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边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边城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4年9月出版。20世纪20年代前后,湘西山城茶峒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翠翠替人渡河谋生。船总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只爱着傩送。在情场中,天保自知不能得到翠翠的爱情,于是驾船出走,不幸落水丧命。傩送为此悲痛不已,无心耽恋翠翠,加上父亲逼婚,赌气驾船离家,下落不明。不久,老船夫在一个风雨之夜告别人世。从此,孤苦的翠翠怀着对外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接替外祖父终年守在渡口,默默地等待着也许永不回来的心上人。作品通过两代人的悲苦遭遇,尽情讴歌人民的淳朴善良的美德。翠翠的天真活泼,老船夫的古道热肠,均有生动细致的描绘。小说饱蕴着人性爱和人情美的丰富内涵,写景叙事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别具田园诗的抒情风味,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 ☚ 非攻 取火者的逮捕 ☛ 边城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4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 ☚ 女性 渔光曲 ☛ 边城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初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第1—4期、10—16期。1934年10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初版。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问世后,被译为多种外文。小说以湘西山城茶峒为背景,描写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兄弟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后哥哥天保主动退让,驾船离家,不幸落水丧生;弟弟傩送痛苦万分,便把对翠翠的恋情深埋心底,也远行桃源。不久,老船夫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长辞。孤苦伶仃的翠翠则怀着悼念外祖父和思念情人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期待着“心上人”傩送的归来。作品以朴实明快、清淡自然的笔触,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风俗,以及瑰丽幽雅的山林水色,赞美了纯洁无私的人情美和男女之间的情爱美,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边城》所反映的爱情故事,客观上是对旧的婚姻关系的批判。它为乡土文学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是现代文学民族化的成功尝试, 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热烈欢迎的一部作品”。(朱光潜《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称颂《边城》“是一部最长的诗”, “又象是二十一幅彩画连成的画卷”, “她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文坛的代表作。” ☚ 春桃 一千八百担 ☛ 《边城》《边城》
沈从文(1902~1988)著。1934年,连载于《国闻报》11卷1——6期,1936年由生活书店出版。1985年被收入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文集》。沈从文自述他“笔下涉及社会面虽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乡村人事。”《边城》被公认为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同时被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所爱的故事,赞美了湘西人与人之间纯洁无私的人情美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美,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诗意。《边城》深受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影响。能见出作者对湘西社会历史演变的思考,他将自己对湘西儿女历史命运的深切忧虑有效地传递出去,使作品回荡着哀哀不绝的情感音响。近年来,沈从文作品的价值进一步为学者专家所重视,认为,他与鲁迅“无论是在艺术才华上,还是在把握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本质的能力上,都显得同样伟大”(美国哈佛大学金介甫)。《边城》则被誉为是“植根于本民族的乡土意识,具有永恒的价值”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作品中有风格特点的代表作之一。也有学者认为,《边城》是30年代的“世外桃源”,表现出作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 边城biānchéng临近国界的或边远的城市。 边城;编程◉ 边城biānchénɡ 名 靠近国界的或边远的城市。〈例〉~秋色/ 戍守~/ 南方的~春来早。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相術部 > 頭面 > 邊城 邊城 biānchéng 相學部位名。位在面部上髮際與左右髮際交匯處。相術認爲左邊城主人二十三歲、右邊城主人二十四歲時的運氣。參閲《神相全編·流年運氣部位》。 边城、边寨、村落、村寨、村庄、农村、穷乡、山村、山乡、山寨、山庄、田园、屯落、乡村、乡间、乡下;城池、城郭、城里、城市、城邑、城镇、都会、都市、名城、洋场○边城biān chéng(名)靠近边疆或边远的城镇:~风光|~特有的风俗|~剿匪。 ○边寨biān zhài(名)边疆地区的寨子:被派驻~|~村落。 ○村落cūn luò(名)村庄:分布在山脚下的~|星罗棋布的~| 山野偏僻~。 ○村寨cūn zhài(名)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庄:~人家,淳朴厚道|广播线连着所有的~|两岸错落的~|~存古风。 ○村庄cūn zhuāng(名)农民聚居的地方:赵庄是较大的~|我们~哪有闲人|附近的~|北方的~有的只几十户人家。 ○农村nóng cūn(名)农民聚居的地方:~生活|~妇女|~居民 |~建设| 新~。 ○穷乡qióng xiāng(名)荒凉贫穷的乡村:~僻壤|~鄙人,孤陋寡闻| 离县城60公里远的~。 ○山村shān cūn(名)山野间的村落:远处是一个僻静的小~|~中发生的故事|~女教师| 阔别十四载的小~。 ○山乡shān xiāng(名)山区的乡村:这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胞|偏远的~|~的小孩没见过这场面|来到~扎了根。 ○山寨shān zhài(名)筑有防御工事的山庄,泛指山区村庄:喜讯传到偏僻的~|匪寇常骚扰这个~|离城约莫十里的确有个~。 ○山庄shān zhuāng(名)山里的村庄:~离镇上较远,交通不便| 山坡上的小~|偏僻的~。 ○田园tián yuán(名)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之乐|~诗人|男耕女织的~生活| 一幅优美的~画。 ○屯落tún luò(名)村庄:远处隐约有一个~| 山下有个小~|~之间隔着一条小溪|这两个~相距很远。 ○乡村xiāng cūn(名)农村:~生活|~居民 |~教师|居住在~|偏僻的~|我考察了西部好多~|~医生|~小道。 ○乡间xiāng jiān(名)乡村里:~生活|~小路|农民赞誉~电视台是送技术到炕头的“家庭教师”。 ○乡下xiāng·xia(名)〈口〉乡间:~人|~空气比城里好|祖母在~住惯了 |我是~姑娘。 ●城池chéng chí(名)〈书〉城墙和护城河,泛指城市:~固若金汤|将~围困得水泄不通。 ●城郭chéng guō(名)城墙,泛指城市:~仓库空虚,民多流亡|~虽是人民非|~宫室井然|观其~之壮丽,山川之明秀。 ●城里chéng·li(名)〈口〉城镇里:~人|~生活 |城外的人想进去,~的人想出来|~正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在~住久了 |到~去逛逛。 ●城市chéng shì(名)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贫民|~规划 |~居民| ~建设| 消费~。 ●城邑chéng yì(名)城和邑,泛指城镇:以天下~封诸侯|收复沦陷的 ●城镇chéng zhèn(名)城市和集镇:~居民|长期住在~|那是去~的捷径|古老的~。 ●都会dū huì(名)都市:大~|~的夜景|繁华的~|这小镇的欢乐绝不比大~少。 ●都市dū shì(名)大城市:上海是一个大~|他生长于~的大家庭|~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现代人的~生活。 ●名城míng chéng(名)著名的城市:保护历史~|南昌是诞生人民军队的~|他到过不少西方~。 ●洋场yáng chǎng(名)旧指西方化的都市,多指上海(含贬义):十里~|~恶少。 边鄙、边城、边寨;京城、京都、京师、上都、上京、首都、首府○边鄙biān bǐ(名)〈书〉边远的地方:~无虞,中国之人,得安枕而卧|~僻远地区|分遣精兵,屯驻~。 ○边城biān chéng(名)靠近边疆边远的城市:一到冬天,整个~就成了个大滑冰场|全家迁居~。 ○边寨biān zhài(名)边疆地区的寨子:遥远的~|~人家。 ●京城jīng chéng(名)旧时称国都:济济~内,赫赫王侯居|这儿离~很远。 ●京都jīng dū(名)旧称国都:~八景|听其音,铮铮然有~声|这道关隘是~的门户。 ●京师jīng shī(名)旧称国都:~洛阳。 ●上都shàng dū(名)古代对京都的通称:~有变|重兵镇守~。 ●上京shàng jīng(名)古代对国都的通称:速赴~。 ●首都shǒu dū(名)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在~一家报社工作。 ●首府shǒu fǔ(名)旧时称省会、州府所在的地方:济南是山东的~|自治州~。 城市 城市城(城厢;城池;城阃;城郛;城邑) 市(市城;本~;阛市;闉市) 鄽郭 池隍 都邑 另见:城 城池 城墙 城区 街道 交通 环境 ☚ 城市 首都 ☛ 边城 《边城》biancheng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的代表作。创作于1934年。 ☚ 包身工 升官图 ☛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同时也是沈从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边城》最早的版本是于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的。小说是以川湘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非常优美而又缠绵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爱与愁、喜与悲等复杂的人世间的最纯朴的情感,在这之中,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人爱与人老船工和他的孙女翠翠与船总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关系。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情的内涵。作品描写船总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主动退让,乘船离家而去,不幸葬身水底;而傩送闻知天保的死讯,也无心再去追求爱情,悄悄地远走他乡。之后不久,老船工也撒手人世,只留下翠翠一人孤独地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思恋,继续独自守在渡口边。小说中还反映出湘西地区的宁静的生活和纯朴的民风,其描写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并表现出当地所特有的风土人情,使得整部作品充满着牧歌式的纯情。小说具有十分独特有的艺术风格,从中反映出沈从文的理想的、自然的人生形式。小说语言自然清纯、优美动人。《边城》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 四世同堂 死水微澜 ☛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写于1934年。描写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翠翠和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湘西地区美丽的自然景色、淳厚的生活风习和人物心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向往与追求。充满牧歌情调。 边城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创作于1936年。小说描写一个撑渡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掌水码头的团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生活宁静和民性淳朴。在他的笔下,边地的自然景色、生活风习、人物心性无不美好,无论贫富军民,都淳朴善良。即便生活中有一些不幸,也皆由偶然或误会所生,而人们也毫不惊骇。整个作品充满了一种牧歌情调,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优美动人,艺术上也别具一格。发表后受到读者的称道,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 寄小读者 围城 ☛ 边城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出版。作品以湘西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为背景,描写摆渡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故事。在山清水秀的优美自然环境和淳厚朴实的民族风俗中,交织着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以及边地人民间的友爱,反映出清末民初湘西边地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借以否定上世纪30年代现实生活中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所写湘西人事风俗,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趣,带着似真似幻的诗意,既有独特文学意义,又不乏民俗学价值,曾被改编为电影,向为人们所推崇。 ☚ 白薇作品选 宁调元集 ☛ 边城 边城大型舞剧。民间生活题材。文学本作者盛和煜,舞台本编导谢晓泳、王端仪、王小元、刘振球、刘永尧,作曲配器杨天解,舞美设计范宇、袁荣明、吴介隆、周亚加。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描写20世纪30年代湘西边城小镇渡口上老船夫和孙女翠翠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摆渡生活,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之间朦胧的情感牵连和误会,情节简单,风格清丽,乡土风味醇厚,是旧时代山乡劳动大众痛苦生活的写照。1994年由省歌舞团排演,以《翠翠》剧名参加全省新剧 (节) 目会演,获优秀剧 (节) 目奖等多项奖励,《戏剧春秋》 1995年第3期以《大型舞剧 〈边城〉专刊》发表剧本和剧评多篇。1995年11月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去北京演出,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中最高档次奖励——文华大奖,以及剧作、编导、作曲、舞美设计、表演等多个单项奖。 ☚ 雾失楼台 铸剑志 ☛ 边城 《边城》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4年1月1日至4月23日在《国闻周报》上连载,同年10月生活书店初版。作品以川湘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摆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翠翠自幼丧母,在外祖父的爱抚和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性格温顺善良,心灵美好纯洁。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只是深爱着聪明、俊美而多情的傩送。豪放豁达的天保自知不能得到翠翠,便乘船远行,不幸沉没于激流之中。傩送虽然爱恋着翠翠,但因哥哥之死与翠翠有关而不敢公开向她求婚。此时船总要傩送娶富家女子为妻,傩送婉言拒绝后也离家出走了。不久,深怀内疚的外祖父在一个暴风雨之夜与世长辞,只留下孤独的翠翠。此后,翠翠终年守候在渡口,盼望着心上人的归来。小说在展开故事情节的同时,着力描写了边地旖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和人情的美好,洋溢着牧歌式的浪漫情调与浓郁的泥土气息。作品语言新鲜活泼,人物刻画细腻,风格自然、清丽、隽永。但时代色彩淡薄,将人情美理想化,是其不足之处。 ☚ 送报夫 八月的乡村 ☛ 《边城》bian chengBordertown→沈从文 (Shen Congw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