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辽庆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辽庆陵原名永庆陵。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辽庆州遗址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中的王坟沟,山为东西走向,辽代名庆云山,山麓葬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三帝及其后妃,通称东陵、中陵和西陵。民国初年被盗掘,随葬文物多已散失,但从此地发掘的石刻契丹小字哀册,首次得知契丹文使用情况。壁画内容甚为丰富,从其中带有契丹小字榜题的人物像,第一次证实史籍记载契丹族的髡发习俗。东陵壁画中的巨幅四季山水,表现了辽代皇帝四时“捺钵”的习俗,最具地方特色。现陵内地表的享堂、庑殿、羡道等遗迹尚清晰可见。 辽庆陵 辽庆陵辽庆陵位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北15公里的瓦仁乌拉的峡谷中,也称“王坟沟”。 ☚ 窑村石器制造场 传统习俗/节庆会展 ☛ 辽庆陵 辽庆陵原名永庆陵,位于内蒙古延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北约20里的大兴安岭山麓,辽代名庆云山,故称庆陵。庆云山为东西走向,自东至西葬有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分称为东陵、中陵和西陵。袝葬东陵的有钦哀皇后、仁德皇后,袝葬中陵的是仁懿皇后,袝葬西陵的是宣懿皇后。陵始建于圣宗时期,方约10余里。各陵均为石棺葬,“棺椁皆石制”,棺内尸体有铜丝套罩。地面建有享殿、庑殿、羡道等,俱系砖、木结构,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墓中绘有大量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一幅带有契丹小字标题的人物像画,首次证实了史籍记载的契丹族髡头的习俗。东陵有一巨幅四季山水画,反映了辽代皇帝四时“捺钵” (契丹语为行在,本为游牧部族四时所处之地,后指皇帝出巡时的行营,为辽处理政治问题的临时中心) 的礼制。墓内还有石刻契丹小字哀册。辽天庆九年 (1120),金兵攻破上京路,陵上建筑焚烧殆尽,冢内金玉宝器亦被劫掘一空。 ☚ 西夏神宗陵 辽太祖祖陵 ☛ 辽庆陵辽代皇帝陵寝。即永庆陵,简称庆陵;庆陵又为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的总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北约十公里之山麓。此山辽代名庆云山,自东迤西葬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3帝,分称永庆、永兴、永福3陵,亦称东、西、中3陵。随葬文物有石刻契丹小字哀册,为研究契册文字的重要资料。陵内有壁画多处,其中契丹小字榜题的人物像,可证实契丹族的髡头习俗;东陵壁画中的巨幅四季山水,表现了辽代皇帝四时行“捺钵”的形象。现陵内地表的享堂、庑殿、羡道等遗迹仍清晰可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