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过渡时期总路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过渡时期总路线general line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时,党中央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要逐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实现这个总路线的过程中,也存在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和偏差。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和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9月24日在庆祝国庆四周年口号中的第26条向全国人民公布。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其基本内容是:要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初级阶段)在中国的建立,标志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已经完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 107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它的基本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在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已作了原则性的规定,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终结时提出,1953年正式公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载入宪法。它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即有步骤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了统一全党、全军、全民的思想认识,从1953年底开始,掀起了一个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总路线的高潮。原定从1953年开始,以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实际上在1956年就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反”“五反”运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 ☛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Guodu shiqi zongluxian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按照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学说,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最初设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先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毛泽东认为,只有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才能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是很远的将来的事情。刘少奇认为至少要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现在要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周恩来认为按照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做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社会主义。1952年,当恢复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取得重大胜利,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已经确立,工人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已经加强的时候,毛泽东对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有了新的考虑,1952年6月6日作出了“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65页)的论断。1953年6月15日在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批判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确保私有财产”等提法,认为这都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错误观点。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的、由中宣部起草毛泽东修改的学习与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中,对过渡时期和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明确说明和完整表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时期,亦即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现有的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成为我国唯一经济基础的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同时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互相关连而不可分离的,比如一只鸟,前者是“主体”,后者是“两翼”;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过渡时间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这条总路线,1954年正式载入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宪法“序言”中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改为“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此,为贯彻总路线而斗争,成为全国人民的总任务。 ☚ 三反五反运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guodu shiqi zongluxian中国共产党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总路线。它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毛泽东同志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89页)过渡时期总路线于1952年制定,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后正式公布。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载入宪法。 ☚ 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 一化三改 ☛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Guodu shiqizongluxian中国共产党规定的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形态转变为社会主义形态的实现道路,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下半年由毛泽东开始提出,1953年6月1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同年底向全国公布,并在1954年载入我国第一部宪法。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是要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最主要的经济基础,以利于迅速发展生产力。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五反运动 上甘岭战役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总路线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在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历史阶段所遵循的路线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产生于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这次全会提出:人民政权建立后,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1893—1976)开始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完整表述,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向全党公布,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是有步骤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过渡时期总路线。同年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载入宪法。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7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于1952年制定的。主要内容是: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科的私有制,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变农业、手工业的个体所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它的贯彻和实现,充满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指导原则。其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它的实质是要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它要求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而以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前提,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技术基础,使二者互相促进。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来了。1952年9月以后,毛泽东多次讲到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1953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经毛泽东两次修改过的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准确地表述了上述内容,并得到1954年2月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的正式批准,同年9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不仅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且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 过激主义 当代政治思潮 ☛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1953年6月,毛泽东对中央统战部《关于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若干问题》(未定稿)的批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后又经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8月审阅周恩来在1953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结论作了修改和补充。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个总路线。并将这条总路线写入了1954年的宪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简称为“一化三改”,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它要求在基本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同三大改造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要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壮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力量,增强它对国民经济的领导作用,这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是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其基本指导路线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则是要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变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解放生产力,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1)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的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由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主要生产资料集体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2)以“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引导手工业合作化。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从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到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方针,以“赎买”的办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分为两个步骤:初由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的办法,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而采取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这一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它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有步骤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利于迅速发展生产力。这条总路线,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发展愿望,在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学说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尽管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但是实现了我国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仍然不失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 第一个五年计划 关于有步骤地将有10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 ☛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指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由党中央提出。其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规定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前进方向,是一条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其实质是要逐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生产力。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到195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统购统销 ☛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中的总路线。早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庆祝国庆四周年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这条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方面,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繁荣昌盛,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实行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社员家庭副业 ☛ 过渡时期总路线guo du shi qi zong lu xiangeneral line for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