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要素主义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Yaosu zhuyi jiaoyu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之一。又称为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50年代作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但由于改革脱离实际,至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的影响逐渐削弱。要素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W·C·巴格莱、I·L·坎德尔、R·芬尼和H·M·霍恩等。要素主义者强调“种族经验”和“文化遗产”传授给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文化遗产中包含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下一代。针对进步主义教育忽视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作用长远目标等观点,要素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兴趣和目的必须由教师加以规范。教师是教材的逻辑组织的主宰者,也是教育体系的中心。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和以学科为中心,主张严格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认为教育的目标应是发展人的智力,因此主张在中学开设具有训练心智的课程,如几何、代数、拉丁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苏、美两国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竞争,要素主义教育迎合美国社会的需要,成为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领域内,提出了一系列要素主义的教育改革主张。这些主张包括中学生必须学习各门科学的“基本核心”的内容,学校应培养足够数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工业和国防部门服务,进行天才儿童教育等。

☚ 实用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 ☛

要素主义教育

又称“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流派。以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1874—1946)为主要代表人物。尖锐批评进步教育运动。认为人类文化遗产中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包括各种基本知识、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应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学习的系统性,要求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主张严格考核学生学业。强调“智力标准”,重视天才教育。宣称要“把教师放在教育宇宙的中心”,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30年代出现,50—60年代盛行,60年代末影响减弱。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

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是新传统派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派别。认为人类文化遗产里有所谓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共同要素,应当把它规定为教学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主张传统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1938年巴格莱等人发起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标志这一流派的诞生,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反对实用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教育并使其与当代需要相适合为己任。二次大战期间曾一度停止活动。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和1956年“基础教育协会”成立,则标志了进步教育势力的衰落和要素主义教育势力的崛起。以后经过康南特等人的理论宣传活动,形成了要素主义流派的新发展。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它完全立足于现实的教育问题,探讨现存教育制度的弊病,阐明教育、教学的实施原则、内容与方法。它要求学校教育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教学过程应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学习的系统性;开展天才教育,培养天才人物;重视教师作用,重申教师应直接负责对儿童的教育、指导与管束。在50年代美国中、小学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曾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并按“学术标准”,推行“能力分组”等等,这些作法主要是以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的。但由于它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重学生负担,脱离实际,所以曾引起社会的不满,被贬称为新保守主义的“铜墙铁壁”式的教育。70年代开展起来的开放教育、个别化教育等就是针对新传统派教育的弊病而发起的。

☚ 永恒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 ☛
000015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