羊,皆游也。”《湘君》:“聊逍遥兮容与。”王逸注:“逍遥,游戏也。” 逍遥xiāo yáo动词。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多用于褒义。 逍遥xiāoyáo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逍遥xiāo yáo〖形容词〗 逍遥悠闲地走来走去,无拘无束的样子。《诗经·小雅·白驹》:“所谓伊人,于焉~。”(于焉:在这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而来东。” 徘徊 徘徊踅(~门过户;左右乱~) 蹰躇 傍偟 徊徨 恛徨 裴回 低回 徙倚 便旋 屏营 俳佪 徬徨 仿徨 仿徉 仿佯 仿洋 相翔 回翔 迟回 低迟 徕徊 淹佪 儃佪 躅踯 躞蹀 跁跒 跒跁 迁延 巡迴 游转 辟旋 盘旋 盘桓 盘弄 盘薄 盘礴 将阳 突磨 笃磨 笃么 磨陀 游奕 ☚ 停步 S 活动 ☛ 玩味 玩味嚼(咀嚼) 逍遥 详玩 循玩 咀味 咀噍 ☚ 品味 上街、取暖 ☛ 自在 自在安闲自在:逍遥 ☚ 自由 自由自在 ☛ 逍遥庄子用语。指遵从自由意志而生活。《庄子·逍遥游》载: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者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郭象注:“夫小大之物,苟失其极,则利害之理均;用得其所,则物皆逍遥也。”(《庄子·逍遥游注》)庄子在《大宗师》又以逍遥释“游方之外者”,他说,游方之外者,“假于异物,记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逍遥是指按照自身存在的需要而生活,同时又是一种自觉的主观自由的生活。《庄子·让王》:“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以后至秦汉时期,学者多将“逍遥”解为自由生活。屈原《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韩诗外传》卷五:“逍遥乎无形之乡。”《后汉书·张衡传》:“永逍遥乎宇内。”亦解作清闲度日。 《玉篇·辵部》:“逍,逍遥,清暇也。”《世说新语·赏誉下》注引荀绰《冀州记》:“淮见王纲不振,遂纵酒不以官事规意,消摇卒岁而已。”魏晋玄学家郭象、向秀以玄学释逍遥,认为“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庄子注》)。东晋僧人支道林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因而,他主张逍遥生活的实现,必须以人的自由意志(“天正”)为前提。他在《逍遥游论》(今亡)中说:“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而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逍遥生活在道、玄、佛家那里,所追求的只是一种世外的精神自由的生活而已,表现出逃避社会生活的消极的道德倾向。 逍遥庄子哲学的重要范畴。“逍遥”一词,最先见于《诗经·郑风·清人》:“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庄子·逍遥游》借“逍遥”一语,形容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庄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在《逍遥游》中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这里提倡“逍遥乎无何有之乡”,显然不是形体的逍遥,而是精神上的逍遥。又说:“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所追求的“无何有之乡”乃是“四海之外”即离开现实的尘世,超脱人间的苦恼,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