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Price Equalization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国际贸易理论,假定不同商品的生产函数使用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均不相同,但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函数在所有国家里都相同,由假定可将各国商品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归结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该模型认为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商品。该模型已被用于分析贸易与经济增长,贸易与收入分配等问题。它表明:在某些限制性的假设下,自由贸易是对要素流动的一种完善的替代,并导致贸易国之间要素价格(包括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如两个国家,L国和C国,L国劳动力充裕,C国资本充裕;两种商品,棉布和汽车,棉布为劳动力密集型,汽车为资本密集型。在L国劳动力和棉布是又充裕又便宜,在C国资本和资本密集型的商品汽车价格便宜,两国发生贸易,C国向L国购买棉布,导致L国棉布和劳动力的价格上涨,C国棉布和劳动力价格下降,同样的情形适用于汽车的贸易。最终使两国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趋于均等。对于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解释贸易模式的能力,很多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的经验检验,其中最有名的是“里昂惕夫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